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缓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方法]采用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聚乳酸支架(S1)和纳米珍珠层/聚乳酸支架(S2),接着将PDGF-BB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注入S2,冷冻干燥后制成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S3).3种支架通过万能测试机测试抗压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以及阿基米德法测定孔隙率;利用ELISA法检测S3降解过程中PDGF-BB释放量.[结果]3种支架材料均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孔径分别为(330.0 ±55.6)μm、(322.5±50.8)μm和(303.3±47.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孔隙率分别为81.0%±1.1%、82.5%±0.8%和80.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压强度分别为(3.6 ±0.12)MPa、(5.0±0.35)MPa和(5.1 ±0.26)MPa,S1与S2和S3有显著性差异(P<0.01).ELISA实验结果表明支架中复合的PDGF-BB释放长达30 d,呈持续缓慢释放.[结论]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为三维多孔结构,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持续缓慢释放PDGF-BB,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氨等离子体改性、酰胺键接枝甘氨酸-精氰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GRGDS)短肽的活性修饰方法对消旋聚乳酸(PDLLA)组织工程骨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制备圆片状直径8 mm、厚1 mm的PDLLA三维多孔支架,分为三组:表面氨基化PDLLA(aminated PDLLA,A/PDLLA,A组),接枝肽A/PDLLA(peptides conjugated A/PDLLA,PA/PDLLA,PA组),以未经处理的PDLLA(P组)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符组材料上骨髓间允质干细胞(BMSCs)、骨钙素(OCN)、Ⅰ型胶原(Col-Ⅰ)、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桥蚩白(OPN)mRNA的表达变化并进行ALP活性测定和钙黄绿素矿化荧光染色.[结果]qPCR结果示:第3 d,PA组各基因表达倍数均较P组高;除OCN外的各基因表达也均较A组高.第7 d,A组OCN(13.13±1.28)、Col-Ⅰ(23.71±6.51)和OPN(27.4±7.17)mRNA表达倍数为最高,PA组次之.第14 d,多数基因表达上调,A组和PA组表达倍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组OCN(49.21±7.03)、ALP(24.26±3.41)和BMP-2(11.82±2.38)mRNA的表达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检测结果示:A组和PA组ALP活性持续升高,P组活性第21 d较第14 d时略有下降.第7 d,A组和PA组之间ALP活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P组(P<0.01);第14 d和第21 d,三组间ALP活性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ALP活性PA组>A组>P组.钙黄绿素矿化荧光染色观察示,骨支架上钙盐沉积与ALP的活性变化趋势相平行.[结论]氨等离子体改性能够促进聚乳酸组织工程骨支架上BMSCs早期向成骨细胞分化,改性后接枝GRGDS肽的新型活性修饰PDLLA具有更好的促BMSCs体外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33.
瘦素(Leptin,LEP)作为一个骨调节因子,其骨科领域对其研究多聚焦在骨质疏松和关节炎方面.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模型大鼠异位骨化(HO)分离组织中Leptin(10周)和Leptin mRNA(5、10周)表达,探讨Leptin在HO 形成中潜在的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山羊血清(美国Sigmaaldrich公司),兔抗鼠Leptin抗体、生物素酰化的山羊抗兔抗体(美国Santa Cruz 公司),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DAB(美国Dako公司).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复合振动仪治疗骨质疏松(OP)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70例OP志愿者随机分成复合振动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复合振动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复合振动仪进行全身振动治疗,振动频率45~55 Hz,振动强度0.5~0.8 g,1次/隔天,30 min/次,连续3个月,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于试验开始前3天、试验后第1、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钙磷乘积([Ca]×[P])的变化.结果 第3个月,复合振动组的ALP、OC、TRAP、[Ca]×[P]分别比试验前增加了44.6%、-9.4%、1.7%、7.5%,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分别比试验前增加了22.8%、-13.3%、3.6%、4.7%,P值分别为0.108、0.788、0.606、0.171.结论 复合振动仪治疗OP对骨代谢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骨代谢的绝对值有变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系统评价狄诺塞麦对低骨量妇女腰椎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临床对照实验中心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狄诺塞麦治疗低骨量妇女的临床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量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双盲、随机对照试验5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示狄诺塞麦治疗12月后,腰椎骨密度升高幅度比安慰剂对照试验高5.45%(95%CI,5.05%~5.84%),P<0.00001。对随访期间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严重感染事件及腰背痛事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狄诺塞麦组相对安慰剂对照组可显著提高腰椎骨密度,两者的安全性近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不同的人黄韧带细胞(LFCs)原代培养方法,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培养成功率.方法 采集成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路椎间盘摘除术中的黄韧带,分别采用组织块法、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LFCs,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内迁出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  相似文献   
37.
生长因子对鼠成骨细胞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粘附细胞仪(ACAS),观察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单独应用及与骨形态形成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应用,对鼠成骨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的影响。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取1~2天龄SD纯种大鼠的颅盖...  相似文献   
38.
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66  
目的 研究和评估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颈椎外科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6例颈椎疾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ACLPS内固定。结果 16例中13例获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网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ACLPS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适用于颈椎失稳、颈椎外伤国、肿瘤及退行性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9.
复杂重症脊柱结核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重症脊柱结核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11月共收治45例患者,男30例,女15例。入院时合并脊髓压迫13例,伴有各种并发症32例,18例伴有后凸畸形。入院后常规检查并予术前处理及化疗,行单纯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8例,单纯侧前方手术15例。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抗结核治疗,持续9~12个月。结果本组患者5例失随访,40例平均随访2.7年。33例植骨融合病例骨融合时间平均为4.7个月。13例脊髓压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为84.6%。结论复杂重症脊柱结核可采取化疗为主、手术为辅,既重视合并症处理,又采取相对积极的手术,同时重视病原学和病灶局部处理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0.
成人黄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黄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黄韧带退变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成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减压术中的黄韧带,应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黄韧带细胞,并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内迁出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传1、3、5代细胞培养1~8d,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其吸光度(OD)值,评价细胞增殖状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传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在原代培养第10~14天,黄韧带细胞开始从组织块迁出,细胞呈多种形态,主要为梭形和多角形,细胞接近融合时呈涡流状生长。传1、3、5代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同一代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时间点不同代次细胞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代次与时间点间无交互效应,各代细胞增殖状况无统计学差异(F=0.283,P=0.957)。传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能有效分离成人黄韧带细胞;体外培养的黄韧带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型,细胞在传5代以内生物学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