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493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隋继强  韩岩  吴红  郑岩  易成刚  郭树忠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42-1345,I0001
目的: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复合bFGF、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合bFGF、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EGF,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2.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血管形成的形态学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王臻  郭树忠  张琳西  鲁开化 《医学争鸣》2001,22(17):1612-1614
目的 研究血管形成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采用CD34抗体对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微血管进行染色。结果 增生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血管的含量明显高于萎缩期的增生性瘢痕及正常手术后瘢痕。结论 瘢痕的增生可能具有一定的血管依赖性。  相似文献   
23.
扩张术对血管束移位预构带软骨的复合组织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扩张术对血束移位预构带软骨复合组织皮瓣的预构进程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分为扩张组、硅胶膜衬垫组及正常预构组,每组10只,血管束移位后,在肉膜深面分别植入扩张囊及硅胶膜,扩张囊组1wk后开始注水50mL,2wk后再补注50mL。3wk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其成活面积,并行钼钯X线造影观察新生血管情况。结果3组动物形成的预构皮瓣成活面积经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正常的黑色素细胞(M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ib)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收集MC的上清液按不同的浓度加入培养的HSFib中,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3H-TdR参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率。结果 加入MC上清液的HSFib,培养48h后,较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P〈0.05(,DNA合成率各实验组(MC1组外)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但高浓度组(75%)的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1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游离移植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患者共8例,其中足底外伤后全部缺损伴肌腱外露3例,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大面积缺损3例,足跟部外伤植皮术后反复破溃2例. 结果 术后除1例皮瓣远端血运不良经积极处理后成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良好,术后3例皮瓣略显臃肿,经皮瓣修薄后外形良好,其余外形及功能良好,患者均较满意. 结论 DIEP皮瓣存活率高;皮瓣为穿支皮瓣,保留全部腹直肌,避免了腹部并发症的发生.DIEP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下肢外伤后大面积严重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6.
随着社会的进步,美容外科的蓬勃发展,利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软组织填充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自体脂肪移植可用来填充各种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组织缺损,例如乳腺癌切除术后的乳房重建、颜面萎缩等,也可用于各种美容手术,如隆乳、隆颏等.目前,自体脂肪移植是软组织填充的首选材料,因为自体脂肪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无需手术切口及无异物导致的并发症等优点.自体脂肪移植术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在整形外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自体脂肪移植以及脂肪来源干细胞在自体脂肪移植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7.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e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所引起的一类传染病。2000~2002年我们曾收治3例以烧伤后期畸形主诉入院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为了引起整形外科同行的重视,提高对艾滋病的诊断和防护意识,避免自身感染和医源性传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pCDNA3.0载体介导METH1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METH1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METH1,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中。体外扩增HUVEC,采用MTT法检测HepG2/METH1及HepG2培养的上清对HUVEC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的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METH1,并在HepG2中稳定表达。MTT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epG2/METH1组对HUVEC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1);而HepG2组对HUVEC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pCDNA3.0-METH1对HUVEC体外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METH1对瘢痕内血管的抑制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在整形外科发展史上.隆乳术有自体组织移植、人工合成材料注射及硅胶乳房假体植入等方法。早期开展的液体石蜡注射、蓖麻油、人工海绵植入、液态硅凝胶注射等方法因引起诸多的并发症而停止使用。1962年Cronin首次使用硅凝胶乳房假体(填充硅凝胶的硅凝胶囊人工乳房假体),成为隆乳术史上的里程碑.取得了很好的美容效果,促进了隆乳  相似文献   
30.
皮肤扩张术20年临床应用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皮肤扩张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经验及相关技术,以指导今后工作.方法对20年来临床收治的1 454例(1 737例次)患者,使用扩张器3 620个,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随着经验的积累,手术效果有所提高,总治愈率达96.6%,血肿、感染明显减少.但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如扩张面积不足,皮瓣设计不理想,注水扩张过急过快,张力过大或中央过度扩张等问题仍然存在.结论围绕获取足够"额外"皮肤,如何选择扩张部位、层次,掌握注水扩张规律以及相关技术,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