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5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43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114篇 |
内科学 | 87篇 |
神经病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51篇 |
外科学 | 29篇 |
综合类 | 204篇 |
预防医学 | 107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7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92篇 |
肿瘤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目的探讨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及硝酸咪康唑栓1 200 mg两次疗法与氟康唑150 mg两次疗法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方法根据Sobel分类,将245例重度VV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酸咪康唑组,123例,使用硝酸咪康唑阴道软胶囊1 200 mg睡前阴道用药,72 h加用一粒;氟康唑组,122例,使用氟康唑150 mg口服,72 h后加服150 mg。于治疗完成后第7-14 d和28-35 d进行真菌学疗效评价。结果硝酸咪康唑和氟康唑对重度VVC的近期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90.27%(102/113)和87.72%(100/114)(P〉0.05);远期真菌学治愈率分别为76.11%(86/113)和70.18%(80/114)(P〉0.05)。白念珠菌在重度VVC致病菌中所占的比例为93.06%(228/245)。硝酸咪康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3%(2/123),氟康唑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硝酸咪康唑栓1 200 mg两次疗法治疗重度VVC安全有效。白念珠菌是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89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时机、术中术后的处理和疗效。方法对13例16个颅内动脉瘤分别采用显徽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显微手术治疗5例7个,血管内栓塞内治疗8例9个,并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C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8例血管内治疗和5例显微手术患者中,术后早期恢复良好者分别为8例和4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两种治疗方法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93.
广东省中山地区2~6岁儿童红细胞系列参数及贫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2~6岁儿童红细胞系列参数参考值、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对象为市区及镇区幼儿园2~6岁1596例儿童手指外周血,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宽度(RDW)。结果通过检测中山地区1596例中贫血患病率为5.71%。根据上述指标综合分析,其中缺铁性贫血为1.82%(但不排除部分地贫)。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为3.38%。各年龄组贫血患病率以2~<3岁为较高为11.7%,贫血原因可能是机体免疫机制尚未完善,抵抗力差,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厌食、偏食、喂养不当、生长发育过快等因素有关。结论中山地区2~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为5.71%,应定期做好儿童健康体检,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贫血患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94.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中p53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HL)中是否存在p53基因突变热点区的基因突变。方法:从经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显微切割等方法证实存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石蜡标本中提取DNA,采用PCR-SSCP和核酸测序方法对p53基因突变热点区的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应用p53外显子5、6、7、8的相应引物,对10例HCMV阳性的HL组织中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分别扩增出特异的条带,SSCP分析未见异常的迁移带,ex-on-8外显子核酸测序未见有碱基突变。结论:p53基因热点突变区的基因突变在HCMV阳性的HL中可能是不常见的。 相似文献
895.
目的:探讨自觉听力正常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耳声发射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为PCI且自觉听力正常的患者40例(80耳)作为实验组,健康成年人30例(60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纯音测听、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I组125~8000 Hz各频率气导听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CI组的TEOAE检出率(47.5%,38/80)低于对照组(95.0%,5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组DPOAE各频率检出率、幅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尤以高频区明显(P<0.01)。结论后循环缺血可以影响耳蜗的血液供应,导致常规纯音测听难以发现的耳蜗功能损害,尤以高频区明显。 相似文献
896.
目的 应用序列非依赖扩增技术(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检测常见病毒筛查阴性的5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标本中可能存在的潜在病毒病原体,了解SIA扩增文库中各种背景核酸的组成.方法 随机选择45份常见病毒筛查阴性的5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吸出物,0.45μm过滤和DNase/RNase处理去除病毒颗粒外的各种外源性核酸,再通过序列非依赖扩增技术对处理后的标本提取的核酸进行扩增,继而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BLAST比对.结果 测序403个克隆,获得有效序列368个,检出16个(16/368,4.3%)真核病毒同源序列,分别与Torque teno mini virus,Torque teno midi virus和Human bocavirus同源.此外,还检出1个真菌病毒(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hypovirulence associated DNA virus 1)同源序列和5个细菌病毒(噬菌体)同源序列.其余检出序列包含206个( 206/368,56.0%)与人基因组DNA同源的序列,11个(11/368,3.0%) rRNA同源序列,72个(72/368,19.6%)细菌同源序列,4个(4/368,1.1%)真菌同源序列,5个(5/368,1.4%)寄生虫同源序列,6个(6/368,1.6%)食源性序列,以及36个(36/368,9.8%)未能确定分类的序列.结论 核酸消化结合SIA方法可以检出常规检测方法所无法检出的潜在病毒病原体,本研究为后续系统性的查找和监测未知病毒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7.
目的:构建禽流感病毒M2基因胞外区(M2e)多拷贝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免疫原性的分析。方法:以含有全长M2基因的质粒19T-M2为模板PCR扩增获得M2e,通过PCR及同尾酶连接的技术构建一系列的M2e多拷贝中间载体,得到顺次连接的9个拷贝M2e(9c),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情况。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动物血清作ELISA检测M2e特异性抗体IgG并取脾脏细胞作ELISpot检测细胞分泌IFN-γ的情况。结果:结果显示,重组菌能够表达出一条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5 000的可溶性融合蛋白(M2e-9c),该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表达量的37.2%。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后,M2e特异性IgG滴度可达到1×104,M2e肽段能够刺激免疫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M2e多拷贝重组蛋白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M2e特异性的抗体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说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流感病毒广谱疫苗的进一步研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8.
自制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与美国进口同类产品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人及犬的开颅手术,观察应用自主创新人工硬脑膜的预后,并与应用美国进口同类产品(脑膜卫士)比较。方法选择临床手术病人39例,24例应用自创材料,15例应用脑膜卫士修补硬脑膜;选择犬10只,分为5组,分别为1、6、12、24个月及更长时间,每组犬各2只,每只犬于左右头顶分别应用自创材料与脑膜卫士修补硬脑膜。手术后对比观察不同修补材料的效果。结果犬解剖显示,应用自创材料的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丝状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自创材料及脑膜卫士两种修补材料内表面来看,前者生长更接近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组织学镜下显示,两种修补材料与硬脑膜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自创材料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该材料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用自创材料做硬脑膜修补手术后,该型材料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 相似文献
899.
3D-CTA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取代DSA,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依据的可能性。方法42例患者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并以术中发现为准评估图像质量。结果本组动脉瘤35个,3D-CTA准确检出32个,DSA准确检出34个,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小动脉瘤诊断上3D-CTA尚不及DSA;根据术中发现,3D-CTA在瘤壁钙化、载瘤动脉的显示、瘤周解剖标志等方面,明显优于DSA(P<0.05)。结论随着CT机及软件的更新,3D-CTA可能取代DSA成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900.
目的探讨术中彩色多普勒结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cAVM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cAVM过程中,使用彩色多普勒探查以确定畸形血管团位置和供血动脉来源,并与术前CTA对比。同时使用吲哚菁绿进行术中荧光造影,观察畸形血管团血流方向,以辨认浅表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后再行多普勒及荧光造影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46例病人术中彩色多普勒所示病变定位与术前CTA一致,术中彩色多普勒对深部供血动脉分辨良好,但8例(17.4%)病变血管在彩色多普勒下难以发现。荧光造影对浅表血管血液流向分辨清晰,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完全。术后病人出现轻度神经功能损害6例,经术后康复锻炼后无明显后遗症,其他病人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术中彩色多普勒结合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对cAVM术中定位、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有良好的实时判断价值,有助于确定手术切除方案,准确切断供血动脉,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副损伤,降低术后畸形血管团残留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