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5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通过对经病理证实的117例库欣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异位ACTH综合征(EAS)糖代谢异常的特点.117例患者分为3组:EAS组9例,库欣病组(CD)67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组(AA)41例.与CD组和AA组相比,EAS组继发性糖尿病发生率高,血糖水平高,HbAlc水平低,原发病灶根治术后,血糖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所致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2~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和治疗的5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26~51)岁,平均病程为5.84(0.6~16)年.结果 5例垂体TSH分泌瘤占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0.33%(5/1 500).所有患者均伴有甲状腺毒症,其中4例为首发症状,例为视物模糊,所有患者均没有视野缺损.确诊之前误诊为原发性甲亢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3例,治疗6~16年,其中1例曾2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同时不伴TSH抑制(3.94~54.7mU/L);3例患者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TSH试验,例无反应、1例呈过强反应.鞍区MRI检查4例为大腺瘤(直径1.5~3.6cm),例为微腺瘤.4例大腺瘤患者均行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例术后联合垂体放射治疗.术后1~2周复查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正常,随访3~32个月甲状腺功能仍正常.结论 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TSH水平不被抑制时应警惕垂体TSH分泌瘤的存在,鞍区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垂体TSH分泌瘤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垂体放射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3.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中、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996~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查体且符合中国人MS诊断标准(CDS)的947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人679例,中年人268例.分析中、老年患者MS各组分的差异,以及各组分的相关因素等.结果 947例患者中,男性582例(老年423例,中年159例),女性365例(老年256例,中年109例).老年男性患者的年龄大于老年女性(81.5±6.5 vs 74.5±8.8岁,P<0.01),老年男性的体重指数(BMI)高于中年男性(27.14±2.51 vs 25.98±2.38,P<0.01).老年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和收缩压均高于同性别的中年患者,而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中年男性的甘油三酯高于老年男性.中年女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男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女患者空腹血糖均与餐后2h血糖有相关性(男性R2=0.463,P<0.05;女性R2=0.613,P<0.05).餐后2h血糖与年龄存在相关性(男性,R2=0.522,P<0.01;女性R2=0.716,P<0.05).收缩压与多种指标均有相关性,男性患者收缩压与年龄(R2=0.396,P<0.01)和舒张压(R2=0.535,P<0.05)均有相关性;女性患者的收缩压与BMI(R2=0.557,P<0.05)、舒张压(R2=0.434,P<0.05)、餐后2h血糖(R2=0.434,P<0.01)及空腹血糖(R2=0.473,P<0.05)均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2.1,95%CI:1.3~2.7)、空腹血糖(OR=1.7,95%CI:1.2~3.1)和收缩压(OR=1.4,95%CI:1.2~2.9)是预测代谢综合征组分含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指标有差异,年龄、空腹血糖和收缩压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34.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比较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联合甘精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12周后血糖谱的变化。结果显示,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在空腹血糖达到同样较好控制的同时,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全天血糖曲线波动小。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优降糖是否具有抗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本文对11例单纯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NIDDM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治疗观察。优降糖每天2.5~15mg。结果显示优降糖治疗前、治疗2、4、6月时血小板粘附力分别为40.34±2.48(M±SE,,下同)、31.02±3.01、24.97±1.88、26.64±1.64%,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力OD下降最大值分别为6.84±0.44、4.72±0.43、4.97±0.48、4.79±0.34cm,此二项指标在治疗时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2、4、6月时空腹、餐后1和2小时血糖以及HbA_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各阶段空腹、餐后1和2小时胰岛素水平比治疗前稍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6.
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189,自引:4,他引:189  
目的建立糖尿病(DM)患者的门诊-住院-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①门诊教育集体授课与讨论形式相结合;②住院教育以集体上课为主,与床旁单人指导和看书自学相结合;③出院后教育以热线咨询电话方式,为出院的DM患者提供教育咨询服务.结果3年多来门诊教育组织讲座36次,听课人数达868人次,笔试成绩平均72.4分,及格率86.3%.住院患者在教育前DM知识测试的优良率为24.2%,而教育培训后达到82.9%(P<0.001).培训后患者进行自我血糖、尿糖监测人数,自我足部检查护理人数均明显增多(P<0.01).患者出院后电话咨询中有51.1%的问题涉及DM的治疗,有20.7%的患者咨询关于DM并发症的防治知识,主动寻求帮助、指导.结论门诊教育课程的设置为患者提供了系统学习DM知识的课堂;住院教育是患者短期内系统学习、强化DM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时机;热线电话咨询服务是对出院后及门诊的DM患者居家继续进行合理治疗、护理的便捷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北京市社区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两个社区大于或等于40岁居民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weight)、腰围(W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升高比(WHtR)及标准化问卷调查、生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及baPWV测量。对数据资料完整及BMI大于或等于18.5 kg/m2的9 080名人员根据75OGTT试验及糖尿病史分为NGT、IGR和DM组,分析BMI、WC、WHR、WHtR与baPWV之间的关系。结果在NGT、IGR、DM组,根据WC、WHR、WHtR分成亚组,中心型肥胖组的baPW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DM组内,以BMI作为肥胖标准,baPWV仅在NGT和IGR组内有统计学意义,在DM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NGT、IGR和DM组内,中心型肥胖指标(WC、WHR、WHtR)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P0.05),BMI仅在NGT组内与baPWV呈正相关,在IGR和DM组内无明显相关(P0.05)。校正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WHR和WHtR每增加0.1,baPWV则随之升高40.6 cm/s和55.3 cm/s。结论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中心性肥胖指标(WC、WHR、WHtR)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较BMI更能反映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及单核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从2月龄开始饲养,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胰岛素抵抗组(IR组),每组15只,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喂养,喂养2个月后使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禁食12 h ,留取大鼠心脏组织,H E染色观察心肌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细胞中NF‐κB、MCP‐1和ICAM‐1的表达,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脏组织中NF‐κB、ICAM‐1和MCP‐1 mRNA表达情况。【结果】IR组心肌组织中NF‐κB、ICAM‐1和MCP‐1 mRNA表达水平均较NC组明显升高( P <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心肌组织中可能存在NF‐κB的激活,从而启动下游靶基因MCP‐1、ICAM‐1表达增加,进而导致心肌组织受损。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能精确测定胰岛素敏感性的高胰岛素一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方法:应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对10名正常体质量、正常糖耐量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钳夹试验开始后,血浆胰岛素浓度迅速上升并维持在100mU/L左右,空腹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5.0mmol/L),试验过程中内源性胰岛素和肝糖源输出得到完全抑制,血液升糖激素浓度(包括皮质醇和生长激素)与基础值相比无明显上升.钳夹稳态期,葡萄糖输注率为(11.56±1.74)mg/(kg·min).结论: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已成功建立.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稳态条件下,葡萄糖输注率等于机体的葡萄糖利用率,葡萄糖输注率可以作为评价组织对外源性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代谢综合征不同诊断标准在老年人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在老年人群中对代谢综合征(MS)的不同诊断标准(WHO、IDF和CDS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对1996~2005年连续10年在解放军总医院院查体的2 456例北京老年人进行MS相关指标的检查,比较WHO、IDF和CDS三种诊断标准的差异,以及老年人中MS各组分的发生情况.结果 使用WHO、IDF和CDS诊断标准,总人群MS的患病率分别是27.2%、27.0%、42.6%,Kappa检验显示IDF和CDS两种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9.0%;其中有腰围资料的1 759例患者使用WHO、IDF和CDS标准诊断MS的患病率分别是32.3%、37.8%、53.8%,Kappa检验显示IDF和CDS两种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76.5%.使用WHO、IDF和CDS标准诊断中心性肥胖的诊断率分别是35.9%、49.6%、52.2%,高血压的诊断率分别是61.6%、72.4%、61.6%,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率分别是24.9%、40.5%、24.9%.本组MS最常见的代谢异常组合为血压、血糖及血脂紊乱.结论 尽管IDF和CDS两种诊断标准的符合率较高,但在老年人群中使用CDS标准诊断MS的比例高于WHO和IDF标准.要重视对老年人群腰围的检查,老年男性人群CDS标准中腰围从85cm调整到90cm可能更为合理,但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