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壮通饮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分化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壮通饮组、正常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脑梗死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于术后1 d、3 d、7 d、14 d、21 d、28 d 6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rd U、Nestin标记的阳性细胞情况。结果:在术后1 d、3 d、7 d、14 d、21 d、28 d 6个时间点,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海马区可见到少量的Brd U、Nestin标记阳性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壮通饮组大鼠Brd U、Nestin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壮通饮组大鼠Brd U、Nestin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且第7天时Brd U、Nestin标记阳性细胞数目达到高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通饮可以促进脑梗死后内源性NSC的增殖和分化,新分化的神经元有正常的兴奋性,可以和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发挥相应的神经功能,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maxtrix nietalloproteinase-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的关联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101例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MMP-9基因的C1562T多态性,以同期冠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10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MMP-9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的差异,并结合造影情况,探讨MMP-9基因多态性与ACS发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CT TT基因型频率(27.7%)明显高于对照组(1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7,P=0.01),T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9%、7.2%(c。=5.617,P=0.018);MMP-9基因C15621’多态性分布与ACS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1,P=0.896)。结论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ACS有关,MMp-9基因1562T等位基因可能是ACS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记之一;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ACS冠脉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3.
金荞麦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个旧肺腺癌细胞、宫颈鳞癌细胞、胃腺癌细胞、鼻咽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在体内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Lewis肺癌、U14宫颈癌均有抑制作用,对B16-BL6黑色瘤细胞具有体外抗浸袭活性和体内抗转移作用。金荞麦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1)抑制癌细胞内的核酸代谢;(2)抑制癌细胞信号转导变异通道中的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辅助预防气虚血淤型脑血管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拟行血管支架置入术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术前均给予氯比格雷及阿司匹林抗凝,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程度、ISR发生率及中医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狭窄程度与血管参考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支架段直径大于对照组,直径减少指数及IS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辅助防治气虚血淤型脑血管ISR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同步联合含铂两药化疗及盐酸埃克替尼单药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8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4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n=64)一线接受盐酸埃克替尼同步联合铂类为基础的两药化疗,对照组(n=80)一线接受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对比两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周期后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较对照组延长了9个月(中位PFS:19.0个月vs.10.0个月,P < 0.00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对照组延长了21个月(中位OS:40.0个月vs.19.0个月,P < 0.001)。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程度轻,主要为皮疹(17.50 %),无需特殊处理。研究组患者皮疹发生率并未增加,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P < 0.001),经治疗后均有好转。结论: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盐酸埃克替尼同步联合化疗推荐作为一线治疗的较优选择,可给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56.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其发病机制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阳上扰,肝风内动;下虚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而致肝阳偏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畏寒怕冷,  相似文献   
57.
羽西太特别了,每个人都知道她,许多人很仰慕她,但没有一句话能概括她。各种各样的美誉也许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她的身份:独立制片人、电视节目主持人、电台记者、社会活动家,作家、慈善家等等,却无法描绘出她独特的魅力。作为羽西的同行——媒体记者,我们怀着敬慕与崇拜的心情,对羽西女士进行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58.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脑中风预防中的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脑中风预防中的运用。方法:根据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脑卒中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属予脑卒中预防的中医治未病的范围。通过辨证服用汤剂、辨证中药穴位敷贴、辨证服用中成药等方法,达到中医治未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针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舌骨喉复合体移动度、咽腔收缩率(PCR)、上食管括约肌(UES)开放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舌骨喉复合体移动幅度(舌骨向上移动、向前移动及甲状软骨向上移动、向前移动)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UES开放度较治疗前增大,PCR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67% vs 70.00%; χ2=7.680,P=0.006)。结论 腹针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吞咽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2-18 F-2-脱氧-β-D-葡萄糖(18F-FDG)PET/CT在食管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18F-FDG PET/CT显像为阳性的食管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0月行18F FDG PET/CT检查的148例食管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骨转移病灶定义为FDG异常摄取灶在对应CT图像上存在形态学变化.结果 27例(18.24%)患者共计178个部位证实为骨转移病灶.基于患者分析,18F-FDG PET/CT诊断食管癌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30%(26/27)、98.35%(119/121)和97.97%(145/148),高于同机CT的66.67%(18/27)、76.03%(92/121)和74.32%(11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病灶分析,18F-FDG PET/CT鉴别食管癌骨转移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94%(169/178)、97.92%(188/192)和96.49%(357/370),高于同机CT的82.02%(146/178),71.88%(138/192)和76.76%(284/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例骨质有异常改变和5例骨质无异常改变的食管癌骨转移患者半定量指标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分别为9.45±4.86和5.72±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3,P=0.107).27例食管癌骨转移患者中位随访8个月,1和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6.80%和23.30%.结论 食管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较差,在临床鉴别诊断中,18F-FDG PET/CT优于同机常规CT扫描,可早期发现食管癌骨转移,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