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观察硅油取出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硅油填充眼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20例(20眼)硅油眼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已复位3个月以上, 均采用常规三通道套管针取出硅油, 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混悬液2 mg。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分析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及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的改变。结果本研究末次随访时BCVA为0.52(0.33, 0.89), 优于术前的1.00(0.81, 1.28)(Z=-3.73, P<0.001)。CMT从术前的456(371, 604)μm降到末次随访时的226(162, 396)μm(Z=-3.55, P<0.001)。4例(20%)出现暂时性高眼压, 以局部降眼压药物滴眼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硅油取出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可有效改善硅油眼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 减轻黄斑水肿, 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2.
陈浩宇  杨培增 《眼科研究》2000,18(5):473-475
FK506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钙神经素的活性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FK506能够预防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发生或者降低其严重程度。临床治疗证明了FK506对葡萄膜炎,尤其是顽固性内源性葡萄膜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主要有肾毒性、胃肠道症状和神经毒性等。通过选择合适的适应证、使用适当的剂量和监测FK506的血药质量浓度,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避免一些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背景:脑震荡的机制未明,脑啡肽和多巴胺在其中的表达及意义不清。目的:探讨大鼠脑震荡脑组织中脑啡肽和多巴胺的表达及意义。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健康Wistar雄性二级(清洁级)大鼠80只,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动物房饲养,水料任意,用于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依致脑震荡所用砝码质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0,100,200g组。干预:实验大鼠于伤后1,3,7,14及30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研究脑震荡发生发展中脑啡肽和多巴胺的变化规律。主要观察指标:①临床表现。②病理学改变。③脑啡肽和多巴胺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100g大鼠组出现典型的脑震荡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收缩与扩张、脑组织瘀血与水肿、神经元变性、凋亡与坏死。脑啡肽于伤后1d表达增强,阳性部位见于大脑、小脑和海马区的血管内皮细胞浆中;于伤后7d达高峰。14d后表达逐渐减少,30d仍高于正常水平。多巴胺于伤后7d,在大脑、海马区、丘脑及小脑各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的表达明显增多,但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结论:脑震荡后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脑啡肽和多巴胺参与了脑震荡发生时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对血管损伤、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5%Ⅲ型安尔碘皮肤粘膜消毒剂稀释液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结膜囊的消毒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的方法,将205例(205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104例)和B组(101例),A组手术前30 min,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剂点眼1次,5 min后用5%Ⅲ型安尔碘稀释液20 ml加生理盐水60~100 ml冲洗结膜囊,手术开始前10 min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剂点眼2次,B组手术前30 min,用0.016%庆大霉素冲洗液冲洗结膜囊,手术开始前15 min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剂点眼3次,其它处理相同。手术当日在清洗处理前、清洗消毒处理后、手术开始前对结膜囊的普通细菌培养。结果洗眼前A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7.34%,B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3.86%,经统计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洗眼后A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76%,经2检验与洗眼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94%,经2检验与洗眼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5%Ⅲ型安尔碘皮肤粘膜消毒剂稀释液用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消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结膜囊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HSP70在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72只Wistar二级大鼠背部皮肤制作圆形伤口后以25Gy^60Co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5、10、15、21、和28d活杀取材,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HSP70基因表达及意义。结果:单纯创伤组于伤后2d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15d后,HSP70逐渐减少。创伤+照射组伤后5d始见血管内皮细胞浆内弱阳性,10-15d时阳性,21天阴性。结论:HSP70参与伤口愈合血管再生的过程,可能对血管再生起促进作用,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HSP70减少可能是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原发性掌指关节绞锁经验。方法 200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7例掌指关节绞锁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21~40岁,平均31.2岁。拇指1例,示指5例,中指1例。病程1~18 d,平均3 d。掌指关节均不能主、被动背伸;X线片示掌骨头髁部突出。1例示指绞锁患者行双侧掌骨髁部切除术,其余6例行单侧掌骨髁部切除术。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1年6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绞锁无复发。末次随访时手部功能按总主动活动度(ATM)评分标准:获优5例,良2例。结论手部掌指关节绞锁发病率低,反复绞锁及手法复位会加重局部韧带损伤,手术治疗是可靠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总结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多普勒血流仪引导下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旋转点,同时保留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皮瓣面积为19 cm×11 cm~11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上界可达髌骨上缘水平,皮瓣下界可达内踝上缘,前可至小腿前正中线,后可至小腿后正中线.皮瓣最远端可修复创面达趾跖关节. 结果 1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再次行皮瓣修复后创面痊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血运、质地良好,无破溃.全部病例皮瓣不同程度恢复了痛觉与深触觉. 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不破坏胫后动脉主干血管,同时保留了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双重供血来源,扩大了胫后动脉穿支的供血范围,使该皮瓣切取水平高,保证了皮瓣血液循环,可以修复小腿和踝足部大面积创面.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对睾丸组织磷酸化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cAMP反应元件调节因子(CREM)及CREB结合蛋白(CBP)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辐射组(n=25).辐射组接受30mW/cm2微波辐射5min,分别于辐射后6h,1、3、7、14d处死5只大鼠.对照组不接受辐射,于ld时活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睾丸组织pCREB、CREM及CB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pCREB、CREM和CBP均主要表达于睾丸生精小管精子细胞核.微波辐射后6h~14d(pCREB在1d时除外),pCREB和CBP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辐射后6h~7d CREM表达亦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 pCREB、CREM及CBP表达下调在微波辐射致生精细胞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促红细胞生成的因子,由胎儿肝脏和成人肾脏产生,是贫血及缺氧时的一种应答反应。视网膜异常血管形成,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时Epo水平增高,提示Epo在病理性眼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Epo参与视网膜血管生成,但其与角膜新生血管是否有关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Epo/EpoR是否在正常和新生血管化角膜表达及角膜内注射Epo是否可诱发角膜新生血管的产生,从而了解其与角膜新生血管的联系。方法:(1)制备碱烧伤诱导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Epo及EpoR是否在正常角膜及新生血管化角膜表达;(2) Epo的克隆、表达及纯化;(3)角膜基质内分别注射Epo(6μL,1μg)及Epo对照(载体对照)及盐水,第14d观察角膜是否有新生血管产生。结果:Epo及EpoR在正常角膜及碱诱发的新生血管化角膜的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基质细胞均有表达,并在新生血管化角膜表达加强,同时也在基质内炎症细胞及新生血管均有表达。角膜基质内注射Epo后第14d,6眼中5眼产生新生血管,对照组6眼均未见新生血管。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Epo及其受体表达于正常角膜和新生血管化角膜。角膜内注射注射Epo可诱发角膜新生血管。Epo及其受体系统与角膜新生血管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0.
报道1例中国汉族杂合调节因子X6(RFX6)基因突变的糖尿病家系。先证者以"口干、多尿、多饮13年, 血糖控制不佳1周"为主诉入院, 通过家系临床资料分析和遗传学检测, 发现该家系的3名成员(先证者及其母亲和舅舅)同时携带RFX6基因第17号外显子c.2176C>T, p.Arg726*杂合突变, 诊断该家系糖尿病主要致病原因为杂合RFX6基因突变, 分析先证者病因及血糖特点, 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杂合RFX6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糖尿病家系在国内外均较为罕见, 其与1型糖尿病有相似的临床特点, 易被误诊为1型糖尿病, 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