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ELISA法对30例CSDH患者血肿液和血清中IL-6、VEGF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血肿液中IL-6为(1199.56±480.16)ng/L、VEGF为(7284.48±5480.87)ng/L,明显高于血清中IL-6(49.39±32.11)ng/L、VEGF(18.83±12.85)ng/L(P<0.01).结论 IL-6、VEGF在CSDH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定向毁损术治疗海洛因依赖者手术前后P300和脑功能成像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对77例海洛因依赖者定向术术前和术后6~12个月随访期内进行P300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E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检查,评估P300和脑功能成像的变化及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并与30名正常人比较,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术前及术后随访复吸者P300中的P3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与术后未复吸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300、PET、fMR I异常术前分别为63例、69例和54例,而随访时分别为32例、18例和13例,其中,疗效优者异常分别有9例、3例和2例,疗效差者有23例、15例和11例;而且,fMR I异常病例PET和P300均异常,PET异常病例P300均异常。各检查项目术前和随访时比较,及手术疗效优与手术疗效差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一定认知障碍和脑功能异常区,定向手术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手术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PET、fMR I的改变具有一定相关性并可以作为评估海洛因依赖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脑膜瘤微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活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脑膜瘤中人原始造血细胞(CD34)的表达,计数其微血管密度(MVD);同时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计算其增殖指数,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脑膜瘤组织中MVD为6~55,(x)±s为28±11,PCNA-LI为1~5,(x)±s为1.8±0.7.MVD分别为11±5,23±10、36±13及47±15的肿瘤组织中PCNA-LI分别为1.2±0.6,1.9±0.7、2.7±1.1及3.6±1.3,MVD与PCNA-LI呈正相关(rs=735,P<0.01).结论:脑膜瘤微血管生成与肿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微血管生成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脑膜瘤的不断生长.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多功能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研究脑震荡后临床症状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的脑震荡患者,于伤后第3天、3周、3月分别进行99mTc-双半胱乙酯(ECD)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以在同一断层切面至少连续3帧图像存在局部放射性减低,并经2位核医学医师判读确认后定为阳性.同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于伤后第3天、3周、3月ECT的阳性发现分别为24例、11例和5例,相应脑震荡后综合症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1例、9例和3例;随着时间的推移,随ECT的阳性率与脑震荡后综合症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多功能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脑震荡的灵敏度高于CT,脑震荡和脑震荡后综合症与局部脑血流降低有关,且随着局部脑血流的改善而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与常规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82例脑积水患者,腹腔镜治疗组45例,常规手术组37例.结果:腹腔镜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发生率为11.11%,常规手术组梗阻发生率为32.43%(x2=5.61,P<0.05);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7%和5.4%(x2=0.03,P>0.05).Karnofsky评分,腹腔镜治疗组68.6±10.9,常规手术组58.1±0.1(t=4.49,P<0.05).结论:腹腔镜下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比常规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颞叶肿瘤伴癫痫的外科治疗和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叶肿瘤伴癫痫的手术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措施.方法:应用脑电图、CT、MRI等确定病灶及致痫灶,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及韦氏智力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共48例,以Labbe静脉为界分为前颞叶癫痫组和后颞叶癫痫组,分别经翼点入路和颞枕瓣人路行病灶及痫灶切除,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术后随访,结合手术切除情况、术后癫痫Engle分级和认知功能变化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前患者均存在认知损害,病灶及致痫灶均准确定位.17例行病灶或/和周围异常放电组织切除,31例行较广泛病灶切除或病灶切除 软脑膜热灼或多处软膜下横切术.肿瘤全切除37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平均随访1.9年,随访期内死亡3例.术后认知损害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二者认知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Engle分级,Ⅰ级34例(70.8%),Ⅱ级8例(16.7%),Ⅲ级4例(8.396),Ⅳ级2例(4.2%).肿瘤全切除者癫痫均获控制(100%),其中9例(24.3%)存在认知损害;11例部分切除者有6例(54.5%)癫痫控制差且8例(72.7%)存在认知损害.结论:对颞叶肿瘤伴癫痫,切除病灶和控制癫痫同等重要.术前准确定位、选择恰当的手术人路和手术方法进行病灶及痫灶切除是获得较好预后的有效途径.认知功能是评价手术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7.
急性脑肿瘤卒中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脑肿瘤卒中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经CT或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脑肿瘤卒中患者4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以胶质瘤、脑转移瘤、垂体瘤多见,临床以在慢性病程的基础上突然加重为特点,主要表现为急性加重的头痛、呕吐、偏瘫、视力及瞳孔改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等;CT和MRI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急诊手术为治疗的有效手段。结论 急性脑瘤卒中的内因在于血管结构的异常,外因在于肿瘤浸润、压迫血管引起出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特点和影像学(CT或MRI)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急诊手术为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 (Schwanncell,SC)对大鼠脊髓损伤 (spi nalcordinjury,SCI)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 4 3 (growthassociatedprotein - 4 3 ,GAP - 4 3 )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 12 0只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 ,随机分为三组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 (A组 )、单纯SC移植组 (B组 )、损伤对照组 (C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SCI后GAP - 4 3的表达 ,同时采用联合行为记分 (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SCI损伤后 1周 ,A、B、C三组间GAP - 4 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SCI后 2 ,4 ,8周 ,三组间表达顺序为A >B >C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其间A组在 2周时达到最高峰 ,此后逐渐下降 ,12周时A、B、C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最好。 结论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有促进SCI后GAP - 4 3表达和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切割法制备脊髓半模断损伤模型(T8平面)。实验动物随机植入pSVPoMcat微基因修饰的SC(A组)、SC组(B组)和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40只。术后应用联合行为记分(CBS)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动态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术后3月行MRI观察,并用免疫组化对神经轴突进行神经中丝(NF)染色。结果显示,A组能抑制大学损伤后的GFAP表达;MRI发现,A组大鼠脊髓损伤(SCI)区脊髓信号已基本恢复正常,B组未恢复正常,而C组SCI有软化灶形成。与NF染色发现一致。A、B两组潜伏时波幅呈恢复的趋势,与A组接近正常,与CBS结果一致。提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能抑制SCI后GFAP的表达,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并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儿童外伤后脑梗塞多发生于基底节区,通常是由于中、重度颅脑外伤中的剪力所致,以轻型闭合性颅脑伤所致儿童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仍少见[1]。现就1992-01-1998-12我科收治的28例经CT证实的轻型闭合性颅脑伤后儿童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