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检测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研制性能优良的人工骨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方法 将珍珠层、聚乳酸、氯化钠按比例复合,利用模压增强法制备重组人工骨(N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参数,并与有机溶剂注模法制备的材料进行比较。结果 研制的NPCB材料孔隙率47.65%、孔径为218.83μm、压缩强度为16.10MPa、弯曲强度为60.18MPa。与有机溶剂注模法相比,模压增强法可使材料的压缩强度提高10倍以上。结论 模压增强法可有效地增强NPCB的生物力学强度;NPCB材料的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等性能均符合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3.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异位成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珍珠层聚乳酸(nacre/polylactic acid,N/P)人工骨与同种异体成骨细胞复合,植入体内后异位成骨的作用机制,以及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按2、4和8周3个时间点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将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成骨细胞,种植到N/P人工骨材料上,并植入每只兔左侧背部皮下为实验组;以不复合成骨细胞的N/P人工骨材料植入右侧背部皮下作对照,分别于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经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实验组2周时材料周围有少许炎性细胞聚集,4周时有类骨质形成,8周时有成熟骨组织形成,其中可见骨髓腔;对照组2、4周时仅见大量纤维组织长入材料内,8周时材料内纤维组织增多,但无成骨发生。结论N/P人工骨可作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4.
胸椎管狭窄症6例报告杨运平,陈建庭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stenosis)较少见[1]。自1979年Marzluff[2]首次报告以来对本病的认识日益深入。我院1991年至1995年3月收治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24~...  相似文献   
25.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折、骨不连、骨缺损、骨质疏松等一直是困扰骨科界的难题。骨折愈合期漫长 ,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而骨不连、骨缺损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除了组织工程 ,近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骨组织的代谢调节 ,包括各种生长因子的调节以及细胞间信号传导等。作为一种调节骨组织代谢的重要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笔者就PDGF对骨代谢的影响加以综述1 生物学特性PDGF是一种耐热、耐酸、易被胰蛋白酶水解的阳离子多肽 ,主要由成熟的血小板分泌 ,与血小板因子 4、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26.
广州地区1 403例成年女性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本地区成年女性人群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身高的变化规律、各部位骨密度的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 403例成年女性人群腰椎(L2-L4前后位及L3侧位)、非优势(左)股骨近端各部位(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BMD值,按10岁一个年龄组分7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地区成年女性腰椎骨峰含量出现在30~39岁组,而股骨近端骨峰含量出现在20~29岁组,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腰椎和Ward's三角部位在50~59岁和60~69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现象.各部位骨密度的偏相关分析显示各部位的骨密度均呈相关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体重对绝经前女性股骨颈的骨密度有影响(P<0.01),而绝经后女性腰3侧位骨密度除了年龄和体重的影响外,身高和绝经年限均对其有影响(P<0.01).成年女性在达到峰值骨量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部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女性机体BMD随年龄而变化,年龄、体重、绝经年限及身高等对机体BMD均有一定的影响,保持合适的体重和体型,有利于BMD的增加与维持.对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女性人群,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应以测量不同部位的BMD作为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评价人成骨细胞在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上的粘附能力。方法 将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与人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 ,观察人成骨细胞在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上的粘附能力。结果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与人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 1周后 ,细胞通过伪足贴附于人工骨表面。透射电镜下成骨细胞形态正常 ,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 ,并可观察到细胞之间形成的连接。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附着在珍珠层复合人工骨的成骨细胞增殖指数增高。结论 珍珠层复合人工骨材料有利于成骨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8.
珍珠层人工骨促进成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珍珠层人工骨对人成骨细胞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珍珠层人工骨、聚乳酸(对照组)与人成骨细胞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细胞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基质钙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细胞形态、细胞活性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在培养7d及14d后ALP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培养21d后可观察到骨结节,对照组没有骨结节产生。结论:珍珠层人工骨可促进成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缓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方法]采用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聚乳酸支架(S1)和纳米珍珠层/聚乳酸支架(S2),接着将PDGF-BB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注入S2,冷冻干燥后制成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S3).3种支架通过万能测试机测试抗压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以及阿基米德法测定孔隙率;利用ELISA法检测S3降解过程中PDGF-BB释放量.[结果]3种支架材料均具有良好的三维多孔结构,孔径分别为(330.0 ±55.6)μm、(322.5±50.8)μm和(303.3±47.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孔隙率分别为81.0%±1.1%、82.5%±0.8%和80.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压强度分别为(3.6 ±0.12)MPa、(5.0±0.35)MPa和(5.1 ±0.26)MPa,S1与S2和S3有显著性差异(P<0.01).ELISA实验结果表明支架中复合的PDGF-BB释放长达30 d,呈持续缓慢释放.[结论]缓释PDGF-BB的纳米珍珠层/聚乳酸/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为三维多孔结构,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持续缓慢释放PDGF-BB,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氨等离子体改性、酰胺键接枝甘氨酸-精氰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GRGDS)短肽的活性修饰方法对消旋聚乳酸(PDLLA)组织工程骨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制备圆片状直径8 mm、厚1 mm的PDLLA三维多孔支架,分为三组:表面氨基化PDLLA(aminated PDLLA,A/PDLLA,A组),接枝肽A/PDLLA(peptides conjugated A/PDLLA,PA/PDLLA,PA组),以未经处理的PDLLA(P组)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符组材料上骨髓间允质干细胞(BMSCs)、骨钙素(OCN)、Ⅰ型胶原(Col-Ⅰ)、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桥蚩白(OPN)mRNA的表达变化并进行ALP活性测定和钙黄绿素矿化荧光染色.[结果]qPCR结果示:第3 d,PA组各基因表达倍数均较P组高;除OCN外的各基因表达也均较A组高.第7 d,A组OCN(13.13±1.28)、Col-Ⅰ(23.71±6.51)和OPN(27.4±7.17)mRNA表达倍数为最高,PA组次之.第14 d,多数基因表达上调,A组和PA组表达倍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组OCN(49.21±7.03)、ALP(24.26±3.41)和BMP-2(11.82±2.38)mRNA的表达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检测结果示:A组和PA组ALP活性持续升高,P组活性第21 d较第14 d时略有下降.第7 d,A组和PA组之间ALP活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P组(P<0.01);第14 d和第21 d,三组间ALP活性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ALP活性PA组>A组>P组.钙黄绿素矿化荧光染色观察示,骨支架上钙盐沉积与ALP的活性变化趋势相平行.[结论]氨等离子体改性能够促进聚乳酸组织工程骨支架上BMSCs早期向成骨细胞分化,改性后接枝GRGDS肽的新型活性修饰PDLLA具有更好的促BMSCs体外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