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61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61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08篇 |
内科学 | 138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8篇 |
特种医学 | 68篇 |
外科学 | 376篇 |
综合类 | 390篇 |
预防医学 | 103篇 |
药学 | 165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42篇 |
肿瘤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71.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 方法自2002年5月~2003年8月行单个人工髓核假体(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0.5(3~1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18例,良4例,尚可2例.1例发生椎间隙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2月出现假体移位、症状复发,行再次手术更换假体后治愈. 结论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恢复椎间隙高度,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2.
患儿女,13岁。3岁时无特殊诱因肘膝踝关节处突发粗糙肥厚斑块。因无自觉症状及其他不适,未予处理。此后皮损从未消退,亦未扩大。肘膝部损害上覆1 ~ 2 mm角化性丘疹,损害群集成片,部分融合。踝关节处损害为环状角化性斑块。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及轻度角化不全、毛囊角栓、棘层肥厚、真皮乳头增宽、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管周单个核细胞浸润,真皮浅层少许非特异性细胞浸润。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特点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局限性角化病。予以维生素A口服、卤米松及尿素维E乳膏外用,15 d后皮肤损害表面光滑,肥厚减轻,但停药1个月后,皮肤损害又呈粗糙肥厚样。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探讨因急性脊椎外伤X线检查而发生的争议及采取的对策.资料与方法本组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外伤史.X线检查部位: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7例.全部病例均摄正、侧位X线片,根据需要加照颈椎张口位片或斜位片.加做CT 6例,MRI 6例.结果张口位环枢椎片诊断半脱位不可靠,CT可准确观察有无脱位;椎体楔形变可以是急性压缩性或陈旧性骨折,MRI可根据信号改变作出鉴别;椎缘骨并非外伤所致,而是椎间盘脱出,MRI可明确诊断;真性和假性滑脱与急性外伤无关联,CT和MRI均可提供帮助.结论急性外伤脊椎X线诊断如发生上述争议,应采取的对策是根据不同情况加做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75.
背景:多数学者认为脊柱结核术前化疗至少需要4周,且大多选用接骨板或双钉棒系统作为前路手术的内固定材料。有关缩短术前化疗时间和选择更为简单内固定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术前短期化疗联合前路单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16例脊柱结核患者行HRES四联化疗1周后行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1年。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的一般情况及疼痛症状,记录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通过X线片了解植骨融合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术前抗结核治疗1周,患者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自术后第3d起,患者一般状况开始改善。术后3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痛,经治疗2周后2例缓解,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所有植骨均得到融合,融合时间为6~15个月,平均9个月;后凸畸形由15°~82°,平均42.0°±16.7°,矫正至3°~19°,平均9.7°±4.4°。术后2年随访后凸畸形为3°~23°,平均11.6°±5.3°。平均丢失1.9°。结论:术前短期化疗对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但能缩短患者术前承受痛苦的时间。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充分减压,同时矫正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以防止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可尝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PV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研究标准的21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量表(IEEF-5)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比较PVP(80例)和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30例)对患者阴茎勃起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①研究结束时PVP组有4例失访,TURP组有7例失访;②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以及术前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5)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③PVP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IIEF-5评分分别为21.88±2.46、16.72±3.17、19.34±2.46、19.29±2.18,除了术后3个月IIEF-5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以外(P=0.042),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PVP组与TURP组组间相比,各时间段之间IIEF-5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术后半年两组勃起功能与术前相比下降率分别为13.7%(TURP)和11.7%(PVP),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可导致患者在术后早期勃起功能有所下降,但在后期可基本恢复;另外,PVP与传统TURP术对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 总结外生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探讨其定义及分型.方法 在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应用主题词和作者联合检索外生型肝癌1994-2010年的文献报告,结合我院收治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获得有效文献55篇,共报道外生型肝癌352例,加上我院收治的35例,总共387例.外生型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AFP、B超、CT、MRI、肝动脉造影及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论 外生型肝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误诊率高,不易早期诊断.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应用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患者小腿远端及足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12例小腿远端及足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7例为胫骨远端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1例为跟腱后侧慢性溃疡伴骨髓炎,4例为跟骨外侧软组织缺损伴骨髓炎及内固定物外露.彻底清创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2 cm~13 cm×9 cm,骨缺损范围为3.0 cm ×3.0 cm ×3.0 cm~6.0 cm ×3.0 cm×4.0 cm.所有患者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填充骨髓炎清创后形成的无效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手术切取皮瓣大小为5 cm×3 cm~14cm×10cm,肌瓣大小为11 cm ×3 cm~16 cm×4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 结果 11例皮瓣、肌瓣成活良好,创面均一次性愈合.1例皮瓣及肌瓣远端坏死,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肌皮瓣修复后愈合.随访6~ 24个月,皮瓣质地及外形良好,患者未复发骨髓炎. 结论 联合应用远端蒂腓骨短肌肌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能有效治疗小腿远端及足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后肾腺瘤;术后恢复较好,顺利出院.结论 后肾腺瘤的临床特征有限,多为体检时发现,术前需结合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行穿刺病理及术中冷冻病理明确诊断,为患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一般预后良好,但术后仍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