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探讨"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病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16例"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3.4岁,平均病程14个月,病变累及跳跃的2个功能节段者11例,累及跳跃的3个功能节段者5例,术前JOA评分为8.1分.对于跳跃一个节段累及2个功能节段的病例采用受累节段减压融合+跳跃节段融合+内固定,对于累及2个节段以上或跳跃间隙大于2个节段者采用受累节段减压融合+头颈胸石膏外固定.结果 16例获平均18个月随访,手术有效率93.8%,优良率68.7%,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4.5分,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情复杂,采用多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或可靠的外固定,可获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62.
颈椎椎间盘角和椎间盘-关节突角的X线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提供放射解剖学参数值.方法志愿者43人.其中男性24人(22~43岁,平均年龄31.04岁),女性19例(23~39岁,平均年龄30.16岁).测量中立位颈椎侧位片C3~C7椎问盘-关节突角,C2-3C3-4C4-5C5-6C6-7椎间盘角,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C3~C7摊问盘.关节突角冉分别为128.70±0.71°,127.36°±0.21°,130.43°±0.87°,124.78°±0.39°,115.82°±0.52°.C2-3、C3-4、C4-5、C5-6、C6-7椎问盘角分别为9.44°±2.23° 98.48°±2.03° 97.15°±2.27°,6.42°±1.90° 93.86°±1.71°.结论椎间盘-关节突角和椎间盘角是颈椎的重要解剖学参数,本文的X线解剖参数可指导临床更精确地置入假体,有利于术后疗效评估和远期随访观察的量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263.
目的:用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N/P)复合同种异体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s)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并从放射学角度评价成骨效果。方法:手术制作18只新西兰大白兔15mm双侧桡骨缺损模型;体外培养同种异体成骨细胞,分别种植到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和聚乳酸(PLA)材料上。以复合OBs的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为实验组(ON),以复合OBs的聚乳酸(OP)和未复合OBs的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N)作对照组,移植修复兔桡骨缺损。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取材,经大体观察、X线、放射学评分和X线阻射密度值来评价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OBs的N/P人工骨的试验组放射学评分和X线阻射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在新骨形成的同时,珍珠层粉未完全降解。结论:珍珠层人工骨能较好地修复兔桡骨骨缺损,在复合成骨细胞后修复效果更佳,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264.
目的应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监测脊柱结核治疗效果(手术疗效和抗结核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脊柱结核感染患者42例,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应用T-SPOT.TB技术,使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融合抗原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作为刺激物进行检测,并详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信息,动态分析患者入院时、手术前1 d、手术后1 d和术后12个月的T-SPOT.TB结果。结果 4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T-SPOT.TB在脊柱结核入院时的诊断阳性率为83.3%(35/42),7例脊柱结核患者T-SPOT.TB结果呈假阴性改变。患者入院时、手术前1 d、手术后1 d及术后12个月ESAT-6对应的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量分别为(34.1±20.8)、(33.8±20.9)、(31.2±18.7)、(17.9±13.8)个;CFP-10对应的SFC数目分别为(51.5±45.7)、(49.7±44.7)、(47.8±43.1)、(26.5±23.4)个。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术后12个月和入院时比较ESAT-6和CFP-10刺激形成的SFC数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1例(73.8%)患者ESAT-6对应的SFC数目下降,33例(78.6%)患者CFP-10对应的SFC数目下降。结论脊柱结核患者经过外科病灶清除术加上12个月抗结核治疗后,T-SPOT.TB定量结果(SFC数量)较术前明显下降,可为监测脊柱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65.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RAW264.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过程中,其特异性基因及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 方法:应用复合振动仪,将不同频段3—10Hz、15—35Hz、35—45Hz、50—70Hz和70—9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体外诱导分化的RAW264.7细胞,分别为B、C、D、E、F组,未进行振动干预组为A组,振动应变加载3天和6天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TRAP、MMP-9和CATK)与OPG/RANKL的表达水平。 结果:不同振动频率组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减低,同时B、C、D组逐渐上调OPG基因表达,而RANKL基因的表达逐渐下调。 结论: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均抑制RAW264.7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266.
人工髓核假体置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已在临床初步开展起来的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对策。 方法:纳入2002-02/2004-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患者75例,按平均随访时间达24,36,48个月,分为24个月组(n=30),36个月组(n=23),48个月组(n=22)。选同期采用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各组术后临床疗效,主观症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0%表示正常,越接近100%则功能障碍越严重)和Prolo功能评分表(小于或等于5分为差,6~7分为中等,8~10为优)评价,分析术后影像学检查并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MRI观察假体位置和软骨终板的信号变化情况。腰椎活动度=(腰椎中立角度-前屈角度)+(后伸角度-腰椎中立角度)=后伸角度-前屈角度;为消除X射线放大率的影响,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采用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 结果:75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8个月组2例、36个月组1例发生假体脱出,二次手术取出。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疼痛消失。②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4.2%,52.1%;15.5%,55.2%;15.1%,53.6%;15.5%,51.5%;P〈0.05)。③24,36,48个月组及对照组术后末次Prolo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8.5,4.6分;8.6,4.5分;8.7,4.3分;8.4,4.2分;P〈0.05)。④24,36,48个月组同期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⑤24个月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约4%、36个月组降低约12%、48个月组降低约18%、对照组较术前降低约25%,各组术前和术后椎间隙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⑥主要并发症: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例,假体脱出3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例,软骨终板损伤39例。 结论: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远期随访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较严重并发症,应慎重开展此项手术。  相似文献   
267.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手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自1992年5月~2002年5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2560例,发生并发症134例,发生率为5.23%,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为4.70%.单纯侧隐窝狭窄为5.13%.腰椎间盘突出症伴中央椎管狭窄为8.97%.单纯中央椎管狭窄为7.93%。器械使用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为67例.其中椎板咬骨钳所致53侧.占79.1%。术后椎间盘炎8例.发生率0.3%,定位错误19例.发生率为0.74%。术后发生脑血栓2例、肺栓塞1例!2例L4全椎板切除术后发生继发性腰椎滑脱。3倒硬脊膜撕裂者术后发生脑脊液囊肿。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切口血肿致神经根性放射痛12例,结果 19例定位错误者.其中15例术中纠正,4例再次手术。神经根损伤者18例,其中16例完垒恢复.马尾神经损伤者4例均不完全恢复。右髂外动脉破裂者经及时探查、修补后康复。除肺栓塞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并发症通过处理痊愈。结论 要严格把好术前诊断、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关,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8.
[目的]探讨腰椎骶化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8年7月就诊的125例L4峡部裂患者,其中59例伴有腰椎骶化.根据Castellvi分型将腰椎骶化者分为CastellviⅡ型组及CastellviⅢ型组.分别比较腰椎骶化组与无腰椎骶化组、CastellviⅡ型组与Castellvi...  相似文献   
269.
目的 探讨纳米珍珠层人工骨(NNAB)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成骨作用及降解情况。方法 将NNAB植入新西兰白兔1.5cm的桡骨缺损内,同时与微米珍珠层人工骨(MNAB)作对照,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当天及4、8、16、24周作X线、骨密度测量,动物处死前予四环素注射活体荧光标记,然后动物取材作大体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NNAB植入动物体内后显示与组织相容性良好,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NNAB的骨化及降解能力均优于MNAB。NNAB植入区愈合较好,MNAB植入区次之,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愈合。结论 NNAB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能力,可在体内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270.
目的 分析我科10年间采用前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及所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相应对策.方法 自1996年01月~2005年12月,采用前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120例,其中初诊115例,外院术后复发5例.结果 初诊115例患者,5例复发;4例术中胸膜破裂,1例髂外静脉撕裂;3例胸12神经根后支损伤;1例下肢静脉栓塞,2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假性尿崩症;外院5例术后复发患者中,1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内固定松动而接受第三次手术,1例为广泛耐药,而再次复发.结论 规范化疗是防止结核病灶复发的关键,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化疗方案是预防结核耐药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