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的救治要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1997年2月至2008年6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45例,均及时建立有效的通气和循环并进行术前检查,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8例,清除血肿加去大骨瓣减压术33例,未手术治疗4例.结果 治愈好转26例(58%,26/45),死亡19例(42%,19/45).结论 及时建立有效的通气和循环是防治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尽快清除血肿,解除对脑干的压迫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预后与原发性脑损伤程度、术前意识水平和脑疝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和直接基因测序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状态.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意义.结果:2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RT-qPCR检测出突变63例,突变检出率31.5%;经直接基因测序,测序成功的样品169例,检出突变50例,突变检出率29.6%.其中第12密码子GGT→GAT最常见,占34.9%( 22/63);其次是第13密码子GGC→GAC,占28.6%(18/63);第12密码子GGT→CGT最少,全组未见(0/63).两种方法突变检测一致率为98%.K-ras基因突变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RT-qPCR能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位点,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患侧股动脉及胫后动脉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11例钝性腘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先顺行穿刺患侧股动脉并造影评估动脉损伤情况,捻转导丝通过损伤段失败即刻穿刺胫后动脉并送入4F单弯导管和圈套器,采用导丝抓捕技术将损伤段导丝捕捉住,使其通过损伤段,并建立工作轨道,经导丝植入血管支架修复损伤动脉;对远端流出道血栓阻塞用6F导引导管抽吸动脉远端血栓,对肢体末梢动脉血栓予动脉内留置导管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动脉造影显示动脉部分断裂7例,完全断裂4例,共植入支架16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24个月,平均(18.7±3.8)个月,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3例支架腔内狭窄>70%,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后血流恢复通畅;6例支架腔内狭窄<30%,未作特殊处理.随访期未发现支架断裂、变形、移位,无截肢患者.结论 两点入路血管支架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可减少手术时间,快速恢复受损动脉血流,减少肢体缺血时间,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6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资料。经股动脉入路,造影证实肱动脉闭塞,明确血管闭塞的范围及程度。顺行开通失败时,穿刺患侧桡动脉,运用双向内膜下血管再通技术,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6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手术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26例中21例血管保持通畅,5例支架出现狭窄,立即行球囊扩张术,经造影血流迅速恢复通畅,26例中无一出现缺血坏死,截肢的情况。结论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能够迅速开通肱动脉,恢复血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辅助检查包括B超、盆腔CT及膀胱镜检+活检。另选同期膀胱尿路上皮癌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等差异。结果 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3例、膀胱鳞癌10例、膀胱小细胞癌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副神经节瘤4例和混合癌肿25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4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BRT)12例。术前新辅助治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14例,术后辅助化疗35例。有效随访5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4.7%和28.3%。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1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TUBRT36例。术后成功随访4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6.7%和72.7%。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首选手术方法,结合不同肿瘤类型的病理特点,辅助或新辅助放、化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da-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患者男性,64岁,膀胱镜检膀胱内多发性占位,CT检查无远处转移。手术采用3臂2辅助孔,da-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体外开放手术下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原位双U形回肠代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330min(包括体位摆放及da-Vinci机器人到位30min),其中全膀胱切除180min,原位膀胱术120min。手术失血量800ml,输红细胞600ml,血浆300ml。术后病理: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第10天拔除双侧输尿导管,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尿控良好。结论 da-Vinc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机器人将复杂的盆腔腹腔镜手术变得简单易行,提高了手术的精细度和灵巧性。  相似文献   
67.
2009年3月18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发现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疑似病例,然后快速传播到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并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作为输入性传染病,其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跨地区传播是其主要特点,同时由于航空业的飞速发展造成国际间旅行时间的大大缩短,导致现有的口岸卫生检疫措施难以发现处于潜伏期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1],因而有必要对入境航空器上疑似病例和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管理和采取必要的卫生检疫措施,这对于我国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上海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情况,对航空器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卫生检疫措施界定的范围和依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谈智  孙巍  吉钟山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2):1146-1148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酸性硫酸钙溶液的酸度与杀菌效果相关性。方法 通过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对酸性硫酸钙溶液以硫酸计含量测定、pH值测定,分析酸性硫酸钙溶液酸度与杀菌效果相关性。结果 酸性硫酸钙稀释液pH值与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呈线性相关,稀释液的pH值与以硫酸计浓度的对数值呈线性相关。结论 酸性硫酸钙稀释液杀菌作用与酸性强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9.
解脲支原体基因群与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基因群与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MP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单纯Uu阳性的性病门诊NGU(MPC)患者和非NGU(MPC)就诊者尿道拭子/宫颈拭子标本,通过培养法和PCR法检测Uu及基因分群。结果:共收集标本137例。男性组Uu基因群1占24.3%(18/74),基因群2占59.5%(44/74),基因群1,2同时阳性6.8%(5/74);女性组Uu基因群1占38.1%(24/63),基因群2占54%(34/63),基因群1,2同时阳性7.9%(5/63)。男女性别中Uu分布均以基因群2为主,Uu基因群1,2在男性NGU组与非NGU组间、女性MPC组与非MPC组间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基因群Uu在尿道(宫颈)炎患者与非尿道(宫颈)炎就诊者之间的分布无差异,提示与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报告1例日光角化病继发鳞癌。患者男,82岁。四肢灰褐色角化性丘疹2年,右小腿皮损明显增生为痛性结节伴溃疡20天。左小腿组织病理同时具有日光角化病和鳞癌特点表皮角化过度柱和角化不全柱交替出现,颗粒层灶性增厚,棘层肥厚,棘细胞排列紊乱,胞核有间变,表皮突的芽蕾突向真皮浅层,真皮浅层见大小不等的鳞状细胞团和角珠,细胞呈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提示日光角化病和鳞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