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转氨酶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及阳性对照组、葛根素大剂量组、葛根素小剂量组各15只,观察8周后血清转氨酶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葛根素大、小剂量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葛根素大剂量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葛根素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大、小剂量组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葛根素大剂量组血清层粘连蛋白(LN)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葛根素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葛根素大、小剂量组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并且葛根素大剂量组疗效优于小剂量组(P<0.01)。结论:葛根素具有一定的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转氨酶和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对酒精性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重性抑郁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芪参复康胶囊与单一芪参复康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认知行为疗法合并芪参复康胶囊治疗组(试验组31例)和芪参复康胶囊治疗组(对照组31例),进行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整体量表-疗效总评估量表(CGI)为疗效指标。结果①试验组有效率(87.10%)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2,P<0.01)。第2,3阶段试验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CGI-SI总分均显著降低(t=6.23,4.81;P<0.01)。治疗第1、2、3阶段,试验组HAMD、CGI-SI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03,2.88,3.11;2.00,2.13,2.34;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合并芪参复康胶囊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起效快,且短期治疗疗效优于单一芪参复康胶囊。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伴有认知意识受损的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患者的自我参照网络(self-referential network,SRN)和脑脊液病理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总Tau蛋白(total Tau,t...  相似文献   
54.
姜黄素是从传统中草药姜黄、莪术、郁金等姜科或天南星科植物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橙黄色结晶粉末,是自然界非常稀少的具有二酮的天然色素,其分子式为C21H20O6,主链含有不饱和脂肪族及芳香族基团,相对分子质量为368.37,熔点为183℃[1-2].姜黄、莪术、郁金等姜科或天南星科植物在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首次发病与复发的抑郁症患者空间认知功能的差异. 方法:对30例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首发组)、32例复发的抑郁症患者(复发组)进行视觉空间旋转任务检测,并与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 结果:错误率:首发组[(16.9±5.1)%]、复发组[(33.7±7.1)%]显著高于对照组[(10.4±3.8)%],复发组显著高于首发组(P均<0.05).反应时:首发组[(813.5 ±92.6)ms]、复发组[(972.6 ±94.5)ms]显著长于对照组[(737.1 ±86.5)ms],复发组显著长于首发组(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对照组及首发组正像及镜像错误率、反应时均随着旋转角度递增呈线性递增函数(P均<0.01);复发组没有随着旋转角度递增呈线性递增函数. 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因动机减弱、注意力下降致感知觉系统的识别与编码过程受损;复发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认知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门控P50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对3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幅,并与32例健康被试(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S1潜伏期显著延迟,波幅显著降低(P〈0.05);S2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s1显著升高(P〈0.05)。(2)与治疗前(8Z.21±8.59)比较,患者组治疗6周后PANSS得分(37.00±6.86)显著降低(t=16.81,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1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升高(P〈0.05),S2潜伏期、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2/S1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2/S1仍显著偏高(P〈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抑制能力有缺陷,提示P50比率可能是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的一个潜在的素质性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难治性与一般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270指标的变化差异.方法 对2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难治组)、26例一般性抑郁症患者(非难治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270检查,与22名健康志愿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3、P4、Cz3个电极上,难治组N270潜伏期显著延迟(t=4.24,4.65,5.12;P<0.05),波幅显著降低(t=3.63,3.82,4.17;P<0.05);非难治组N270潜伏期差异不显著,波幅显著降低(t=2.56,2.62,3.02;P <0.05).与非难治组相比,难治组N270潜伏期显著延迟(=3.62,3.22,4.12;P<0.05),波幅降低值显著偏大(t=2.26,2.45,2.83;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冲突信息加工功能受损,难治性抑郁患者受损程度大于一般性抑郁症患者.提示N270变化指标可能是难治性抑郁患者的潜在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首发与复发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旋转的脑电生理特点.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例复发抑郁症患者,以及28名健康对照进行视觉空间旋转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P500检查.测量其波幅和潜伏期,以便评估其视觉空间旋转信息加工认知功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首发抑郁症患者的P5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2.5) μV vs.(8.8±2.7) μV,P>0.05],潜伏期较长[(497.2±73.2) ms vs.(447.9±62.8) ms,P<0.05];复发抑郁症患者的P500波幅较低[(4.5 ±2.0) μV vs.(8.8±2.7)μV,P<0.05]、潜伏期较长[(54.8.3±82.5)ms vs.(447.9±62.8)ms,P<0.05].与首发组相比,复发患者的P500波幅较低,潜伏期较长(均P<0.05).对照组正、镜像P500波幅均与旋转角度呈负线性相关(b=-0.58、-0.59,均P<0.01);首发组正、镜像P500波幅均与旋转角度呈负线性相关(b=-0.57、-0.58,均P<0.01);复发组正、镜像P500波幅均与旋转角度无线性相关关系(b=-0.04、-0.02,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首发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旋转信息加工自身的电生理机制未见异常,而复发患者视觉空间旋转信息加工的电生理机制受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total sleep deprivation,TSD)对青年人客体和自我旋转能力影响的差异。方法:对12名健康青年军人,在36 h TSD前后进行客体和自我心理旋转任务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测量P50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在客体旋转方面,与TSD前相比,TSD 36 h正像波幅差异不显著(P>0.05),镜像波幅[(6.2±2.4)μV vs.(7.1±2.6)μV]降低,正像[(475.1±24.4)msvs.(463.4±24.2)ms]与镜像潜伏期[(486.3±23.1)ms vs.(475.4±22.4)ms]均延迟(P<0.05)。在自我旋转方面,与TSD前相比,TSD 36 h左手[(5.2±2.4)μV vs.(7.6±2.5)μV]、右手[(5.6±2.3)μV vs.(7.7±2.2)μV]波幅均降低(P<0.05),左手[(533.8±36.1)ms vs.(503.7±29.4)ms]、右手[(522.6±35.3)ms vs.(501.4±34.1)ms]潜伏期均延迟(P<0.05)。与TSD前相比,TSD36 h客体旋转潜伏期延迟值、波幅降低值均低于自我旋转(P<0.05)。结论:36 h完全睡眠剥夺可能会损害青年军人的心理旋转能力,对客体旋转能力的损伤程度小于自我旋转。提示在从事需睡眠剥夺的作业任务时,需在剥夺时间加以控制和在任务类型上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