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能否逆转冠心病(CAD)患者的左室重构(LVRM),目前尚无一致认识。 文章对成功地实施选择性PTCA的25例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动态观察其围PTCA期左室射血分数 (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的演变。发现扩大的左室容积在围 术期中明显缩小,其中LVRM者(n=7)术后LVESV首先回缩(P<0.05),随后LVESV及LVEDV均缩小显著(均 P<0.01);而无LVRM者(n=8)、LVEDV及LVESV无变化(均P=NS)。无论有无LVRM,围术期LVEF及SV 均无变化(皆P=NS)。提示在选择性PTCA围术期中,LVRM可获明显减轻;反映左室功能改善的2DE指标中, LVESV及LVEDV较LVEF及SV敏感。  相似文献   
52.
季雪飞  王平  陈士良  王蕾 《心脏杂志》2004,16(2):182-18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9岁,因双上肢、颜面部水肿半年余于2001—04—06入我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开博通、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血压控制平稳。2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我院行起搏器(DDD型)植入术,术后心率平稳,平均为60~70次/min,无胸痛、胸闷、乏力,无双下肢水肿。近半年来无诱因  相似文献   
53.
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王丽娜*陈士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西安710033)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术自1970年将严重冠脉狭窄引起心肌广泛硬化,进而引起心衰等临床症状的冠心病定义为缺血性心肌病以来,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报道14...  相似文献   
54.
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对房室传导调节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右冠状动脉阻塞时迷走神经对房室传导调节功能的影响。在离断自主神经的猫上,剌激双侧迷走神经,在结扎右冠状动脉造成缺血前后,通过模板匹配方法检测心腔的心房波,His束波和心室波,并自动测量AA,AH,HV间期。结果:在正常及缺血状态下,剌激迷走神经均可使AA、AH间期增大,HV间期不变,在起搏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在正常供血时,剌激迷走神经使AH间期在未起搏与起搏时分别增加14%±5%和22%±7%;而在缺血时,剌激迷走神经使AH间期在未起搏与起搏时增加18%±7%和38%±14%,后者比前者提高了增加幅度的28%和73%(P<0.05)。结论:在急性右冠状动脉阻塞时,迷走神经对心脏房室传导调节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55.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DTI)频谱速度图测量肥厚性心肌病(HCM)二尖瓣环4个节段的运动速度,以评价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HCM组(n=30)和正常对照组(n=25)分别测量射血分数(EF)、室壁厚度、二尖瓣血流速度(E、A、E/A)、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肺静脉血流速度(S、D、A),并用DTI脉冲频谱速度图分别测量两组二尖瓣环4个节段(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a)和舒张期峰值速度(Ea、Aa)以及IVRT。结果常规超声检查:HCM组室间隔、后壁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IVRT、DT延长,EF、二尖瓣血流速度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别。DTI检查:HCM组二尖瓣环4个节段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速度都较正常对照组减低,IVRT延长,提示心肌主动收缩和舒张功能都减弱,E/Ea比值增加,提示左房充盈压增高。另外,HCM组二尖瓣环的各节段中,室间隔段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速度最低,且与平均收缩期、舒张早期速度相关性最强,提示心肌越肥厚,对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影响越明显。结论D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并且比常规超声指标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6.
自主神经对心脏房室传导调节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尽管自主神经对心脏房室传导的作用报道很多,但自主神经对房室传导的动力学特性仍未被揭示。本实验通过模板匹配方法从His束电图检测A、H、V波并测量两心房间期(AA)、心房波与H波间期(AH)、H波与心室波间期(HV)和心房波与心室波间期(AV),通过白噪声技术动力性刺激迷走神经、交感神经或心房起搏时AV间期的传递函数变化,研究动态自主神经刺激对房室传导的动态调节。结果如下:AV间期对迷走神经刺激呈一阶低通滤波性质,起搏时AV间期增益(13.2%)较未起搏时明显增高(4.6%,P<0.05);AV间期对交感神经刺激呈二阶低通滤波性质,起搏时AV间期增益(46%)较未起搏时明显增高(32%,P<0.05);动力性起搏心房,从间期与AV间期呈良好负相关。因此认为:(1)AV间期对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刺激均呈现出低通滤波性质。(2)心脏的房室传导时间与心动周期长度呈线性负相关。心率的改变增强交感或迷走神经对房室传导的动力性作用,心率对房室传导的作用在迷走刺激时较交感刺激时强。这在房室传导对自主神经动力性调节的反应时保持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5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患病率为70~100/10万人,如果以全国12亿人口计算,我国的SLE患者已达84~120万之多,且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变化多端,除了累及皮肤外,还侵犯全身各个器官,包括一些重要器官如神经系统、心脏、肾脏等。诊治困难,死亡率高,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风湿病学和皮肤病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在SLE教学中存在着教育观念落伍,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制作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媒体课件,并在2002级专升本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58.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资料。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 ( 、 、a VF) ST段下移≥ 0 .0 5 m V组与 <0 .0 5 m V组的 、a VL导联 ST80 值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两组的左前降支 6段 ( LAD6 )或 LAD始部病变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 0 .0 5 m V对 L AD6 或 LAD始部病变预测价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 : 导联 5 9%、5 0 % ; 导联 83%、70 % ;a VF导联 83%、70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预示 LAD6 或 L AD始部病变是高前侧壁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的“镜像”反应 ,表现为 、a VL导联 ST段抬高 ;它与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多支病变以及胸前导联 ST段抬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9.
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测定量心肌缺血时的局部左室收缩功能(RLVF)。当冠脉流量(CBF)减少40%时,RLVF明显改变 RLVF异常的圆周范围比较局限;CBF减少大于70%时,RLVF完全丧失,RLVF异常的圆周范围与心肌缺血的范围基本一致。RLVF改变与CBF减少不呈线性关系,RLVF改变明显早于整体左心泵功能。  相似文献   
60.
乳腺增生是中年妇女的多发病,传统医学称之为“乳癖”。临床表现为患者一侧或两侧乳腺内可触及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质韧稍有压痛,推之可移,可随喜怒消长,多与月经周期有关。本病需与乳癌做好鉴别诊断。笔者采用中医外治法,应用中药乳罩散治疗此类患者共47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