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药炮制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的主要特色,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特点。中药炮制工艺研究是实现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环节,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在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研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炮制工艺不统一,工艺参数差异大,饮片生产工艺不稳定,导致饮片质量不可控,影响了中医的临床疗效。该文着眼于建立统一规范的炮制工艺,在全面分析当前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药炮制工艺研究的对策,对于建立规范化的中药炮制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和实用的HPLC方法,用于同时测定杞菊地黄口服液中5-羟甲基糠醛(5-HMF)、莫诺苷、绿原酸、隐绿原酸、马钱苷、芍药苷、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采用YMC ODS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325 nm,进样量10μL。结果 5-HMF、莫诺苷、绿原酸、隐绿原酸、马钱苷、芍药苷、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丹皮酚进样量在0.08~1.60、0.12~2.40、0.09~1.80、0.06~1.20、0.10~2.00、0.30~6.00、0.01~0.20、0.01~0.20、0.01~0.20、0.005~0.10、0.005~0.10、0.01~0.2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良好,RSD均小于3.5%,加样回收率均在96%~103%,RSD分别为2.13%、3.45%、2.86%、2.59%、3.15%、3.49%、2.19%、3.25%、2.37%、2.53%、2.91%、3.35%,测定5批样品中各成分含量稳定,所测12种成分质量浓度分别为98.56~102.56、204.28~212.10、18.53~18.89、1.95~2.05、12.31~12.54、87.01~87.12、5.35~5.43、16.08~16.15、8.69~8.72、8.89~8.95、5.12~5.19、1.87~1.94μg/m L。结论本方法可以同时测定杞菊地黄口服液中5-HMF、莫诺苷、绿原酸、隐绿原酸、马钱苷、芍药苷、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丹皮酚的含量,适用于杞菊地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3.
34.
超声检查是妇科体检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选择2009年3~10月到我科体检行妇科超声检查的妇女1562例,同时进行经腹和经阴道超声检查,以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在妇科体检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炮制对白术芍药散中8种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生品组与炒品组, 分别灌胃生品及炒品组成方水煎液, 定时进行眼底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2组大鼠血浆中白术芍药散8种特征性成分含量, 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DAS软件对血药浓度及采血时间进行分析, 获得不同组别的药-时曲线, 计算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生品组与炒品组大鼠血清中8种成分的血液达峰浓度、达峰时间、药时曲线下面积、平均驻留时间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结论炮制对白术芍药散中8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有所影响, 可能会影响白术芍药散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6.
氢氧化钠属苛性碱俗称“火碱”,腐浸性强,作用迅速。现将我院1985年7月至1988年6月救治的41例氢氧化钠中毒加以分析,并提出救治体会,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37.
38.
对不同气化温度、气化时间下,餐厨垃圾超临界水气化固相副产物的燃烧特性和液相副产物碳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固相副产物热值为20.9~36.0 MJ/kg,液相总碳浓度为3 947~5 286 mg/L;随着超临界水气化温度(420~500℃)提高,固相副产物着火点呈下降趋势(489.4~406.0℃),最大燃烧失重速率点温度为607、591、608℃,同时液相副产物的总有机碳(TOC)含量下降(4 392~2 695 mg/L);500℃超临界水下随着气化时间(20~60 min)增加,固相副产物着火点呈上升趋势(406.0~508.4℃),最大燃烧失重速率点温度分别为608、610、591℃,同时液相副产物TOC含量下降(2 695~1 965 mg/L)。电煤混合固相副产物后,着火点温度和最大燃烧失重速率点温度均上升。当固相副产物与电煤的混合比例达到1∶2时,最大失重速率最高,燃烧效果最好。另外,在500℃气化温度和60 min气化时间的条件下,气相热值最高(13.42 MJ/m~3),得到的液相副产物的有机碳含量最低,有利于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常用中药夏枯草中挥发油类成分的组成,鉴定主要成分结构,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夏枯草中的挥发油,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夏枯草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6个化学成分,其中匹配度较高的2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6. 03%,匹配度均高于90%。夏枯草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种类是脂肪酸类成分(49. 83%)、醇类成分(15. 37%)、醚类成分(11. 03%)、烯类成分(7. 64%)和烷烃类成分(6. 69%)。结论中药夏枯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以脂肪酸类成分为主,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夏枯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为夏枯草的资源开发利用与质量控制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