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5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黄素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epG2细胞葡萄糖摄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PPARγ和PPARγ应答元件(PPRE)荧光素酶系统,并确定大黄单体成分大黄素是否能够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epG2肝细胞葡萄糖摄取。方法 (1)构建PPARγ和PPRE荧光素酶系统并对20余种中药成分进行筛选;(2)将能够激活PPARγ和PPRE系统的大黄素与HepG2肝细胞进行培养,分别用RT-PCR/Southern杂交测定PPARγmRNA的表达;(3)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黄素处理后的HepG2细胞的PPARγ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表达水平;(4)测定大黄素作用后的HepG2细胞对2-脱氧-[^3H]-D-葡萄糖摄取率。结果 (1)在筛查的中药成分中,大黄素作用24h后,呈剂量(0.04~180μmol/L)依赖性地增强COS-7细胞PPRE荧光素酶活性,其中90μmol/L浓度时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的4倍(P〈0.01),而10μmol/L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强度为对照组的6倍(P〈0.01);(2)大黄素在90μmol/L浓度时刺激HepG2细胞PPARγmRNA表达水平增加2.7倍(P〈0.01);(3)大黄素的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刺激HepG2细胞PPARγ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PPARγ蛋白水平在90μmol/L和作用16h刺激作用最强,约为对照组的3.1—3.8倍(P〈0.01);Glut2蛋白水平在90μmol/L和作用16h刺激作用最强,约为对照组的2.5—4.3倍(P〈0.01);(4)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在90μmol/L浓度的大黄素作用24h后,约为对照组的5倍(P〈0.01)。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黄素刺激HepG2肝细胞PPARγ和Glut2蛋白表达,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  相似文献   
82.
阿托品作为一种胆碱能阻断剂,可以抑制下丘脑弓状核内乙酰胆碱的合成而使GH分泌减少。本研究证实,在正常人,蹬车运动试验可激发GH分泌增加,而口服阿托品又可抑制由运动激发的GH分泌;活动性肢端肥大症患者,高分泌的GH水平不受100g葡萄糖、也不受0.6mg阿托品的抑制,且在阿托品试验中,血糖处于稳定状态。结果提示阿托品试验可用于合并糖尿病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并较传统的葡萄糖抑制试验更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患者,女性,74岁,因血糖增高9年,腹痛、腹泻、胸闷1天,谵妄、昏迷5小时于2003年4月1日入院。患者于1994年诊断糖尿病,口服降糖灵75mg/d及优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尚可。2002年8月改用达美康及二甲双胍1.5g/d治疗。2003年3月28日因家中二甲双胍无药,自行改用家中原先使用的降糖灵(浙江亚太制药厂生产,失效期1997年7月3日)50mg/d,共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大黄酸改善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5)和糖尿病组(DM,n=40).NC组以基础饲料喂养,DM组以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0ms/kg),其中30只成模大鼠再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C)和糖尿病大黄酸治疗组(DM-T),后者即开始大黄酸灌胃(100 mg·kg-1·d-1),灌胃11周后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记录体重、肝重,测定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γ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表达.结果 实验结束时,测得DM-C组FBG[(22.57±3.23 vs 7.11±1.44)mmoL/L,P<0.01]、TG[(0.89±0.29 vs 0.58±0.17)mmoL/L,P<0.01]、HbA1C[(12.49±1.96 138 8.36±0.84)%,P<0.01]、GSP[(57.29±4.14 vs13.43±2.70)μmol/L,P<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365±0.133 vs 1.233±0.159)μg/L,P<0.05]较NC组均显著升高.DM-C组肝重指数亦明显高于NC组(0.032±0.004 vs 0.024±0.002,P<0.01),FINS与NC组无明显差别,ISI较NC组下降明显[In(ISI),-5.46±0.61 vs -4.81±0.75,P<0.05],HOMA-IR较NC组升高[In(HOMA-IR),2.34±0.64 vs 1.70±0.78,P<0.05].DM-C组肝脏PPARγ [11 131.7(5 723.1-18 979.4) vs 48 782.1(21 576.7-108 829.5),P<0.01]和GLUT-2(0.98±0.35vs 1.29±0.27,P<0.05)表达较NC组有明显下降趋势.而DM-T组大鼠的FBG[(15.94±3.16)mmol/L]、HbA1C[(10.51±1.74)%]和GSP[(47.31±6.09)μmol/L]、In(HOMA-IR)(1.86±0.30)等较DM-C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n(ISI)(-4.97±0.29)较DM-C组升高明显(P<0.05).肝脏PPARγ/[35 156.3(24 554.3-86 660.9)],GLUT-2(1.55±0.55)蛋白表达水平较DM-C组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 大黄酸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HbA1C及GSP、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PPARγ、GLUT-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5.
双胍类药物降低血糖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近来支持增加胰岛素受体的外周作用。本文旨在证明双胍类-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对Ⅰ型糖尿病的效果。 作者对14例成年Ⅰ型糖尿病人(男12,女2,平均年龄43岁)进行了观察研究,其体重及肝肾功能正常。研究开始时代谢控制良好。C肽测定表明无  相似文献   
86.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MSII)注射强化控制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总院内分泌科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住院的9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CSII和MSII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多时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血糖达标天数、达标时胰岛素总剂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治疗后CSII组与MSII组静脉血空腹血糖(FBG)分别由(13.53±5.01)mmol/L和(12.25±3.49)mmol/L下降到(5.56±0.76)mmol/L和(6.07±0.97)mmol/L,CSII组FBG下降程度更大(P=0.005)。静脉血餐后2h血糖(2hPG)分别由(19.56±5.82)mmol/L和(18.69±3.98)mmol/L下降到(6.93±1.07)mmol/L和(7.28±1.54)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7个时点指血血糖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标时最高与最低血糖差值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29),血糖曲线下面积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17)。CSII组与MSII组GSP分别由(407±79)μmol/L和(410±100)μmol/L下降到(266±74)μmol/L和(297±83)μmol/L,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两组治疗后绝对下降值CSII组更显著(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3.66±1.41)d,显著短于MSII组的(5.83±1.77)d(P<0.05)。CSII组在达标时和治疗第7天的胰岛素剂量分别是(40.23±7.47)U/d和(36.06±9.71)U/d,均显著少于MSII组的(47.71±17.74)U/d和(45.63±11.91)U/d(P均<0.05)。两组有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共35例次,CSII组与MSII组分别有15例次和20例次,其中CSII组血糖≤3.9mmol/L和≤2.8mmol/L的分别为7和0例次,MSII组分别为19和8例次,前者均少于后者。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尚未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但与MSII相比,CSII治疗在降低FBG、缩小血糖波动和整体血糖控制方面更显著,并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7.
垂体分泌过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引起的库欣综合征即库欣病,约占库欣综合征患者总数的70%.其男女发病率差别显著,男女性别之比为1:3-1:8.库欣病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和研究,因而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性别患者临床和生化特点的差异,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88.
垂体瘤转化基因 (PTTG)是从大鼠垂体瘤GH4细胞克隆出的一种肿瘤基因。PTTG在垂体泌乳素瘤的表达受雌激素的调控 ,其致肿瘤作用可能与刺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激活C Myc有关[1 ] 。此外 ,PTTG与抑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securin序列一致[2 ] 。PTTG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呈细胞周期依赖性[3] 。因此 ,我们推测高表达PTTG有可能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材料与方法 材料 :肺癌A549和子宫颈癌HeLa细胞购自美国ATCC公司。plRESneo表达质粒购自美国Clontech公司。抗p2 …  相似文献   
89.
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 0 0 3- 0 1~ 2 0 0 3- 0 6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年龄≥ 6 0岁 10 1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为同期观察的 10 4例 (年龄均≥ 6 0岁 )的非糖尿病老年人。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调查测评内容包含 4个方面共 6 8项因素。结果 老年糖尿病组年跌倒发生率为 2 4 75 % ,高于对照组 13 4 0 % (P <0 0 5 )。老年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病变、视力、听力异常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老年人 (P <0 0 0 1)。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感觉神经功能异常 :痛觉、位置觉、冷热觉、压力觉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0 1)。从跌倒相关的 6 8项因素中 ,先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 10个与跌倒密切相关的因素 ,进一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了 6个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脑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压力觉异常、足部病变、直立性低血压、降压药等均与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0 0 1)。结论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神经病变相互作用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跌倒发生率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时仅显示60分钟时高血糖(1hHG)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对连续7年在我院门诊行糖尿病(DM)普查时行OGTT的老年男性人群中空腹和服糖后2h血糖正常、仅服糖后1h血糖≥11.1mmol/L(OGTT-1hHG)的189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相关病史、BMI、血脂等检测指标)和每1~2年复查OGTT的情况,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诊中,由OGTT-1hHG转为DM者19例(10.1%),转为糖耐最低减(IGT)者78例(41.3%),转为正常糖耐量(NGT)者2例(1.1%),保持OGTT-1hHG状态者90例(47.6%)。较同期检出IGT转为DM(21.1%)者比率低(x^2=13.05,P〈0.01),转为NGT者(0.4%)比例略高(x^2=2.46,P〉o.05)。OGTT-1hHG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比例均高于NGT组(P〈0.05),与IGT组相似。结论OGTT-1h高血糖作为OGTT异常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糖代谢异常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约1/2将转为DM或IGT,也具有较多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是一个应该关注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