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破骨细胞作为一种终末细胞,获取困难,而且没有成熟破骨细胞株等因素限制了其应用。先前国内外对破骨细胞的获取一般采用基质细胞诱导培养或共培养,或运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同作用诱导形成成熟的破骨细胞。目的: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分析其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下形成成熟破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培养RAW264.7后,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7d后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核≥3个为破骨细胞。以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纤维性肌动蛋白环,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牛骨片表面的吸收陷窝隋况。结果与结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可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形成纤维性肌动蛋白环,电镜下可见骨片上圆形或椭圆形的吸收陷窝。提示RAW264.7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可用于破骨细胞分化研究。单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成熟,减少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使培养体系更加简单,易于操作,诱导出的细胞纯度高,适合于破骨细胞的生物学和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42.
随着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学的兴起,寻找满足要求和易于操作的种子细胞和靶细胞已成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干细胞因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已成为组织工程中首选的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群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其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具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假体位置和下肢力线情况。方法选择拟行初次单侧TKA患者40例。随机分成3D打印模块组和常规TKA组(常规组),每组20例。两组术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下肢机械轴胫股角度(MF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行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测量MFT和HSS评分,并且记录围术期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 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1)个月。3D打印模块组围术期出血量为(410.2±128.8)ml,常规组围术出血量为(678.2±168.8)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P=0.00);3D打印模块组手术时间为(70.5±3.6)min,常规组手术时间为(82.6±10.6)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0);3D打印模块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为(88.6±2.8)分,常规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为(89.3±3.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55);3D打印模块组术后3个月的MFT为(2.2±1.3)°,常规组术后3个月的MFT为(2.6±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75)。结论对比常规TKA,3D打印截骨模块辅助TKA术后膝关节近期功能恢复、下肢力线未见明显改善,但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术期出血量。  相似文献   
44.
背景:破骨细胞作为一种终末细胞,获取困难,而且没有成熟破骨细胞株等因素限制了其应用。先前国内外对破骨细胞的获取一般采用基质细胞诱导培养或共培养,或运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同作用诱导形成成熟的破骨细胞。 目的: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分析其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下形成成熟破骨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培养RAW264.7后,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7 d后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核≥3个为破骨细胞。以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纤维性肌动蛋白环,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牛骨片表面的吸收陷窝情况。 结果与结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可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形成纤维性肌动蛋白环,电镜下可见骨片上圆形或椭圆形的吸收陷窝。提示RAW264.7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可用于破骨细胞分化研究。单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成熟,减少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使培养体系更加简单,易于操作,诱导出的细胞纯度高,适合于破骨细胞的生物学和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45.
背景:透明质酸作为椎间盘组织工程支架的基质材料,可提供蛋白多糖附着点,增加蛋白多糖的沉积,以足够大的孔率允许种子细胞长入。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退变椎间盘的效果。 方法:以后外侧穿刺抽吸L1/2和L3/4髓核构建日本大耳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后2周应用微量注射器向L3/4椎间盘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作为实验组,L1/2椎间盘注射透明质酸钠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4,8,12 周时行兔椎间盘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椎间盘高度呈降低趋势,实验组注射后2周椎间盘高度缓慢下降,之后缓慢升高,两组在4个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髓核纤维环形态得到保留,髓核纤维环边界清晰,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增殖分裂,并向周围迁徙规律排列,其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周内实验组Ⅱ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移植于退变椎间盘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存活,且有增殖能力,其与透明质酸钠混合溶液联合移植可以延缓退变椎间盘进一步退变,并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比分析低强度全身振动与阿仑膦酸钠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效果。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卵巢摘除术+注射生理盐水组(OVX+VEH组)、卵巢摘除术+全身振动组(OVX+WBV组)和卵巢摘除术+阿仑膦酸钠组(OVX+ALE)。OVX+VEH组是单纯卵巢切除后给予生理盐水(1mg/kg,每周灌胃1次);OVX+WBV组是切除卵巢后给予全身振动(振动强度为0.3g,频率为45—55Hz,每次振动20min,每天1次,每周5次,休息间隔不大于2d,共12周);OVX+ALE组是切除卵巢后给予阿仑膦酸钠(1mg/kg,每周灌胃1次);定期收集标本,测定血清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CTX)水平,micro-CT检查分析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血清中OC和CTX在卵巢切除后均增加显著(P0.001),WBV和ALE治疗组对OC影响不大,但ALE能够显著抑制血清CTX的增加。在实验12周时,与WBV治疗组比,ALE治疗组更能够显著提高胫骨近端松质骨的骨微结构参数[BV/TV(+25.3%,P=0.004),TV apparent(+60.3%,P0.001),BV material(+28.4%,P=0.044),Tb.N(+15.6%,P=0.001),and Tb.Th(+16.9%,P=0.037)]。在实验12周时,与OVX+WBV治疗组对比时,OVX+ALE治疗组能够提高胫骨的最大载荷、骨的刚度参数和骨的吸收能量,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相对于低强度全身振动,阿仑膦酸钠能够更好的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和改善骨的微结构。  相似文献   
47.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RAW264.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过程中,其特异性基因及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 方法:应用复合振动仪,将不同频段3—10Hz、15—35Hz、35—45Hz、50—70Hz和70—9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体外诱导分化的RAW264.7细胞,分别为B、C、D、E、F组,未进行振动干预组为A组,振动应变加载3天和6天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TRAP、MMP-9和CATK)与OPG/RANKL的表达水平。 结果:不同振动频率组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减低,同时B、C、D组逐渐上调OPG基因表达,而RANKL基因的表达逐渐下调。 结论: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均抑制RAW264.7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48.
背景:研究表明,低强度、短时间、一定频率的复合振动能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降低骨组织的吸收,增加骨的数量与质量。,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取状态良好的第6代F{W264.7细胞随机分为6组,每组加入含有RANKL的DMEM诱导培养基,并将RANKL调节成终浓度为50pg/L,保持RANKL终浓度不变。非加力组不施加振动应力,其余5组分别分别施加3—10Hz、15—35Hz、35-45Hz、50-70Hz及70—90Hz频段的复合振动作用于RAW264.7细胞,各加力组其他振动参数一致,振动时间15min,次,振动强度0.3g,振动2次,d。在振动应力加载3d和6d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复合振动加载6d后,各振动组细胞周期时相与非加力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与非加力组相比,各振动组G1期细胞显著增多(P〈0.01);与非加力组相比,各振动组S期细胞和G2+M期细胞均显著降低(P〈0.01)。与非加力组相比,各振动组增殖指数显著降低(P〈0.01)。说明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破骨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均有影响,且均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49.
背景:髓核摘除后椎间盘会随时间出现什么样的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兔腰椎间盘髓核穿刺抽吸术后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用21号针头行L 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L 2/3椎间盘作为正常对照椎间盘,于抽吸后2,4,8,12周时按照分组取8只兔子行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测量L 3/4 、L 2/3椎间隙高度并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行正中矢状位MRI检查及椎间盘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髓核抽吸后2,4,8,12周椎间盘高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但8-12周变化减小,与正常对照组椎间盘相比,各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显著降低(P < 0.05)。抽吸后2,4,8,12周的髓核信号强度随时间逐渐降低,8周时已达改良Thompson分级标准的4级。抽吸后凝胶状髓核组织随时间逐渐出现裂隙,形态逐渐紊乱,12周时呈现明显的纤维化表现,髓核4周时出现较多的类软骨细胞,呈现活跃状态,髓核细胞明显减少,抽吸后8,12周髓核内纤维样细胞增多,类软骨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环随时间逐渐出现扭曲,排列紊乱,突起,出现分层、纤维断裂现象。说明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后,兔腰椎间盘X射线高度、MRI T2加权信号强度随时间逐渐降低、减弱,椎间盘组织逐渐出现退变病理改变,但8-12周其变化趋于缓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0.
平滑肌肉瘤较常发生于平滑肌丰富的器官,如子宫、胃肠道,较少见于其他软组织。原发于骨的平滑肌肉瘤更为少见。自1965年Evans和Sanerkin首先报道1例发生于左胫骨上端的平滑肌肉瘤以来,国内外共报道百余例。现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报道如下,并结合献对该病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