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妊娠和子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 8周龄二级雌性昆明小鼠受孕后 6~ 8天接受 6× 1 0 4V/m电磁脉冲 5次重复全身照射或照射后 1 4天内、1 5~ 2 8天受孕 ,在受孕后第 1 8天活杀 ,用足孕期畸形学指标进行分析 ,以探讨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妊娠和子代的影响。结果显示 ,电磁脉冲照射后雌鼠体重增加值、大多数脏器重量、脏器 /体重比值均无明显改变 ,但存活子鼠尾长均缩短 ;孕后 6~ 8天照射和雌鼠照射后 1 5~ 2 8天受孕 ,雄性子鼠比例降低 ;雌鼠照射后 1 4天内及 1 5~ 2 8天受孕 ,子鼠体重均下降。辐射组死胎率和胚胎吸收率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尤以雌鼠照射后 1 4~ 2 8天受孕最明显 ,分别为对照组的 5 2和 3 8倍。结果表明 ,雌性小鼠无论是受孕前 ,还是受孕后接受电磁脉冲照射均可影响妊娠和子代发育  相似文献   
42.
NMDA受体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组织中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震荡是一种轻型颅脑损伤,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在脑震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微波对心肌细胞膜受体及离子通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微波辐照是电磁辐射的一种。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已证实 ,高能量微波辐照可对心血管系统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引起心慌、胸闷和心前区疼痛等临床表现 ,出现心电图波形异常、低血压、心搏缓慢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等变化〔1〕。β1-肾上腺系能受体 (Adrenericreceptor,β2 -AR)和胆碱能毒蕈碱受体M2 (muscarinicacetylcholinerecptor,M2 -AChR)是心脏的 2种主要受体 ,2者活性和离子浓度的变化可从多方面影响心脏功能。本实验研究了高能量微波辐照对心肌细胞β1-AR和M2 -AchR活性以及对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影响 ,初步探讨微波对心肌细…  相似文献   
44.
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本文通过介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分析探讨了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的思路与步骤。改革方案的落实为研究所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军队科研机构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5.
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睾丸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场强的电磁脉冲辐射对睾丸结构的影响。方法 :二级昆明雄性小鼠 114只 ,随机分为辐射组和对照组。辐射组小鼠分别接受 8× 10 3 ,2× 10 4,6× 10 4V/m电磁脉冲 5次重复全身照射 ,于照射后 6h ,1d ,3d ,7d ,14d和 2 8d观察睾丸和附睾病理学改变。结果 :3种场强的电磁脉冲辐射均未引起小鼠肛温和阴囊皮肤温度的明显升高 ,但睾丸却发生显著的各级生精细胞水肿、坏死和脱落 ,曲细精管内成熟精子稀少和缺失 ;最敏感的靶细胞是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 ;周边部曲细精管病变最明显 ;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场强的大小呈正相关。结论 :8× 10 3 ~ 6× 10 4V/m电磁脉冲 5次重复全身照射小鼠 ,可引起小鼠睾丸严重的非热效应性生精细胞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46.
bFGF和NGF基因在大鼠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脑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istar雄性二级大鼠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于伤后1d、3d、7d、14d及30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bFGF和NGFmRNA和蛋白在脑震荡中的变化规律。结果:100g组见典型脑震荡的临床表现。bFGF蛋白和mRNA于伤后1d表达增强,3-7d达高峰,14d后开始减少,30d仍高于正常水平。阳性部位见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NGF蛋白和mRNA于伤后1d,损伤区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和小脑神经元胞浆内呈强阳性反应,表达明显增多,3-30d持续呈强阳性至阳性,但随时间的推移,呈减少趋势。结论:bF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发生时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对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起重要调节作用;NGF基因表达参与脑震荡脑损伤和恢复的全过程,尤其在早期急性期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7.
背景:脑震荡的机制未明,脑啡肽和多巴胺在其中的表达及意义不清。目的:探讨大鼠脑震荡脑组织中脑啡肽和多巴胺的表达及意义。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健康Wistar雄性二级(清洁级)大鼠80只,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动物房饲养,水料任意,用于复制脑震荡动物模型。依致脑震荡所用砝码质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0,100,200g组。干预:实验大鼠于伤后1,3,7,14及30d活杀,取脑组织,经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研究脑震荡发生发展中脑啡肽和多巴胺的变化规律。主要观察指标:①临床表现。②病理学改变。③脑啡肽和多巴胺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100g大鼠组出现典型的脑震荡临床表现,其病理改变为脑血管收缩与扩张、脑组织瘀血与水肿、神经元变性、凋亡与坏死。脑啡肽于伤后1d表达增强,阳性部位见于大脑、小脑和海马区的血管内皮细胞浆中;于伤后7d达高峰。14d后表达逐渐减少,30d仍高于正常水平。多巴胺于伤后7d,在大脑、海马区、丘脑及小脑各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的表达明显增多,但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结论:脑震荡后以血液循环障碍和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脑啡肽和多巴胺参与了脑震荡发生时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对血管损伤、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48.
光影的度量     
这张图的背景来源于OCTA机器中的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enface图像,并由此简化修改而来。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感的部位,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可谓是"光"的使者。在黄斑这座城堡中,他住的是一片没有血管的区域,周围是相互交错的毛细血管网,像是万丈光芒中唯独留下的"光影"。一旦疾病使得这个血管网遭到破坏,那么视力也会受到损伤,所以这片"光影"的度量对于眼底疾病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图中可以看到由字母"S"连接而成的7个FAZ分割图,"S"是"Level Sets算法"中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也代表了该算法中最重要的步骤,即设置(Set)参数。  相似文献   
49.
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是培养眼科医师的必要环节。我国规培模式日臻成熟,但眼科规培过程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规培协调问题、师资激励、规培学员类型多样、研究生和规培“双轨制”、如何开展显微手术技能培训等,很多具体方案和措施仍在摸索中。眼科专科医院学科体系建设相对完善,配备更充足的教学资源,有一定的规培经验,是眼科规培的主力军。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结合国家要求创建了一套规培模式,注重规范化、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并通过借鉴香港及海外住院医师培训经验,丰富理论培训形式,优化操作培训环境,突出外语和科研能力训练,强调系统性临床思维。本文基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五年来开展眼科规培的实践经验与思考,总结当前眼科专科医院规培现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手术的RRD患者27例2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36.0±11.8)岁。包括复发性视网膜脱离4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