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评价磁共振藻注加权成像(PWI)对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1例病人行PWI,绘制出灶周区和对侧对称区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计算两兴趣区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之比值Q。并计算病变自身的rCBV。结果: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QSRR分别为1.88、0.31、0.95,QrCBV为2.61、0.26、1.01,各组Q值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病变的灌注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WI在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2.
大鼠C6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MR灌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观察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 ,探讨MR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SD雄性大鼠 30只 ,右尾状核接种C6胶质瘤细胞复制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接种胶质瘤细胞后第 15天 ,分别予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中心剂量 2 5Gy)和重组人内皮抑制素皮下注射 (5、10和 2 0mg·Kg-1·d-13种剂量 ,共 7d)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4 8h进行MR灌注成像及常规扫描 ,观察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相对脑血流容积 (rCBV)值的改变 ,计算肿瘤体积 ,以肿瘤抑制作为疗效评价的形态学标准。结果  3种剂量的内皮抑制素治疗结束时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 (42 9 0± 36 7)mm3 、(30 5 7± 32 8)mm3 和 (2 77 0± 2 0 6 )mm3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组第 2 2天时肿瘤体积为 (390 0± 33 8)mm3 ,与对照组 (5 6 6 7± 135 0 )mm3 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 (P =0 0 31) ;3种剂量的内皮抑制素治疗后肿瘤的rCBV分别为 1 5 7± 0 12 ,1 30± 0 12和1 2 4± 0 0 8,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后肿瘤的rCBV为 1 2 3± 0 2 3。各组rCBV和治疗前相比 ,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低剂量内皮抑制素治疗组和中、高剂量治疗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 <0 0 0  相似文献   
53.
脑磁共振功能成像是近几年在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上发 起来的一种研究人脑功能的方法,具有无创、时间和空间分辨力高的特点,逐渐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显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该方法的原理、技术要求、信号分析及其在脑功能的基础研究和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诊断家兔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普通级家兔5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然后行磁共振扩散成像.磁共振扩散成像采用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分别取扩散敏感梯度(b值)为300、500进行扫描,通过软件处理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磁共振检查后取家兔肝脏行病理检查,并按病理学分期分组,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在磁共振扩散成像结果中,b值为300时,对照组(SO)ADC值为(2.460±0.424)×10-3,实验组(S1~S4)ADC值分别为(2.170±0.311)×10-3,(1.950±0.248)×10-3,(1.635±0.296)×10-3,(1.566±0.353)×10-3,对照组EADC值为0.102±0.044,实验组(S1-S4)EADC值分别为0.167±0.047,0.183±0.042,0.216±0.054,0.219±0.048.对照组和实验组ADC值以及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3,P=0.0006;F=10.06,P=0.004).b值为500时,对照组ADC值为(2.044±0.215)×10-3,实验组(S1~S4)ADC值分别为(1.907±0.223)×10-3,(1.785±0.232)×10-3(1.542±0.268)×103(1.312±0.212)×10-3.对照组EADC值为0.1106±0.069,实验组(S1~S4)EADC值分别为0.1764±0.073,0.1889±0.056,0.2421±0.079,0.2657±0.037.对照组和实验组ADC值以及E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7,P=0.0002;F=10.42,P=0.003).同时,b值为300、500时,实验组中S1组与S4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44),其余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以及EADC值可能是肝纤维化诊断和量化的一个潜在标准.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各参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疾病,其中良性病变22个,恶性病变26个.47例均行常规MRI、DWI及DCE-MRI检查,测定病灶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最大增强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最大信号强度(SImax)及达峰时间(Tpeak),并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相对最大上升斜率(rMSI)、相对信号增强率(rSER)及信号强度差值(SI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性病变的ADC值、rADC值、MSI、rMSI、SER、rSER、SImax、SId、Tpeak分别为1.55、0.82、929.9、6.8、42.6、3.2、2 557.5、1 890.2和503.6,恶性病变则分别为0.97、0.51、1 487.5、10.2、100.5、6.0、2 472.6、1 770.0和214.7,其中SImax和SId在良恶性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以以上参数为诊断标准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其中ADC值、rADC值及Tpeak值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0.900).结论 DWI及DCE-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ADC值、rADC值及Tpeak值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6.
刘文慧  钱银锋  曾艳  李小虎 《安徽医学》2020,41(12):1430-1433
目的 比较表观扩散系数(ADC)全容积直方图与传统测量ADC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中的差异,探讨直方图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临床诊断为脑肿瘤的患者,经病理证实为20例高级别胶质瘤、25例脑转移瘤,回顾性分析患者头颅MRI资料。分别用ADC全容积直方图及传统测量ADC进行肿瘤弥散加权成像的评估,测量记录直方图相关参数,包括峰度、偏度、平均ADC、最大ADC、最小ADC、中位ADC、极差及百分位点的ADC。对比相关参数及传统测量法ADC在2种肿瘤间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鉴别诊断的效果。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传统测量法的ADC值为(0.82±0.23)×10-3 mm2/s,脑转移瘤为(0.89±0.25)×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全容积直方图测得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峰度、偏度、最大ADC和极差分别为(4.40±2.08)×10-3 mm2/s、(0.87±0.72)×10-3 mm2/s、(2.63±0.44)×10-3 mm2/s和(2.14±0.52)×10-3 mm2/s,脑转移瘤患者分别为(3.12±1.44)×10-3 mm2/s、(0.41±0.55)×10-3 mm2/s、(2.17±0.65)×10-3 mm2/s和(1.55±0.69)×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敏感度为84.62%,偏度系数的特异度为90.00%。结论 全容积ADC直方图在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鉴别中具有优越性,优于ADC传统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57.
<正>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7岁,体检发现肝内多发巨大占位。PE:腹部平软,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表面皮肤无发热及红肿;双侧感觉及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侧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7×109/L,嗜酸性粒细胞0.89×109/L;CEA及AFP未见明显异常升高。2 MR检查所见MRI平扫示肝右前段及后段各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图1-2),其内可见条带状等T1等T2信号(图2箭头所示),病灶边缘清楚,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图5-7);MRCP未见异常信号(图4)。门脉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狭窄或充  相似文献   
58.
MR灌注成像在评价神经胶质瘤肿瘤血管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运用磁共振灌注成像 (PWI) ,探讨肿瘤血流容积在术前评估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并与微血管密度 (MVD)对照 ,评估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共搜集了 3 2例神经胶质瘤 ,均系常规MR扫描后 ,在首过期间行PWI ,通过非弥散示踪模式 ,获得局部相对脑血流容积 (rCBV)彩图 ,并计算肿瘤局部血容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测量MVD ,以判断血管形成活性。将rCBV、rCBV比值与术后病理分级 ,以及rCBV与MV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级高的胶质瘤 ( 18例 )rCBV比值在 5 3 0~ 14 80之间 ,均值为 8 3 2± 1 68。分级低的胶质瘤 ( 14例 )rCBV比值在 0 89~ 5 40之间 ,均值为 2 93± 1 19。经组间t检验 ,两组rCBV比值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9 618,P =0 0 0 0 )。分级高的胶质瘤rCBV值在 43 55~ 2 90 54之间 ,中位数为 113 60。分级低的肿瘤rCBV值在 9 66~168 76之间 ,中位数 2 8 84。经组间Wilcoxon检验 ,两组rCBV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Z| =4 0 2 7,P =0 0 0 0 )。rCBV和MVD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 ,二者密切相关 (r =0 87,P <0 0 0 1)。结论 胶质瘤MR灌注成像与病理分级和MVD有良好的相关性 ,和常规MR联合应用 ,可显著提高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性 ,有效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9.
胰腺肿瘤一直是影像学检查的难点,近年来新的成像技术的应用明显改善了胰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简要介绍用于胰腺肿瘤的各种影像技术,并描述常见胰腺肿瘤的成像方案的选择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样脑膜瘤患者的CT和MRI。6例中4例接受CT,其中2例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仅接受平扫、1例仅接受增强扫描;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接受动态增强MRA检查。结果 4例病灶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桥小脑角区,1例跨小脑幕上下生长。3例侵犯邻近组织。3例伴瘤周水肿。3例病灶CT平扫分别呈低、等、高密度;5例病灶平扫MR T1WI均呈低信号,T2WI 4例呈高信号。4例MR增强检查中病灶明显强化,3例见脑膜尾征。2例MRA动脉期肿瘤均未见显影,其中1例静脉期肿瘤显影,1例MRA全程未见显影。结论脊索样脑膜瘤女性多见,发病年龄较轻;肿瘤好发于幕上,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且呈延迟强化;易侵袭邻近组织,尤其是骨组织,但较少突破软脑膜侵袭脑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