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CD70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CD70在肝癌细胞系和肝癌组织的表达;构建CD70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pG2细胞,与Jurkat细胞共培养,通过细胞增殖试剂(CCK8)检测对其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① 肝癌细胞系BEL-7402、SMMC-7721 中CD70表达呈阳性,HepG2细胞中CD70表达呈阴性;10例肝癌组织中3例CD70表达呈阳性,2例癌旁组织CD70表达均呈阴性;② 成功构建CD70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pG2细胞,与活化的Jurkat细胞共培养。转染CD70后的HepG2与Jurkat共培养后,Jurkat增殖抑制率(65.03%)与空细胞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38.01%、30.15%)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CD70基因在肝癌中呈阳性表达,并可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在肝癌细胞免疫逃逸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克隆人Tim-3基因5′端非编码区处具有启动子活性的片段,构建其真核报告质粒,为进一步研究Tim-3表达调控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针对人Tim-3启动子5′端非编码区处包括翻译起始点ATG和转录起始点TSS在内的-898~+242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该片段,命名为Tim-3P2,经双酶切后克隆入pGL3-Basic载体SacⅠ、XhoⅠ位点,构建pGL3-Tim-3P2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内参照pRL-TK用脂质体法瞬时共转染COS-7、RAW264.7和B16细胞系,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确定其启动子活性。结果pGL3-Tim-3P2经PCR、双酶切及DNA测序分析鉴定正确无误;pGL3-Tim-3P2转染RAW264.7和B16细胞(两种细胞均可表达内源性Tim-3)24h和48h,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其启动子相对活性约为pGL3-Basic空载体的2倍;而pGL3-Tim-3P2转染不表达内源性Tim-3的COS-7细胞后检测不到荧光素酶活性。结论成功克隆并构建含有人Tim-3启动子的真核报告质粒,该载体具有特异性Tim-3启动子活性,为进一步研究Tim-3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目的合成新型抗球虫药ponazuril。方法以4-三氟甲巯基苯酚和2-甲基-4-硝基氯苯为起始原料,与水合肼、固体光气、甲胺气反应制备中间体1-甲基-3-[3-甲基-4-(4-三氟甲巯基苯氧基)苯基]脲(7),再经与固体光气、氨气反应制备中间体3-甲基-5-[3-甲基-4-(4-三氟甲巯基苯氧基)苯基]缩二脲(8),最后经环合、氧化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经过7步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总收率为50.7%,其结构经1H-NMR、MS确证,该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4.
临床上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灌肠器、肛管较粗、较硬,为小儿行灌肠插入时易刺激直肠、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较易引起排便反射,影响灌肠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我们改用一次性头皮针胶管代替灌肠器、肛管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并分析2组治疗前后SBP(收缩压)、DBP(舒张压)、脉压及TG(三酰甘油)、LDL-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CRP(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脉压、血压、CRP及血脂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脉压、舒张压、收缩压、CRP、TC、LDL-C、T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单独苯磺酸氨氯地平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分泌的一组高异质性纳米级膜性囊泡,富含脂类、蛋白、核酸等多种 生物活性物质,可作为细胞间的重要载体,广泛参与细胞间的信号通讯。间充质干细胞胞外囊泡(MSCEVs) 承载了MSC 损伤修复及再生的特性,同时还具备性质稳定、可大规模制备等优势,有望作为一种非细 胞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诊疗。该文概述了MSC-EVs 的分子组成及分离鉴定方法,并重点介绍了MSC-EVs 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及作为天然药物载体的潜在可能,以此为MSC-EVs 的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提 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构建小鼠Tim-3真核表达载体,并在黑色素瘤细胞系B16中表达小鼠TIM-3。方法 以脾细胞RNA为模板,逆转录PCR扩增鼠Tim-3编码区基因,T-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构建重组质粒pTARGET-Tim-3,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黑色素瘤细胞系B16细胞,以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验证Tim-3在B1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利用酶切和测序的方法,筛选、鉴定pTARGET-Tim-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黑色素瘤细胞系B16细胞,经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证实TIM-3高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小鼠Tim-3真核表达载体, Tim-3在转染的小鼠B16细胞系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98.
冻存和传代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多能干细胞,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用于心肌组织工程和心脏病细胞治疗研究的种子细胞。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液氮冻存和长期传代后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设计、时间和地点:对比观察,于2007—09/2008-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 材料: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自2月龄Wistar大鼠附睾脂肪垫。方法:第3代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液氮冻存6个月,复苏后用10μmol/L5-氮胞营诱导,2周后检测细胞分化状况。另外,将间充质干细胞长期传代培养,用10μmol/L5-氮杂胞苷处理,2周后检测细胞分化状况。以未经5-氮杂胞苷处理的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肌节型肌动蛋白、骨骼肌快肌肌浆球蛋白(骨骼肌细胞特有)和GATA-4的表达。结果:液氮冻存后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α-肌节型肌动蛋白和GATA-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骨骼肌快肌肌浆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阴性;第6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冻存后相同;第9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n一肌节型肌动蛋白、骨骼肌快肌肌浆球蛋白和GATA-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 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后可向心肌样细胞分化;长期传代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也能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但经5-氮杂胞苷诱导也可能同时向骨骼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PDCD4基因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CD4基因缺失小鼠脾细胞和淋巴结细胞中的CD8+T和CD4+T,及其亚群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特异性标记分子,并分析各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结果 pdcd4-/-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8+T细胞数量较野生型C57BL/6小鼠有所下降(P<0.05),CD4+T细胞及Th1细胞也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CD4基因缺失后Th2和Th17的分化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进一步分析CD4+T细胞群体中CD25+Foxp3+Treg的表达,发现pdcd4-/-小鼠CD25+Foxp3+Treg比例明显上调(P<0.05)。结论 PDCD4基因能够影响部分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PDCD4基因敲除小鼠中CD8+T细胞数量下降和CD25+Foxp3+Treg比例升高,提示PDCD4基因有可能在免疫调节方面起到一定作用。而PDCD4基因对于CD4+T以及Th1、Th2和Th17的分化并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五种骶骨内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解剖七具尸体 ,以克氏针穿透模拟五种骶骨螺钉法 ,克氏针穿透骶椎前缘。分析骶骨螺钉损伤骶前重要结构的可能性 ,测量骶前安全区范围和螺钉钉道长度。结果 PTSF法螺钉不应穿透L5椎体前缘皮质 ,前外骶翼方向和垂直骶翼方向S1螺钉易损伤髂内动、静脉和腰骶干 ,前内骶岬方向S1螺钉的主要危险是骶正中血管 ,S2 螺钉易损及S1神经前支和交感链。结论 五种骶骨固定法均可损伤骶前重要结构 ,手术时应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