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成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迟发反应期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同期80例确诊为鼻咽癌并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患者进行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的47例患者第3,6,12个月分别行常规MRI和MRS成像.MRS成像以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作为定位图,点分辨法进行多体素采集,观察放疗后不同时期主要代谢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 47例各阶段MRI常规扫描未见明显异常.放疗结束时,N-乙酞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和NAA/Cho比值降低,放疗结束后3个月,三者比值进一步减小达到最低点,但幅度小于放疗过程中,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3-12个月三者比值呈上升趋势,至第12个月时三者比值均高于放疗结束时,Cho/Cr和NAA/Cho分别接近和略低于放疗前.结论 MRS成像通过监测代谢物的浓度变化,能无创性反映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迟发反应期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42.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波谱(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监测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物质代谢和微观结构变化.方法:对80例确诊为鼻咽癌并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放疗前和接受剂量为20、40和60 Gy时分别进行常规颅脑MR、双侧颞叶MRS和DTI成像,动态观察不同剂量时颞叶波谱形态、主要代谢物比值以及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NAA/Cho、NAA/Cr和Cho/Cr比值在放疗前分别为1.37±0.11、1.92±0.15和1.43±0.21,在放疗过程中逐渐降低,放疗结束时分别为0.93±0.12、1.04±0.09和1.0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47、0.038.DTI的ADC值由6.342±0.22升高至7.046±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FA值由0.365±0.04降至0.34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过程中脑损伤首先表现为物质代谢障碍,而后出现微观空间结构上的改变.MRS和DTI能从分子水平评价放射性脑损伤的动态演变过程,为早期干预脑损伤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颅脑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NMO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将脑MRI表现分为未见异常改变、非特异性病灶、类多发性硬化病灶和NMO特异性病灶(水通道蛋白-4主要分布区的融合性病灶)。对40例行NMO-IgG抗体检测。结果 50例NMO患者中,35例脑MRI未见异常改变。15例MR检查发现病灶,其中NMO特异性病灶7例、病灶分布于下丘脑、脑桥和脑室周围,类MS病灶3例,非特异性病灶5例。NMO-IgG抗体阳性率65.00%(26/40)。结论大多数NMO患者脑MRI未见异常改变,部分典型表现患者病灶分布于下丘脑、脑桥和脑室周围,与水通道蛋白-4的主要分布区一致。  相似文献   
44.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监测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颞叶微观结构变化.资料与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间80例确诊为鼻咽癌并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患者,在放疗前和接受剂量为20 Gy、40 Gy、60 Gy以及其中放疗结束后的47例第1、2、3个月分别进行常规颅脑MRI和DTI,动态观察不同时间段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 自放疗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常规颅脑MRI未见异常信号.放疗过程中和放疗结束后3个月ADC值升高、FA值减低,FA值放疗后3个月的降低幅度大于放疗期间的降幅,ADC值和FA值在放疗期间不同剂量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常规MRI未见异常,但仍存在微观结构上的变化,导致细胞内外水分子扩散减慢.DTI从分子水平评价放射性脑损伤的优势在亚急性期更明显,为预防不可逆性脑损伤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外科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MR波谱变化趋势和可能的病理学基础.方法:搜集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射治疗,监测脑组织、部分病例的残留肿瘤及复发肿瘤的代谢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并与放疗结束时的自身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放射野内脑组织NAA/Cr、Cho/Cr和NAA/Cho值逐步降低,至放疗结束后第3个月达最低水平,分别为1.83±0.16、1.27±0.10和1.02±0.15,然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放疗前水平,分别为1.73±0.17、1.45±0.07和1.31±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5.20、50.62和266.68,P值均<0.01).7例残留瘤体中5例未复发,3种代谢物比值放疗后有所降低并保持在一定水平,2例复发者放疗结束后第12个月NAA/Cr、Cho/Cr和NAA/Cho值分剐为0.20±0.13、3.45±0.11和0.12±0.10,表明肿瘤细胞增值活跃,代谢旺盛,高度提示肿瘤复发,与第二次手术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磁共振波谱通过监测代谢物浓度变化,能无创性反映胶质瘤术后放疗脑损伤的修复过程,监测残留瘤体放疗后的生物活性,可为诊断肿瘤复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急性眼眶炎性病变的CT、MRI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40例眼眶炎性病变患者的CT、MRI征象。眼眶CT、MRI检查12例,仅行眼眶CT检查28例。结果按病因分类:鼻窦源性22例,外伤源性12例,肝克雷伯杆菌感染2例,糖尿病4例。按累及结构分类:骨膜下脓肿形成5例,肌锥内间隙脓肿1例,肌锥外间隙炎症4例,眶隔前炎症3例,海绵窦炎3例,弥漫性炎症7例,内源性眼内炎3例,眼球筋膜炎5例,泪囊炎2例,泪腺炎7例。眼眶炎症影像特点取决于受累结构及范围,表现为眶内正常结构界面消失和一个或多个解剖间隙局限或弥漫浸润。结论 CT、MRI对客观显示眼眶炎症的致病原因和累及范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脑积水中能否提供更多脑室周围白质的信息。方法:分析的16例(11例患者具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另5例没有临床症状)MRI资料中15例有脑积水表现,其中交通性脑积水4例,阻塞性脑积水11例。1例有症状者后来症状逐渐消失。研究皮层下白质及其周围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并将有症状病例的ADC值与无症状组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11例有症状的脑积水患者中,6例脑室周围水肿区的ADC值比皮层下白质明显增高,另5例脑室周围没有间质性水肿者,其ADC值也明显升高(两组均含交通性和阻塞性脑积水)。而5例没有症…  相似文献   
48.
患者 女,8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伴打鼾半年入院.无气促、吞咽困难、鼻出血、睡眠呼吸暂停及头痛等症状.专科体检:双侧鼻腔见脓性分泌物,腺样体呈蚯蚓纵裂状软组织肿块,耳、咽、喉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9.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MRI及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MRI特征及相关临床特点,提高特殊类型脑膜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MRI及有关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和Gd-DTPA增强检查,扫描层面包括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结果:肿瘤形态呈分叶结节状,大小不一,在T1WI和T2WI序列上均呈较均匀等或稍长信号,部分瘤体边缘不清,无坏死、囊变、出血和钙化,增强扫描呈较均匀明显强化;4例伴有颅底解剖腔(孔)变形或扩大,颅底骨质局限性吸收、硬化或破坏共5例;2例术后病理可见肿瘤细胞轻度核分裂像,呈低度恶性。结论: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有一定的MRI特征,术前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周围结构的改变并作出正确诊断有助于制定最佳手术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客观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50.
丝线加明胶海绵栓塞部分脾脏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 (PSE)的临床应用 ,寻求经济而有效的栓塞剂 ,以提高脾栓塞疗效。方法 :11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者 ,均采用丝线 (1mm )、明胶海绵颗粒 (1~ 2mm3 )与对比剂充分混合进行栓塞 ,栓塞面积控制在 5 0 %~70 %。采集每次脾栓塞术前后相关资料 ,并进行对比。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脾脏体积缩小 ,脾实质不同程度坏死 ,脾动脉血流量减少约 5 0 % ;术后第 3天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升至正常范围 ,1年后除 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外 ,其余 10例仍稳定在正常范围。临床有效率达 10 0 %。结论 :该方法治疗脾功能亢进 ,经济实用 ,疗效明显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