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永红 《海峡药学》2015,(4):121-122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121.12±8.53)mmHg,舒张压(81.16±5.27)mmHg;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143.85±11.89)mmHg,舒张压(92.82±7.68)mm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病疗效可靠,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胸腔积液是胸膜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我国每年约有672万胸腔积液患者。对于中至大量胸腔积液,传统治疗方法需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费用,易出现并发症。我院内科2005年2月-2007年8月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外接一次性引流袋闭式引流治疗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孕期孕妇微量元素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孕妇210名作为本研究观察组,按照妊娠时间分为早孕组(≤12周),中孕组(13~28周),晚孕组(28周),各70名,并按年龄分成30岁以上组(年龄≥30岁)和30岁以下组(年龄30岁),各105名,选取50名健康非妊娠的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5种微量元素的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孕期钙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孕组和晚孕组铜、铁和镁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孕妇钙锌铁镁四种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孕期和年龄的增长,孕妇应当及时补充微量元素,提高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胸腺五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该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和胸腺五肽。分别于治疗前(开始药物治疗前1 d)、治疗后(治疗28 d结束后1 d)检测患者血清CRP、PCT水平;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8 d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常规治疗方案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和胸腺五肽可明显降低血清CRP、PCT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儿童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 OI)和坐位不耐受(sitting intolerance, SI)的基础疾病谱, 并了解其在临床上采用的经验性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十年期间所有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符合OI和SI诊断标准的患儿纳入研究, 分析患儿OI和SI的基础疾病谱, 并总结分析其治疗方式。结果: 共纳入OI和SI病例资料2 110例, 其中男943例(44.69%), 女1 167例(55.31%), 年龄4~18岁, 平均(11.34±2.84)岁。十年间总体OI和SI患儿例数呈逐渐增多趋势。OI疾病谱中占比最高的是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 共826例(39.15%); 其次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VS), 共634例(30.05%)。而SI疾病谱中占比最高的是坐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sitting tachycardia syndrome, STS), 共8例(0.38%); 其次为坐位性高血压(sitting hypertension, SHT) 2例(0.09%); 此外, OI和SI合并疾病中占比最多的是POTS合并STS, 共36例(1.71%)。在OI和SI治疗方式中, 主要为自主神经功能锻炼757例(35.88%), 其次为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s, ORS) 687例(32.56%), 美托洛尔307例(14.55%), 盐酸米多君142例(6.73%), ORS联合美托洛尔138例(6.54%)和ORS联合盐酸米多君79例(3.74%)。POTS合并VVS的患儿相对于POTS或VVS患儿, 接受药物治疗者更多(41.95% vs. 30.51% vs. 28.08%, χ2= 20.319, P < 0.01), 而POTS和VVS患儿的药物治疗占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儿童POTS及VVS是OI的主要基础疾病, SI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疾病。OI和SI患儿的人数整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其主要治疗方式为自主神经功能锻炼和口服ORS。POTS合并VVS的患儿相对于单纯POTS或VVS患儿, 更倾向于接受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去垂体后壮医药线点灸对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胃、肠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影响,探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的机理。方法: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建立100只实验性脾虚大鼠模型,经耳摘除脑垂体。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前后下丘脑、血、胃、肠组织中β-EP的含量,并设立空线点灸对照,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模型假手术对照、模型自然恢复对照及正常健康对照,对比分析各组的变化。结果:脾虚大鼠去脑垂体后,下丘脑、胃、肠组织中的β-EP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和垂体保留模型对照,P<0.01;血中的β-EP含量低于同期正常健康对照和垂体保留模型对照,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除血中的β-EP含量略有上升外,下丘脑、胃、肠组织中的β-EP含量变化不明显,治疗后与去垂体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与去垂体模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脾虚大鼠去垂体后,壮医药线点灸对下丘脑、胃、肠、血β-EP调整作用不明显,推论壮医药线点灸调节β-EP的效应机制与垂体有关。  相似文献   
27.
随着医院影像检查图像逐步数字化以及检查量增大.对影像的输出质量、打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于2004年购入AGFA DRYSTAR 5500十式打印机1台。该机采用直接数字成像技术(DDI).属于热敏打印机.无需暗室冲洗.不受显定液质量、浓度、老化等因素的影响。打印灰阶为12bit.接口符合医学图像Dicom3.0标准.不需购买任何协议.可同时连接多台Dicom主机。其出片速度快,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0.3%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I~Ⅱ级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25例。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T2、3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1%利多卡因3ml(试验量),随后A组分次加入0.3%甲磺酸罗哌卡因8-10ml,B组加入0.25%布比卡因8-10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及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Tl~T8平面时间、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A组用药16.8±4.5ml,B组用药15.8±3.8ml。A、B组起效时间分别为8、41±4.5分钟,9.51±4.9分钟;阻滞范围分别为T1~T8,T2~T8;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分别为90.5±5,5分钟,130.6±6、4分钟;手术时间分别为2.4±0.5小时,2.4±0、3小时。两组运动滞阻完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心率麻醉前后有变化,其中心率变化B组〉A组(P〈0.05)。结论:0.3%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乳腺癌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术中不同途径应用格拉司琼预防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120例,应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A)、格拉司琼静脉组(B)和格拉司琼硬膜组(C)。在手术结束前,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0ml、B组静脉注入格拉司琼3mg/50ml,C组格拉司琼3mg加入镇痛泵。观察三组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后5min、10min时BP和HR的变化,术后0~8h、8~24h恶心、呕吐或恶心伴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在用药前后BP和HR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B、C两组术后0~8h、8~24h恶心、呕吐或恶心伴呕吐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1)。结论格拉司琼静脉输注和硬膜外用药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0.
陈永红  陶鹏辉 《中原医刊》2007,34(13):94-94,F0003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tPSA比值(f/tPSA)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清晨空腹抽静脉血,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180SE ACCESS微粒子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以tPSA〉4ng/ml为临界诊断值,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41.6%,在诊断灰区(4ng/ml≤tPSA≤20ng/ml),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两组患者间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tPSA比值PCa组明显低于BPH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以tPSA诊断PCa灵敏度高,但特异度不高,应用f/tPSA比值能明显提高诊断PCa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