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 建立早期异位妊娠(EP)患者子宫内膜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TV-PDU)检查的评分系统(SSOE),探讨该评分系统在早期E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可疑EP患者的子宫内膜行TV-PDU检查,对子宫内膜厚度、对称性、回声、形态、内膜下血流以及其RI值等超声检测指标进行评分,并与最终妊娠结果相对照,评价该超声评分系统和各评分值对EP的诊断价值。结果 患者评分高低与最终妊娠结果明显相关,超声评分≤13的59例中共有52例(88.14%)为EP,而评分>13的70例只中3例(4.29%)为EP,随着评分值的增大,确诊为EP的患者逐渐下降,而宫内早孕或早孕流产的人数逐渐增加。评分越高,EP的阴性预测值越高。结论 TV-PDU可作为筛选早期EP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其评分系统分值的高低有助于判别是否早期EP,对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联合聚乙烯亚胺(PEI)增强裸鼠Hela细胞(人宫颈癌)移植瘤基因输送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将2种质粒DNA[红色荧光蛋白质粒(RFP)和荧光素酶质粒(pCMV-LUC)]与PEI以不同氮/磷酸盐比(N/P比)混合,利用凝胶阻滞实验对PEI/DNA复合物进行分析.经荷瘤裸鼠尾静脉分别注入PBS、质粒、质粒+Sono Vue微泡、PEI/DNA复合物+Sono Vue微泡,仅对一侧肿瘤行超声辐照(3 MHz、2 W/cm2、2 min、20%占空比),另一侧肿瘤作为对照,并对该转染方法 的靶向性进行分析.超声辐照3 d后处死动物,行RFP表达观察、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EI可有效地缩合质粒DNA.与裸质粒组比较,UTMD(超声辐照+Sono Vue微泡)能明显提高RFP转染率.与非辐照对照侧比较,UTMD的运用使RFP表达明显增强,荧光素酶活性增加了14倍(P<0.01).UTMD联合PEI可显著增强基因转染,受辐照移植瘤的荧光素酶活性增加了10倍(P<0.01);与非联合PEI时比较,荧光素酶表达增加了111倍(P<0.01).无论有否超声照射,裸鼠其他器官组织中均无明显的基因表达(P>0.05),且未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 UTMD联合PEI可显著增强报告基因在肿瘤组织的靶向传输和转染,是一种很有前景、新型而安全的体内基因输送方法.  相似文献   
43.
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real time three-dimensional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RT-3D-HyCoSy)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1],它是通过向宫腔导管注入造影剂后,实时显示造影剂在宫腔、输卵管腔和盆腔内流动、分布的显影过程,在诊断宫腔病变和输卵管病变引起的不孕症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检查简便易行,安全性高,不影响怀孕,目前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4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对产后妇女及中老年女性健康和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盆底超声是一种实时、安全、无创的检查方式,为FPF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评估盆底功能,介绍三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在FPFD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5.
46.
RNA干扰(RNAi)技术因其高效、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病毒感染性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无创示踪RNAi相关分子在体内的递送过程及监测RNAi的疗效对提高RNAi的效率、促进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分子成像技术能够使活体内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学过程可视化,具有无创、动态、实时、定量、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优点,在监测RNAi相关分子在体内的生物学过程、评估RNAi的治疗效果、加快RNAi技术的临床转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分子成像技术监测RNAi递送过程和评估RNAi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超声微泡靶向破坏(UTMD)对靶向存活素的短发夹状重组质粒(Survivin-shRNA)进行转染,探讨其凋亡诱导效应、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荷人宫颈癌(Hela)裸鼠随机分为三组:质粒+超声辐照(P+US)组,注入质粒溶液后予以超声辐照;质粒+微泡+超声辐照(P+UTMD)组,注入质粒/微泡复合物后辐照;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对组织样本行组织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urvivin、Bcl-2、Bax、Caspase-3、Ki-67、核干细胞因子(NS)、p53蛋白在各组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P+UTMD组的PCNA、Ki-67、Bcl-2、Survivin及NS蛋白表达下降,而Bax、Caspase-3、p5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及P+U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MD联合Survivin-shRNA能有效沉默Survivin基因表达,具有抑制增殖和促分化的作用,并诱发细胞凋亡,无明显副作用,为癌症基因疗法提供一种高效、无创、有前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超声辐照联合微泡对靶向存活素的短发卡状重组质粒(survivin—shRNA)的转染增效作用及其安全性,分析其凋亡诱导效应和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将荷人宫颈癌(Hela)裸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组:质粒+超声辐照组,注入质粒溶液后予以超声辐照;2组: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注入质粒及微泡复合物后辐照;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对组织样本行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转染率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survivin蛋白在各组肿瘤标本中的表达,测定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结果2组的移植瘤内荧光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组(P〈0.01);裸鼠其他器官组织中未观察到基因表达,且未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PCNA及survivin蛋白表达下降,AI明显升高,PI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辐照联合微泡能显著增强基因转染效率,无明显副作用,联合Survivin—shRNA能明显诱导裸鼠体内肿瘤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UTMD)法介导基因转染,观察RNA干扰对宫颈癌HeLa细胞survivin基因的沉默效应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靶向survivin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质粒,将其和微泡共同处理后加入HeLa细胞并予以超声辐照,以空白细胞、单纯质粒、单纯超声辐照、质粒+超声辐照和质粒+Lipofectamine转染作为对照;采用荧光显微镜和FCM法评估基因转染效率,同时对超声辐照参数进行优化;应用FCM法和Hoechst染色及DNA ladder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RT-PCR检测survivin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HeLa细胞采用UTMD处理后,基因转染率显著增加(P<0.01),并在超声强度为1.0 W/cm2、辐照3 min的条件下最为显著(P<0.01).PT-PCR检测结果显示,质粒与微泡共同作用加超声辐照组的survivin mRNA抑制率为(83.33±2.73)%,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FCM法检测结果显示,该组细胞的凋亡率同样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Hoechst染色及DNA ladder检测结果显示,只有经脂质体或UTMD转染处理后的细胞中可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凋亡形态及凋亡梯带,其余各组均未检测到明显凋亡.结论:UTMD可有效增强表达质粒的转染效率,是一种新的、有应用前景的非病毒基因转移体系.UTMD介导RNA干扰沉默survivin基因可诱导明显的细胞凋亡,为肿瘤基因治疗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超声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移植肾术后监测及移植肾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CEUS成像技术对2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观察3 d~6年.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束后,启动造影增强模式,实时存储图像,由两名医师共同进行图像回放分析.其中6例临床考虑慢性排斥者于CEUS后即行超声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术.结果 23例均获得满意的超声造影成像效果,所有患者无不适反映.临床、实验室、CDFI及CEUS诊断为正常功能移植肾13例,其中3例于肾周发现血肿.临床、实验室及CDFI、肾穿刺活检确诊急性排斥4例,其中2例于肾周发现血肿、2例于术中发现小梗死灶、慢性排斥6例,CEUS均表现为皮质达峰时间延迟(PT 23~45 s).移植肾实质局部梗死灶2例CEUS表现为肾实质区局部"楔形无增强区".CDFI发现肾周血肿5例,CEUS于血肿区均未见造影剂进入,考虑为移植肾周血肿无活动性出血.23例移植肾术后CDFI或CEUS均未发现肾动脉吻合口狭窄者.结论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移植肾术后应用是安全的,并容易获得满意的成像效果.CEUS成像显影模式对发现移植肾实质梗死灶和评估梗死灶的范围、教目及判断移植肾周血肿处有无活动性出血、协助诊断慢性排斥反应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