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讨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对北京小汤山医院2003-05~2003-06救治的4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中,40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出现ARD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SARS是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传染途径是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流行病接触史、发热、X线肺浸润影及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是诊断的临床依据,综合干预、支持治疗措施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常规的判断气道炎症的方法,呼出气冷凝液(EBC)成分测定是一种完全无创的检测技术.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分期、分级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哮喘患者EBC中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初步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能否反映气道炎症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旨在为哮喘气道炎症的监测寻找一种无创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3.
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在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哮喘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激素对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康复措施介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用雄性豚鼠30只,按随机数字法将豚鼠分为3组:①哮喘组:用100g/L卵蛋白腹腔注射1mL致敏,2周后用10g/L卵蛋白超声雾化吸入致其哮喘发作。②激素组:诱喘同前,每次诱喘前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0mg/kg。③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诱喘剂。每组分别测定其血浆和肺组织NO2^-/NO3^-水平、肺组织诱导型NOS(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原生型NOS(constitute nitric oxide synthase,cNOS)活性水平,并用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NOS在豚鼠哮喘模型肺组织中的分布。结果:3组豚鼠血浆NO2^-/NO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哮喘组肺组织中NO2^-/NO3^-和iNOS活性水平[(0.87&;#177;0.08)μmol/g,(56&;#177;14)nmol/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激素组[(0.19&;#177;0.06)μmol/g,(12&;#177;6)mnol/g;(0.18&;#177;0.07)μmol/g,(12&;#177;5)nmol/g](P&;lt;0.01)。对照组肺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的阳性产物呈蓝色沉淀,主要分布于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哮喘组及激素组阳性产物变化不明显。哮喘组肺组织iNOS活性水平和肺组织NO2^-/NO3^-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782.P&;lt;0.05)。结论:一氧化氮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而导致和(或)加重哮喘发病。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哮喘可减轻气道炎症,使哮喘大鼠肺组织中iNOS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水平的变化,明确Clara细胞及其分泌蛋白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内源性抗炎机制。方法:选择哮喘急性发作和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病人各15例,留取静脉血和BALF,用ELISA方法测定CCSP的水平,同时测患者肺功能FEV1、FVC和MMEF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哮喘急性发作组肺功能FEV1、FVC、MMEF明显低于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急性发作组、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和FEV1均呈正相关。哮喘急性发作组、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CCSP水平显著低于BALF上清液中CCSP水平,两者呈高度正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Clara细胞分泌蛋白作为抑炎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对于完善气道炎症理论和探索哮喘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支气管激发试验对临床不典型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肺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不能确诊的病人 ,用乙酰甲胆碱行支气管激发试验 ,明确诊断。结果  4 0例临床以咳嗽、胸闷为主要表现的病人 ,肺功能FEV1.0 /FVC %≥ 70 % ,但激发试验 11例阳性 (2 7.5 % ) ,2 9例阴性 (72 .5 % )。结论  (1)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不典型哮喘的有效手段 ;(2 )对临床高度怀疑哮喘的不典型哮喘而基础肺功能正常的病人 ,应首选支气管激发试验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标记物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68例OSAHS患者中40例接受治疗2个月,其中33例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5例行外科手术、2例使用口矫器,28例未经任何治疗,随访2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于晨起空腹时收集呼出气冷凝液(EBC),同时抽取静脉血5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EBC和血清中8.异前列腺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结果治疗后EBC和血清中8-异前列腺素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EBC:(19.9±2.9)pg/ml,(14.4±3.1)pg/ml,P〈0.001;血清:(29.9±5.7)pg/ml,(20.4±3.9)pg/ml,P〈0.001];EBC和血清中8-异前列腺素水平的绝对变化(治疗后.治疗前)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最长窒息时间的绝对变化呈正相关(EBC:r=0.69,r=0.50,P〈0.001;血清:r=0.72,r=0.46,P〈0.001),与夜间最低SaO2的绝对变化呈负相关(EBC:r=-0.58,P〈0.001;血清:r=-0.53,P〈0.001)。结论EBC和血清中8-异前列腺素的水平能通过治疗有效降低,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随访病情和反映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27.
陈宏  陈宇英 《中国肿瘤》1999,8(2):88-89
细胞凋亡(apoptosi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非常密切。目前,细胞凋亡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报道较多c本文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c正化疗研究发现许多化疗药物都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些药物分为以下几类:①DNA损伤剂:如阿霉素(ADR)、顺钻(DDP);②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喜树碱(CAM)倪臼乙叉式(VP16);③大分子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ACD)、放线菌酮(CHX);④纺锤体抑制剂;如长春花碱(VBL)、秋水仙碱(COL);⑤蛋白激酶或蛋白质磷酸酶抑制剂:如Stau-]sponne(SSP)、Okadaicaci…  相似文献   
28.
脉冲振荡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阻抗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85例健康人和44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并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比较。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呼吸总阻抗、周边阻力、共振频率、总气道阻力、周边气道阻力均显著增高,电抗明显降低,仅电抗随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总阻抗、周边阻力、共振频率、总气道阻力、周边气道阻力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电抗呈正相关,共振频率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以共振频率〉15Hz为标准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时,其灵敏度、特异度综合判断为最好的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R实测值/预计值(%)〉150%者灵敏度高。结论: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共振频率为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气流受限最敏感的指标,电抗是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程度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29.
重症哮喘护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症哮喘通常是指那些哮喘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不能改善或继续恶化,或哮喘呈暴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者,或称为难治性急性重症哮喘,容易迅速发展至呼吸衰竭并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成为危及生命的哮喘。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尤其是  相似文献   
30.
细胞因子与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基因和相关受体在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