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7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199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638篇
内科学   309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94篇
特种医学   326篇
外科学   433篇
综合类   1576篇
预防医学   506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587篇
  3篇
中国医学   660篇
肿瘤学   15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8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按需腹腔给药治疗胃癌腹水的疗效,并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腹腔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5例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过程中的晚期胃癌患者,患者病灶稳定,但出现腹水,引流腹腔内积液后,腹腔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0mg。根据患者腹胀程度,按需引流腹水并腹腔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评价疗效、生活质量、腹水蛋白丢失量及不良反应。结果:5例患者均可进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全组患者腹水生成量减少,生活质量改善,腹水蛋白丢失量减少,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胃癌实体病灶增殖控制的患者中,按需腹腔灌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很好地控制恶性腹水、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82.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累及黑质纹状体(运动)、橄榄桥小脑系统(平衡)及自主神经系统的α-突触核蛋白病。炎症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IID6基因等与MSA发病有关。MSA的影像学特征有脑桥"十字征"和"壳核裂隙征",弥散加权成像(DWI)、18F-FDG PET,123I beta-CIT SPECT及123I-MIBG闪烁扫描法等有助于MSA的鉴别诊断。多系统萎缩评估量表(UMSARS)可准确反映MSA严重程度及进展,肛门肌电图为MSA的诊断提供了帮助。Gilman的2008诊断标准促进MSA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983.
目的了解环泰山区域恙虫病东方体(Ot)感染情况,确定是否存在恙虫病疫源地。方法应用PCR技术和血清学等方法调查泰山西南麓、东南麓部分村庄及泰山景区人、鼠Ot感染情况,病人发病情况采用个案表调查。结果血清抗-Ot8例现症病人全部阳性,14例既往病人4例阳性,均为Gilliam型;115名健康人抗-Ot阳性率为8.70%,发病区域和无发病区域分别为26.92%和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Ot基因,4份病人焦痂3份阳性,100份鼠脾,4份阳性,其中黑线姬鼠3份,小家鼠1份。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2份阳性鼠标本的PCR产物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与Sdu-1型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77%,与Kawasaki型的同源性为95.74%。另2份阳性鼠标本的核苷酸序列与TA686型的同源性分别为86.27%和77.11%。病人发热、皮肤焦痂或溃疡发生率较高,达98.08%和92.31%。结论环泰山区域人、鼠间均存在Ot自然感染,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已经形成,病人集中出现在每年的9~11月,10月份为主要发病月,属典型的秋冬型疫源地;宿主动物呈非单一性,黑线姬鼠为Ot的主要储存宿主;人群中存在Ot隐性感染;Ot血清型为Gilliam型,基因型Kawasaki相似型为流行株,鼠间还存在TA686型相似株,呈基因多样性倾向。  相似文献   
984.
岩斜区肿瘤由于位于颅底深部,基底常广泛附着于岩部、天幕裂孔缘区、斜坡,周围存在重要的血管、颅神经及脑干,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点,对于神经外科医师也是一种挑战.通过对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23例患者经颞下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临床分析,探讨颞下入路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985.
男性包皮阴茎头炎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念珠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1].念珠菌性包皮阴茎头炎不会危及生命,但患者病程迁延,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2].目前治疗方法多采用抗真菌药口服和局部外用,临床治愈率不一,且易复发.为此,作者采用口服胸腺肽肠溶胶囊联合外搽派瑞松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阴茎头炎8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6.
目的分析双侧额底部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行急诊开颅手术14例,保守治疗无效后开颅手术28例。冠状开颅加去骨瓣减压术10例,冠状开颅骨瓣复位18例,冠状双额去大骨瓣术14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6例(38.1%),中度残疾13例(30.9%),重度残疾4例(9.5%),植物生存3例(7.1%),死亡6例(14.3%)。结论双侧冠状开颅术及标准冠状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双侧额底脑挫裂伤和(或)颅内血肿的有效术式,在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在达到手术指征时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87.
988.
目的 研究IFN-γ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喉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Ad5-IFN-γ-GFP重组腺病毒将IFN-γ转粢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将IFN-γ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小鼠喉旁组织,第1、3、7、14、28天取骨髓和喉旁组织用real-time PCR检测小鼠骨髓和喉旁组织中IFN-γ的mRNA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当感染复数(MOI) =100和转染时间为72 h时,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分别达到峰值.注射空白培养液和注射空白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骨髓和喉旁组织中,IFN-γ基本不表达.注射病毒转染后的mBMSCs后,骨髓和喉旁组织中都开始大量表达IFN-γ,并且表达量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讨论 IFN-γ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肿瘤细胞表面MHC Ⅰ和Ⅱ类抗原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机体免疫调节作用和抗肿瘤效应.比单纯外源性IFN-γ治疗的不良反应小,表达持久,而IFN-γ编码基因没有整合到全身染色体基因组上,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此,IFN-γ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喉部肿瘤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89.
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勇  李祥  陈建伟  徐莎莎  王玉  邱海龙 《中草药》2012,43(1):139-142
目的研究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以紫杉醇为阳性对照,观察4个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单体番荔枝塔亭戊(squamostatin-E,1)、番荔枝塔亭甲(squamostatin-A,2)、去乙酰紫玉盘素(desacetyluvaricin,3)、泡番荔枝辛(bullatacin,4)对移植性肝癌Heps和肉瘤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小鼠体质量与肝、胸腺和脾指数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1高剂量(60μg/kg)、化合物3和4低剂量(15μg/kg)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肿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分别为51.6%、32.5%、63.4%;化合物2和3高剂量(60μg/kg)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分别为31.2%、70.9%;紫杉醇40μg/kg的抑瘤率为62.2%。化合物3高剂量对移植性肉瘤S180荷瘤小鼠肿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率为63.9%;紫杉醇40μg/kg的抑瘤率为48.9%。结论化合物1~4对移植性肝癌Heps荷瘤小鼠、肉瘤S180荷瘤小鼠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强于紫杉醇。  相似文献   
990.
徐莎莎  李祥  陈建伟  陈勇 《中草药》2012,43(2):255-258
目的研究番荔枝Annona squamosa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双四氢呋喃环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分别为泡番荔枝辛(1)、番荔辛(2)、去乙酰紫玉盘素(3)、去乙酰异紫玉盘素(4)、大花紫玉盘素A(5)、motrilin(6)、番荔枝塔亭丁(7)、番荔枝塔亭戊(8)、番荔枝塔亭甲(9)、12,15-顺式番荔枝塔亭甲(10)。结论化合物4和10为首次从番荔枝种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