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22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药学 | 5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41.
腹腔镜以其微创、直视、可操作性等特点现已广乏应用于肝癌的诊疗,本文对其在肝癌的的诊断、分期、肝叶切除、血管阻断、置管、局部肿瘤消融、内放射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应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2个参数探讨194693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期患病率及其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天津地区按学龄前组、小学生组、中学生组、大学生组、成年人组、老年人组共194693例。应用日本希森美康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中的MCV及RDW水平,对部分铁缺乏症进行药物干预对照.并同时检查部分人群血清铁蛋白(SF)及骨髓铁染色作为对照。结果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及缺铁性贫血期男、女患病率分别为:学龄前组60.00%和59.99%、24.97%和25.97%、9.98%和10.36%;小学生组62.27%和62.33%、22.44%和22.99%、10.99%和12.25%;中学生组34.52%和44.52%、15.98%和27.46%、8.72%和14.98%;大学生组17-35%和38.86%、11.99%和20.51%、0.90%和6.66%;成年人组15.00%和44.72%、8.74%和17.00%、9.52%和18.00%;老年人组40.00%和44.20%、19.94%和19.97%、14.11%和25.57%。补充铁剂治疗后血红蛋白2~3个月恢复,MCV4~5个月恢复,RDW6~9个月恢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铁缺乏的患病率:隐性缺铁前期〉隐性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期.说明隐性缺铁已成为营养性铁缺乏的主要问题。学龄前儿童、女性及老年人是铁缺乏的高发人群。结论应用MCV及RDW2个参数可早期发现隐性铁缺乏人群.早期补铁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是一种简单、快捷、实用的隐性缺铁的筛查指标.特别适用于大样本人群体检及普查。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术前通过CT影像识别Toldt’s间隙,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寻找正确的外科平面,从而制订具有前瞻性的个性化术式。 方法 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24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前CT影像及术中镜下所见对照观察,确认Toldt’s间隙的位置、沟通和毗邻关系。 结果 术前CT影像观察到:升降结肠系膜后叶与肾前筋膜融合成的线影即为Toldt’s线。结直肠癌术前CT所显示的Toldt’s筋膜间隙与术中所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18)。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时沿此线切开,以肾前筋膜为参照面,即可建立正确的外科平面。 结论 ①术前CT影像可指导术中构建正确的Toldt’s间隙外科平面,保持肾前筋膜的完整性;②CT可提示肿瘤是否侵犯Toldt’s间隙平面,对于制订个性化术式和预后评估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生物可降解吻合环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0月31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应用Valtrac吻合环进行消化道重建的临床资料。其中升结肠13例,横结肠8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4例。腹腔镜下完成肠管及系膜游离、淋巴结清扫操作,经腹壁5-8 cm切口入腹,切除肿瘤后用生物可降解吻合环进行肠管端端吻合。结果 3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完成肠吻合时间12.5-17 m in,平均14.5 m in。术中出血20-100 m l,平均30 m l。13例行回肠-结肠吻合,吻合环直径28 mm、闭合间隙2.0 mm,18例行结肠-结肠吻合,吻合环直径31或33 mm、闭合间隙2.5 mm。未发生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1例术后3个月结肠-结肠吻合口狭窄,直径约1.2cm,肠镜下扩张。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8-56 h,平均42.2 h。3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肿瘤复发、远处转移及伤口种植转移。结论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生物可降解吻合环进行消化道的重建是一种安全、微创、高效、可标准化的术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手足多汗症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7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足多汗症52例。手术在双腔插管全麻下进行,5mm微型胸腔镜直视下应用2mm抓钳和2mm电凝钩切除第2、3肋间胸交感神经节,术中监测双侧手掌皮温。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术后10、30min双侧手掌的皮温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手术时间平均27min,住院时间平均3.8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9年,偶见有躯干代偿性多汗,手足掌干燥感但症状轻微,患者无心理负担。结论: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安全可行,是治疗手足多汗症微创有效的方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47.
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近年来本病检出率增多。我院1992~1997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共42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8.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钉合固定与不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前瞻性随机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6月将150例入围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补片不固定组和补片固定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清肿、术区疼痛、相对总费用(元)、近期疝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程顺利,无中转其他术式,均无近期复发,补片不固定组比补片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血肿发生率低,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区疼痛率低、相对费用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不钉合固定术治疗腹股沟疝可行.在住院费用、术后疼痛出现率等优于固定组,而不增加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sonj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mo和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结直肠黏膜(P<0.001),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Dukes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P<0.001),相关分析显示Smo及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0(P<0.001).结论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Smo和Glil蛋白的高表达有关,可能与Smo蛋白高表达上调其下游转录因子Glil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8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采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即先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建立融合筋膜间隙(Toldt’s间隙)外科平面,再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记,建立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外科平面的手术入路与手术路径进行手术。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未发生肠系膜上静脉、十二指肠、输尿管、生殖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89±17)ml,手术时间(158±21)min,清扫淋巴结(19.6±1.8)枚,术后排气时间(64.4±10.2)h,术后住院时间(8.9±1.7)d。术后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28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7.2月,均未发现吻合口复发、穿刺孔或小辅助切口种植转移、远处转移等。结论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能快速准确地进入Toldt’s间隙和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减少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机会,既能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又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