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5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人群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肾内科"、"年龄≥50岁"和诊断"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肾病"或"2型糖尿病且慢性肾功能不全"的245例病例进行分析,根据K/DOQI指南CKD定义分为CKD组(186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进行比较,探讨CKD组的临床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KD组年龄偏高,SCr、BUN、UA、TG、LP(a)和24h尿蛋白定量、SBP、DBP和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检查异常率显著增高;而GFR、RBC、HB、Fe、TIBC均小于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与中老年T2DM人群CKD有关。结论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龄、RBC、HB、Fe等指标与CKD有相关性,高血压是CK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午夜血清皮质醇对库欣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并计算最佳诊断切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11年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285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146例临床怀疑库欣综合征后经试验检查排除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测定8:00、16:00、00:00血清皮质醇,应用ROC曲线对午夜血清皮质醇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并与其余两个时间点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最佳诊断切点及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8:00,16:00,00:00血清皮质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30和0.98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5%,91.5%和94.5%。鉴别库欣综合征与假库欣状态,8:00血皮质醇最佳切点为502 nmol/L(敏感性82.6%,特异性88.2%),16:00血皮质醇最佳切点为505.6 nmol/L(敏感性88.7%,特异性97.7%),00:00血皮质醇最佳切点为249 nmol/L(敏感性96.2%,特异性91.6%)。结论午夜血清皮质醇比8:00、16:00血清皮质醇诊断效能更高,午夜血清皮质醇以249 nmol/L为切点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科诊治的空腹血糖(FBG)≥11.1mmol/L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4次/d三短一中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口服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15mg/d,B组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8周后重新评价上述指标。采用稳态模型(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评价研究对象的胰岛素抵抗情况;以HOMA-β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FB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HOMA-IR和HOMA-IAI改善好于B组(P〈0.05),A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和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4.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血糖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动态血糖波动特征.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根据连续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选取稳定人群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2例,单纯餐后血糖受损(IGT)组19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组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21例,正常对照(NGT)组18例,分析其各项临床指标和CGMS动态血糖数据.结果 (1)日内血糖波动:NGT、IFG、IGT、IFG/IGT至T2DM组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MBG)和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依次升高.IGT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2±1.2)mmol/L较NGT组(1.6±0.5)mmol/L高,较T2DM组(5.2±1.9)mmol/L低(P<0.05);IFG/IGT的有效血糖波动频率(FGE)(5.5±2.5)次/d较NGT组(6.1±3.4)次/d低,较T2DM组(4.8±1.8)高.糖尿病前期3组间IGT组MAGE(3.2±1.2)mmol/L最高,FGE(4.9±1.8)最低.(2)日间血糖波动:与NGT组(0.8±0.3)mmo/L相比,IGT组(1.1±0.4)mmol/L、IFG/IGT组(1.2±0.4)mmol/L和T2DM组(2.0±1.0)mmol/L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依次升高(P<0.05).(3)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波动特征:IFG组空腹血糖受损程度最重,餐后高峰以IFG/IGT组为著.血糖水平曲线由低至高依次为NGT、IGT、IFG/IGT、IFG、T2DM组.(4)不同HbAlc水平的血糖波动:受试者HbAlc<7%时,空腹血糖曲线几乎重合,餐后血糖曲线略微分开;HbAlc7.0%~7.9%时,餐后高峰明显上升;HbAlc≥8%时,空腹曲线明显上移,餐后波动继续升高.结论 (1)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加重,日内血糖波动及日间血糖波动逐渐增加.(2)正常人血糖波动幅度小,频率高;T2DM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大,有效波动频率低;(3)IFG组的血糖波动特征最接近于NGT,而IGT组最接近于T2DM;(4)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餐后血糖受损明显早于空腹.  相似文献   
65.
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是指排除外伤、垂体手术或放疗后发生的鞍上蛛网膜通过扩大的鞍隔孔或鞍隔缺损疝入鞘内,使鞍腔全部或部分充满脑脊液,正常垂体组织受压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常见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良性颅内压增高等,该病临床症状不特异而易被忽视.近年来随着临床内分泌学及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头颅核磁共振(MRI)的广泛应用,确诊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的患者逐渐增多,部分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垂体功能减退,甚至垂体危象,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诊治本病十分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6.
陆菊明 《药品评价》2009,6(9):362-363
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素福克尔斯曾这样评述过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司之谜使我们顺从自然。当迷雾散去之后,我们会更加注意目前的需要。”确实,对于任何一个答案未知的问题,我们都应抱着虔诚的心去探究背后的真相,而当答案揭晓、疑云散去的时候,则要更为关注当下。有关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安全性问题,正如斯芬克斯之谜一样,自2007年Nissen教授提出质疑以来,给众多的临床医生、研究人员、患者以及家属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2型搪尿病血糖控制对空腹、餐后血脂的影响.方法将5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锫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3组,观察各组空腹、餐后甘油三酯及其它血脂成份变化.结果糖化血红蛋白>10%组较搪化血红蛋白8%~10%及<8%组餐后甘油三酯明显增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三组餐后甘油三酯与空腹甘油三酯进行的相关分析显示,餐后甘油三酯水平与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01).结论随着血糖控制的改善,空腹及餐后甘油三酯下降,提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对降低甘油三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醛糖还原酶(AR)基因5’端(AC)n的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DM)红细胞AR活性的影响。方法 163例2型MD分为无微血管病变(NDC)组(66例)和微血管病变(DMAP)组(97组),正常对照(CON)组42例;另按AR基因5’端(AC)n的等位基因类型分为DM携带Z+2等位基因(DZ+2)组(54例)、DM携带Z-2等位基因(DZ-2)组(35例)、DM同时携带Z+2和Z-2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69.
探讨Ⅰ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病变和血压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对44例偶测血压正常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测定。结果:存在植物神经病变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其偶测收缩压、舒张压、UAE均高于无植物神经病变者,且ABPM多项指标异常。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查计分与UAE及多项ABPM指标显著相关,但与偶测血压无相关性。结论:偶测血压正常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病变、24小时血压与UAE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0.
糖尿病肾病不同程度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不同程度蛋白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探索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1993—2003年本科经肾活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剔除糖尿病肾病合并其它类型肾脏疾病以及诊断不明确者,共60例。按蛋白尿程度分为4组:A组10例.蛋白尿<1.0g/24h;B组16例,蛋白尿≥1.0g/24h且<3.5g/24h;C组20例,蛋白尿≥3.5g/24h且<6g/24h;D组14例,蛋白尿≥6g/24h。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随访情况。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1.015,P=0.038)、收缩压(OR=1.018.P=0.047)、系膜区占肾小球面积比(OR=1.220,P=0.009)、基底膜增厚(OR=3.594,P=0.011)、肾小管萎缩(OR=6.190,P=0.045)、间质病变(OR=1.339,P=0.043)是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随访结果显示肾活检时蛋白尿≥3.5g/24h的患者的中位肾存活时间小于蛋白尿<3.5g/24h的患者。C、D组中位肾存活时间为22个月,A、B组为36个月。肾活检时蛋白尿≥3.5g/24h的患者随访1年、2年、3年的肾存活率分别为79.3%、35.7%、17.9%,低于蛋白尿<3.5g/24h的患者的94.4%,83.9%、41.9%。结论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与诸多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相关,能较好的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并提示肾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