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1 毫秒
41.
神经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天免疫反应,以小胶质细胞激活为特征性表现,可伴有星形胶质细胞激 活、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增高。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炎症的特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相关脑区中小胶 质细胞激活。目前临床上利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技术发现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炎症影像学标志物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超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及对炎症水平、胰腺微循环影响.方法 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到2019年11月收治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联合组(34例)、超早期肠内营养组(34例)和延迟肠内营养组(35例).延迟肠内营养组于发病48h...  相似文献   
43.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照1组外用10%硫磺软膏,对照2组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共4周,于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1组(25.00%)及2组(57.1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不良反应率为35.71%,高于治疗组的9.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IL-33/ST2比值与血气指标、氧化应激反应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COPD患者90例作为重症COPD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L-33/ST2比值,并根据重症COPD组中位数将其分为高IL-33/ST2比值组、低IL-33/ST2比值组各45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的差异。评估重症COPD患者血清IL-33/ST2比值与血气指标、氧化应激反应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重症COPD组患者血清IL-33、ST2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33/ST2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COPD患者的PaO2、PH水平、血清中SOD、CAT的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IL-33/ST2比值的降低,PaO2、PH水平不断的降低;重症COPD患者的PaCO2水平,ROS及MDA的水平高于均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IL-33/ST2比值的降低,PaCO2水平,ROS及MDA的水平在不断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33、ST2在重症COPD患者中表达较高,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但比值异常降低,且具体比值与病情相关指标水平直接相关,可能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5.
<正> 我院自1982年采用多种肾原位低灌技术,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认为经原位切口低温冲灌肾盂的方法具有简便、安全、术时短、术后肾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现报告如下。手术方法经11肋间肾切口,常规显露肾脏,肾门,了解结石位置。肾周围置冰袋及低温生理盐水,随后用心耳钳及橡皮片分别阻断肾血管和输尿管进入肾脏的血流。立即在肾背侧按结石位置行纵形切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索运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局部麻醉下斜视矫正术患儿120例,年龄6~10岁,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60例,纳入对照组,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60例,纳入观察组,两组患儿均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斜视矫正术。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患儿在围手术期予以针对性健康宣教及心理引导。结果术前及术中心率和血压情况方面,手术前1d,两组患儿在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入手术室10min时,对照组患儿在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三方面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愈率为83.33%,对照组为71.67%,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辅以健康宣教和心理引导干预等措施的综合治疗模式,可有效促进患儿积极主动的配合局麻下斜视矫正手术,从而提高手术一次性成功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鼻导管留置吸痰的护理方法及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外科行开胸手术的8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随机分成鼻导管吸痰留置组和常规吸痰组,每组患者41例,分别采用鼻导管留置吸痰和常规吸痰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值变化,综合疗效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整体满意度。结果鼻导管吸痰组吸痰前后PaO2、PaCO2、SaO2值变化较常规吸痰组明显,鼻导管吸痰组综合疗效为95.13%,护理满意度为92.68%常规吸痰组综合疗效为68.29%,护理满意度为63.41%,经统计学分析,吸痰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值变化、综合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说明鼻导管留置吸痰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方法。结论采用鼻导管留置吸痰的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吸痰效果,使病人的耐受能力增加,提高吸痰的综合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苯并 (a)芘[benzo (a)pyrene,BaP]染毒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16HBE)和上皮样肺成纤维细胞 (W138)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方法:以16HBE和W138细胞未处理组为阴性对照组,二甲基亚砜 (DMSO)组为溶剂对照组。分别以不同浓度 (1、2、4、8、16、32 μmol/L)的BaP染毒16HBE和W138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分别以16 μmol/L BaP染毒16HBE和W138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 (1、2、4、8、12、24 h)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分别以16 μmol/L BaP染毒16HBE和W138细胞,作用4 h后,再经过不同时段 (0、1、2、4、8、12、24 h)的恢复期后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随着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16HBE和W138 细胞S期所占比例均增加 (P<0.05);16 μmol/L BaP染毒16HBE细胞4 h后,经2~12 h的恢复期 (正常条件下培养),S期细胞所占比例与刚染毒后细胞 (32.43%)相比明显增加 (P<0.05),恢复24 h时S期细胞所占比例 (24.52%)与阴性对照组 (26.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6 μmol/L BaP染毒W138细胞4 h后恢复0~4 h时S期细胞所占比例与阴性对照组 (32.42%)相比明显增加 (P<0.05),恢复8 h开始减少,24 h时S期细胞所占比例 (32.89%)与阴性对照组 (32.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BaP染毒16HBE和W138细胞引起细胞周期分布变化,主要为S期阻滞,G1期和G2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9.
目的: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之一.血液透析时血管通路的再循环是部分已透析过的血液不经过体循环直接从静脉向动脉端的回流,影响了透析的充分性.用动-静脉内瘘穿刺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一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图谱同时针尖斜面向下且向心穿刺可明显延缓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使用动静脉穿刺图谱,为血液净化专科护理人员制定安全、直观、有依据的护理操作技术,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尽可能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的发生.适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应用氟康唑治疗霉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霉菌性角膜溃疡患者20例,均给予氟康唑局部频繁滴眼及结膜下注射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未愈患者均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原因为病程长,角膜溃疡没有得到及时控制,角膜组织溶解、穿孔或形成葡萄肿,从而形成难以控制的青光眼或眼内炎.结论 氟康唑治疗霉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