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鉴别诊断高级星形细胞瘤与包膜期脑脓肿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证实的12例高级星形细胞瘤和10例包膜期脑脓肿,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测量其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12例高级星形细胞瘤囊变区扩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10例包膜期脑脓肿囊变区呈高信号;高级星形细胞瘤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2.32±0.26)×10-3mm2.s-1高于包膜期脑脓肿囊变区平均表观扩散系数值(0.61±0.20)×10-3mm2.s-1(P<0.01)。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可作为鉴别高级星形细胞瘤和包膜期脑脓肿的重要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22.
例1 男,66岁,间断咳嗽、咯痰6年余,偶有发热及痰中带血丝.1996年首诊时胸片发现右肺上叶及中下叶大片状阴影,边缘模糊.CT表现为右肺上叶后段、中叶内侧段及下叶后基底段多发大片实变影(图1),密度均匀,呈节段性分布,部分边缘模糊,内见含气支气管;1年后复查CT示病变范围扩大,行右肺穿刺活检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改变,临床考虑为肺结核.  相似文献   
23.
高原人群血液流变学不同于低海拔地区,具有"浓、粘、聚、凝"等特点[1].本研究对比观察单纯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高原人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郑克华  陈学强  刘超  丁颖   《放射学实践》2010,25(2):232-233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32岁。7d前突感全头痛,伴恶心、眩晕,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减轻。腰穿脑脊液压力55mmH2O,发病前有轻微感冒。查体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23例AD患者(AD组)和24名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常规MR序列及DKI扫描,手动测量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内囊(前、后肢)、外囊、胼胝体(膝、干、压部)的DKI参数,包括扩散峰度(MK)、横向峰度(Ka)、径向峰度(Kr)、平均扩散率(MD)、横向扩散率(Da)、径向扩散率(Dr)及FA值。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参数值诊断AD的效能。结果 与HC组相比,AD组的顶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外囊的MK、Ka、Kr值均降低;枕叶皮层下白质的MK、Kr值均降低;内囊前肢、胼胝体膝的MK、Ka值均降低;胼胝体干的MK、Kr值均降低;胼胝体压、内囊后肢的Ka值降低(P均<0.05)。额叶皮层 下白质、内囊前肢、胼胝体干的MD、Da、Dr值均升高;顶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外囊的MD、 Dr值均升高;胼胝体压部的MD、Da值均升高;内囊后肢、胼胝体膝的MD值均升高;枕叶皮层下白质的Dr值升高(P均<0.05)。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膝、内囊前肢、外囊的FA值减小(P均<0.05)。颞叶皮层下白质Dr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所有部位的MK、Ka、Kr及FA值与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MD、Da及Dr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DKI参数可反映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颞叶皮层下白质的Dr值是鉴别AD患者与正常人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26.
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发生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常因腰部长期反复的过度运动或过度负荷,或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及时而导致腰肌劳损发生.同时该病促发或加重与劳累程度、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当患者劳累,或气温降低,亦或湿度太大时,腰肌劳损可急性加重[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呈反复发作,疼痛程度在运动过度时...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截骨延长髂骨植骨联合掌侧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9采用截骨延长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腕关节前屈、后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活动度。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松动及肌腱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较术前增加,腕关节前屈、后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nderson系统评价前臂功能: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 截骨延长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后可最大程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8.
目的介绍一种外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创面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步骤及方法。方法外踝部创面一期急诊清创,用负压封闭引流封闭创面,负压吸引,控制创面炎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外踝部创面,二期应用带血供的第2跖跗关节背侧骨瓣移植、微型钢板螺钉及加压螺钉内固定重建距腓韧带,外固定架纠正内翻畸形。结果外踝创面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均一期愈合,二期用第2跖跗关节背侧骨瓣移植修复距腓韧带,骨瓣愈合时间为2~3个月,踝关节稳定,无内翻畸形,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综合措施及方法可以完成外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术式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骨盆受到静力载荷作用后的力学行为特征,为临床分析及判断骨盆力学分布、静载荷影响提供力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01/2004-04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实验室和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将所构建骨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分别计算单侧髂前上棘和单侧髂骨正后方静载荷作用下骨盆的力学行为表现,静载荷为8000N,分析主应力值、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主应力方向上骨盆单元的位移。结果:单侧髂前上棘侧方加载下,应力沿着受力点与骶髂关节连线方向传导,没有应力沿着髋臼或者耻骨、坐骨传导;单侧髂骨后方静载荷加载时,应力沿着髂骨纵行方向、髂骨与骶髂关节部位连线方向、同侧耻骨上支传导。结论:分析静载荷作用下骨盆各部位应力分布以及骨盆各个单元在应力作用下的位移变化,有助于临床上进行骨盆损伤内固定力点的选择以及进一步明确骨盆内在应力值分布。  相似文献   
30.
针对地震资料分辨率低、薄砂体无法有效分辨的难题, 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正演认为识别薄储层面元的属性比面元的大小更为重要,在勘探成本有限的前提下,宁可面元和线距大一点,也应该选择覆盖次数较高、方位较宽的观测系统,提高地质目标成像质量和精度,依靠数据体的属性去识别和检测薄储层。该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玉东地区应用后,地震资料品质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