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41篇
  免费   1487篇
  国内免费   928篇
耳鼻咽喉   174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1161篇
口腔科学   367篇
临床医学   3934篇
内科学   2113篇
皮肤病学   210篇
神经病学   561篇
特种医学   9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897篇
综合类   7547篇
预防医学   3194篇
眼科学   303篇
药学   3117篇
  53篇
中国医学   3368篇
肿瘤学   777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805篇
  2021年   903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691篇
  2018年   717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608篇
  2015年   656篇
  2014年   1353篇
  2013年   1334篇
  2012年   1446篇
  2011年   1583篇
  2010年   1478篇
  2009年   1392篇
  2008年   1411篇
  2007年   1346篇
  2006年   1242篇
  2005年   1203篇
  2004年   1115篇
  2003年   1020篇
  2002年   988篇
  2001年   950篇
  2000年   748篇
  1999年   577篇
  1998年   529篇
  1997年   499篇
  1996年   496篇
  1995年   439篇
  1994年   392篇
  1993年   294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115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3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探讨坚骨胶囊联合关节镜和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伴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关节炎伴尺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和尺神经松解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坚骨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采用顾玉东建议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测量肘关节活动度,进行肌电图检查。并统计两组患者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肘管综合征功能评定优良率为75.00%(30/40),与对照组的52.50%(21/40)相比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ME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E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肘关节旋前度数、旋后度数以及屈伸度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尺神经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小指展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 latent period,MEPLP)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尺神经的NCV、小指展肌的C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指展肌的MEPLP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所有对象均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结论坚骨胶囊联合关节镜和尺神经松解术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伴尺神经卡压综合征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手、肘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基于对右侧肾上腺血管的手术经验总结,探讨后腹腔镜右侧肾上腺切除术中以下腔静脉为解剖标志准确分离出肾上腺动静脉层面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右侧肾上腺腺瘤患者,均行后腹腔途径手术,手术由同一名手术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肾上腺总手术量大于300例)完成,以下腔静脉为解剖标志寻找并处理肾上腺动静脉并切除或部分切除右侧肾上腺。 结果本组3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2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 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16 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4 d。 结论后腹腔镜下右侧肾上腺手术过程中以下腔静脉为解剖标志进行肾上腺血管的解剖分离,可将肾上腺动静脉的前后层次关系安全显露,有利于准确控制中央静脉、更好地显露手术视野和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肝肾不足型儿童全面性发育迟缓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多指联按推拿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2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中发育年龄(DA)、发育商(DQ)的粗大运动(GM)评分、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MQ)评分。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DA、G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GM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指联按推拿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肝肾不足型儿童全面性发育迟缓运动障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5.
临床上用碳酸锂治疗躁狂症尚有许多不良反应,其治疗剂量[(0 .5~1.4 )mmol/L]与中毒剂量(1.5mmol/L)十分接近,临床上必须经常监测锂盐浓度,以防止中毒现象的发生。锂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因特异性强,可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通过对《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8 ̄1998年论文引文分析,核定《临床检验杂志》在我国现阶段检验专业领域的地位。结果表明《临床检验杂志》已成为我国检验专业第二大信息源。  相似文献   
99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临床病症 ,首次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 5 0 %左右。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较多 ,但仍存在着不尽完善的问题。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 ,我院自 1997年至 2 0 0 0年为 1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施行股静脉穿刺、插管 ,经胃 肾静脉分流道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常见良、恶性单发结节的CT平扫及单期增强影像特征,应用多征象联合的方法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6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腺瘤7例,甲状腺癌27例),比较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影像征象(包括是否囊变、增强后结节与甲状腺组织的边界、钙化、甲状腺边缘腺体的完整性、增强扫描结节实性成分密度是否均匀及颈部有无异常淋巴结),进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区分主要征象及次要征象,使用主次多征象联合方法判断结节性质.结果 经x2检验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以上影像征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囊变、增强后结节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边界不清晰及颈部异常淋巴结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征象(OR值分别为10.672、27.188、94.000),上述3个征象作为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主要征象,其他3个征象作为次要征象,以2个主要征象加1个次要征象或1个主要征象加3个次要征象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最低标准,诊断本组恶性结节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0.9%,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8.5%.结论 CT平扫及单期增强检查对评估甲状腺常见单发结节性质具有重要价值,应用主次多征象联合判断的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非晶硒探测器点状脱膜伪影及其空间分布特点与X线曝光参数(kV,mAs)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 用不同厚度乳腺体模在不同的X线曝光参数(kV,mAs)下成像,通过系统坏点检测程序计算点状脱模伪影数量与成像参数的关系并观察其空间分布特点.选择恰当的校准参数对非晶硒探测器进行校准后通过体模成像和临床实践,观察校准后点状伪影的变化.结果 不同厚度乳腺体模在不同的曝光参数成像时,点状脱膜伪影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数量不同.恰当校准后,体模成像和临床实践显示,点状脱模伪影明显减少.结论 为了提高乳腺X线成像质量,需根据点状脱膜伪影与曝光参数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校准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因乳头溢液及疼痛就诊而临床触诊阴性、超声及钼靶 X 线检查未见明确病灶的8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术前 MRI 图像———T2 WI 脂肪抑制(T2 WI-SPAI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最大密度投影(MIP),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总结其早期病变的形态、分布、信号特点以及内部强化特征。结果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变隐匿,MRI 表现分为3类:(1)隐匿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仅见大导管扩张、未见明确实性结节3例(占37.5%);(2)条形扩张导管内见实性微小结节型3例(占37.5%);(3)沿乳腺末梢导管散在分布类圆形小结节型2例(占25%),结节最大径约0.4~1.0 cm,平均0.7 cm。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表现多为隐匿型及条形扩张导管内实性微小结节型,占75%。病灶 T2 WI-SPAIR 以等信号、等/高混杂信号为主,呈导管样强化,ADC 值及动态增强 TIC 表现多样性,其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及伴随征象。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病变隐匿,MRI 可以敏感检出并定位,并对病灶的形态及功能成像具有优势,可为临床确诊及早期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