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5篇 |
内科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78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134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侧脑室肿瘤手术效果。方法27例CT或MRI确诊的侧脑室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入路包括额中回、项上小叶、额中回和三角区。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洗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手术重残1例,死亡1例。12例经2~7年随访,肿瘤羌复发。结论 只有根据侧脑室肿瘤大小和部位选择合适入路.采用显撒手术切除,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神经功能缺失和选到肿瘤的充分切除。 相似文献
272.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收集本院于 1988/1998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手术标本 ,对其中在显微手术全切的基础上且术后系统放疗并有随访资料完整 (1~ 10 a)的 84例标本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按生存期 3,5 ,10 a分为 A,B,C 3组 .标本经常规 40 m L· L- 1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及 HE染色 .1.2 免疫组化方法 组织切片经微波处理后 ,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突触素 (Syn)、p5 3蛋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免疫组化标记 .采用标准 ABC三步法染色 .1.3 进行结果判断 G… 相似文献
273.
0 引言 脑室持续外引流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操作 ,而颅内感染的患者则需较长时间引流 ,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 .1996年始我们利用一次性输液器组装简易的脑室外引流装置应用于脑室外引流 ,获得良好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一次性无菌输液器 2个 ,空输液瓶 1个 (作引流瓶用 ) .将输液器的滴壶短侧段剪断 ,按图 1连接 .近端以修剪的头皮针柄连接到脑室引流管或腰大池引流管 .将滴壶按要求高度固定于床头 .头皮针刺入瓶盖作排气孔 .2 引流管护理 第一进气孔与身体中轴的垂直高度即为控制的引流压力 ,可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调节 .若出现低… 相似文献
274.
26例儿童囊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内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囊性颅咽管瘤进行CT立体定向囊腔、胶体磷酸铬内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排除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囊腔内放疗,1~5年随访。CT扫描显示22例(84.6%)瘤腔持续消失,2例(7.7%)瘤腔显著缩小,症状持续改善。2例(7.7%)分别于1、3年后因瘤实质部分增大,症状恶化而相继死亡。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5.
脑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术治疗海洛因依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海洛因依赖的手术方法并评估其手术疗效。方法 应用PET、fMRI和多排螺旋CT及手术计划系统进行靶点定位,对158例海洛因依赖者多个成瘾相关脑区进行三种不同靶点组合的定向毁损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术前脑PET、fMRI异常分别为145例和141例。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中无死亡。术后近期共有47例(29.7%)发生不同程度手术并发症和副作用,其中嗅觉或味觉减退21例,性格改变10例,短时记忆减退17例,智力下降7例,脑缺血脑梗死致偏瘫3例,其中2例合并大小便失禁,并发颅内出血及血肿2例,伤口感染2例。随访6-12个月,108例(68.4%)获较完整资料,手术疗效优52例(48.1%),良19例(17.6%),差35例(32.4%),死亡2例(1.9%);共29例(26.9%)存在手术并发症和副作用。病例手术前后神经心理评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吸病例与正常人和未发生复吸病例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组间手术并发症和副作用发生率及复吸率无差异,但手术并发症和副作用的类型与手术方式有关。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存在脑功能异常区及异常精神心理行为。定向毁损术治疗海洛因依赖近期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复吸率较低。发生复吸与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和特定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276.
儿童髓母细胞瘤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儿童髓母细胞瘤(男46例,女38例,年龄6-12岁)中uPAR表达,按术后生存期3、5、10年,分为A、B和C组,使用Cox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8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中,uPAR阳性表达64例(76%),A、B和C组间uPAR阳性表达分别为95%、67%和40%(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uPAR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它与预后存在高度负相关性。结论 uPAR表达水平同儿童髓母细胞瘤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7.
近年来国内外非手术疗法治疗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逐渐增多。我院迄今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50例,并与西药治疗50例对照,平均随访半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中西药组(简称甲组)和西药组(简称乙组)一般资料如表1: 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78.
脑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佳靶点选择及术中如何达到精确定位是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两个关键问题。微电极导向苍白球内侧都(GPi)毁损(PVP)是治疗进展性PD高效、安全的方法。术后MRI可以对立体定向靶点的位置及损毁程度作出精确的判断。微电极导向双侧同期PVP安全、有效,初步显示具有临床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279.
目的研究贝母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贝母甲素2.5、5、10 mg组,每组15只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贝母甲素给药组大鼠在手术前10 d每日分别灌胃贝母甲素2.5、5、10 mg·kg-1,在手术24 h后再连续3 d分别灌胃贝母甲素2.5、5、10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在同一时间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脑组织损伤,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8和IL-1β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9、caspase-3、bax、bcl-2、LC3Ⅱ/LC3Ⅰ、beclin1、p62、PI3K、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为(2.8±0.4)分。与模型组相比,贝母甲素2.5、5、10 mg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 <0.05),脑组织形态得到改善;caspase-9、caspase-3、bax表达显著下调,bcl-2表达显著上调(P <0.05);MDA和LDH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显著升高(P <0.05);ICAM-1阳性细胞比率显著降低,IL-6、IL-18和IL-1β的含量明显降低(P <0.05);p62、PI3K、Akt和mTOR表达明显下调,LC3Ⅱ/LC3Ⅰ和beclin1表达明显上调(P <0.05),且效果随着给药量的增加而呈增强趋势。结论贝母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减轻病理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这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调节PI3K/Akt/mTOR自噬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80.
手术治疗60例癫痫。全部病例均经系统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针对发作类型、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