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封闭负压引流结合游离植皮修复小儿足踝深部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踝创伤致皮肤缺损伴肌腱、骨骼、血管外露的患者在临床工作中日益增多,对于此类创面往往需要尽早使用皮瓣覆盖,以减少创面感染可能及最大程度保留外露组织活性。小儿的组织再生能力强,对于小儿深部组织外露的足踝部创面,采用多次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游离植皮覆盖创面同样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间前、后神经病毒性神经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2004年收治的7例骨间后神经和2例骨间前神经病毒性神经炎患者,9例均经手术治疗,对该病的发病、诊断、治疗与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前误诊3例,术中发现病变神经呈典型的腊肠样或串珠样改变,病变长度1~10cm.本组单纯松解1例,切除病段神经直接缝合1例,7例病变段神经切除后行腓肠神经移植.随访1~4年,肌力恢复Ⅳ~Ⅴ级.结论骨间前、后神经病毒性神经炎发病率低,术前容易误诊,手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在创伤性神经瘤的形成和修复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的表达,探讨其与神经再生修复以及创伤性神经瘤形成的关系,为临床处理创伤性神经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51例创伤性神经瘤组织标本,按病程分为Ⅰ(≤1个月)、Ⅱ(1—3个月)、Ⅲ(3—6个月)、Ⅳ(〉6个月)4组。15例正常神经组织标本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辅以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技术,观察和检测p75的表达与分布。结果p75在正常神经组织中无表达,在创伤性神经瘤组织中4组皆见其阳性表达。p75主要分布于许旺细胞中。p75的表达早期较弱,至3个月左右达高峰,但直至6个月后还维持在较高水平。方差分析显示p75的表达Ⅱ、Ⅲ、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3组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p75可在神经瘤组织中表达,且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提示p75持续表达可能以某种机制参与了神经瘤形成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留学生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的意义。方法以我校2007级2个班级的本科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对照组)与PBL教学组(实验组),以授课时掌握外科打结方法所需时间及考核时打结动作规范程度、单位时间内打结数量为考核指标,综合评定2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掌握打结方法所需时间为90~130分钟,平均(110±15)分钟;实验组为60~98分钟,平均(80±11)分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59,P〈0.05)。动作规范程度优良率分别为75%和9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P〈0.05)。对照组单位时间内打结数量分别为39~62个/分钟,平均(51±4)个/分钟,实验组43~66个/分钟,平均(53±5)个/分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0,P〉0.05)。结论 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个体学习提升为团队学习,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小儿末节压砸断指的临床特点及其血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小儿末节压砸断指的临床特点、血管处理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对28例38指11个月至11.5岁的小儿患者,按照Ishikawa末节断指分区的血管特点,在放大12~15倍手术显微镜视下进行断指再植术.结果 38指断指再植存活35指,坏死3指;成活率为92.1%.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除3指Ⅳ区断指因骨骺组织碾压伤、发育稍侧偏畸形外,其余患儿再植指指甲、指腹外形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指,良14指,差3指;优良率达91.4%.结论 小儿末节断指常为钝性损伤所致,压砸性断指多见,但只要熟练掌握小儿末节断指不同区域的血管特点,细心地清创和精确地吻合血管,仍可获得理想的成功率,小儿末节压砸断指应争取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平面末节断指的再植方法.方法 2004-2007年,对63例71指末节断指,按损伤部位分为4区,采用静脉移植和吻合掌侧静脉的方法进行再植.结果 术后71指存活70指.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再植手指饱满,手指长度正常,指甲外观满意.再植指两点分辨觉平均为6.5 mm,除Ⅳ区关节融合者外,其余拇指指间关节与远侧指问关节活动度平均为69°.结论 对末节断指的处理,为保留手指长度和指甲,血管移植修复是必要的,尤其是Ⅱ区和Ⅲ区,同时行掌侧静脉吻合对末节再植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内窥镜辅助下治疗四边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边孔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使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受压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继发于肩外伤和上肢过度运动后,临床较少见。常规治疗方法是经肩后路或肩前路的神经松解手术。2005--2006年,我科尝试在内窥镜辅助下,对2例患者进行腋神经松解术,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反义TGF-β1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NS组(神经吻合术后局部注射生理盐水,20只)、反义TGF-β1组(神经吻合术后局部注射反义TGF-β1,20只)和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10只).术后6周、12周分别用免疫组化检测胶原Ⅰ、Ⅲ的表达量;显微镜下对新生神经纤维数量进行计数;应用足印分析和电生理检查技术,从功能角度判定反义TGF-β1的生物效应.结果 在6周、12周两个时相点,免疫组化结果证实,反义TGF-β1组胶原Ⅰ、Ⅲ表达低于NS组(分别为P<0.05,P<0.05);神经纤维计数证实,新生神经纤维数目明显优于NS组(P<0.05);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等神经功能恢复指标上,TGF-β1组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反义TGF-β1通过抑制胶原Ⅰ、Ⅲ的过量表达,预防神经损伤后创伤性神经瘤的形成,有利于损伤神经纤维轴索再生,使大鼠的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全头皮撕脱伤的急诊再植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头皮撕脱伤急诊再植的远期疗效,总结其再植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自1994年11月至2005年6月收治全头皮撕脱伤12例,采用直接或通过血管移植吻合单侧或双侧颞浅动静脉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实行全头皮原位再植处理。结果8例100%成活;2例90%成活;2例完全坏死,Ⅱ期中厚皮片游离植皮处理。结论正确及时的术前准备、耐心而熟练的术中操作及科学的术后处理是全头皮再植获得成功的保证;撕脱头皮的整体性是再植获得成功的前提;头发的再生主要与损伤程度、缺血时间有关,神经营养对其影响甚微。血供重建以颞浅血管为首选,确保单侧颞浅动静脉(1:2)通畅即可使头皮成活。该治疗方法疗效极佳,应积极再植,同时合理选择适应证,防止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比研究内窥镜视下腕管松解术(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ECTR)与常规腕管切开术(open carpal tunnel release,OCTR)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根据手术不同分为两组:ECTR组14例,OCTR组30例。观察术后患手创面愈合、瘢痕生长情况,“柱状”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工作时间和电生理检测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8~214个月,平均15.5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及肌腱、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半年两组夜间疼痛症状全部消失,ECTR组和OCTR组手指麻木消失率分别为93.75%和91.18%,拇短展肌萎缩恢复率分别为57.14%和58.82%;“柱状”痛发生率分别为0%和23.53%,满意率分别为93.75%和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握力恢复率,ECTR组较OCTR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TR组在手术时间、恢复工作和住院时间均较OCTR组缩短。结论术后ECTR组在切口愈合较常规切开者美观、无“柱状”痛、握力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恢复工作时间等方面优于OCTR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