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制氨茶碱缓释微丸,并对其进行了质量评价并考察氨茶碱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缓释包衣层处方的组成。方法以流化床包衣造粒的方法制备了氨茶碱缓释微丸。采用单因素摸索的方法确定了空白丸心的制备工艺并且对丸心的粉体动力学性质作了评价;同样单因素方法确定了氨茶碱缓释微丸的包衣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得12h持续释放的缓释制剂,通过体外释放试验并对释放曲线进行曲线方程拟合,研究了微丸的缓释机理。结果运用液相层积法制备空白丸心,通过制备工艺的摸索,制得的丸心粉体动力学性质良好,质量符合生产要求。同样通过液相层积法载药,制得含药量为36%的载药丸心。选用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对氨茶碱缓释微丸进行包衣,在较优制备工艺和包衣处方下制得微丸,测得体外释放曲线并对释放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发现其释药行为接近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流化床造粒包衣法制备的氨茶碱缓释微丸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与市售氨茶碱片相比,自制缓释微丸的Tmax显著延长,Cmax明显降低,达到了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比较3种体位固定装置在前列腺癌精准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盆腔肿瘤精准放疗固定装置的选择和靶区外扩边界(MPTV)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5年4月至2020年12月133例需盆腔引流区照射的前列腺癌患者,采用1.2 m真空袋(39例)、1.8 m真空袋(44例)和本中心改进的个体化俯卧板(50例)固定。每位患者定位、放疗前均按流程进行肠道膀胱准备,每次治疗前锥形束CT与计划CT的配准采取相同配准框和算法,记录合格肠道膀胱的头脚、左右、腹背三个方向摆位误差,分析3种固定装置下3个方向摆位误差及相应MPTV数值,分析摆位误差与年龄、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3333组摆位误差数据得出,头脚、左右方向的1.2 m真空袋摆位误差均值(3.26、2.34 mm)均大于1.8 m真空袋(2.51、1.90 mm,P值均<0.001)和个体化俯卧板(3.07 mm,P=0.066;2.10 mm, P=0.009)。腹背方向的1.2 m真空袋(仰卧)摆位误差均值(2.20 mm)小于1.8 m真空袋(3.33 mm,P<0.001)和个体化俯卧板(3.61 mm,P<0.001)。1.8 m真空袋各方向摆位误差均小于个体化俯卧板(P≤0.028)。根据Van Herk外扩公式得出:1.2 m真空袋3个方向MPTV为4 mm左右,1.8 m真空袋和个体化俯卧板头脚、左右方向MPTV为3 mm左右,腹背方向>5 mm。 摆位误差与年龄、BMI均不相关。结论 摆位精准方面,1.8 m真空袋最优,个体化俯卧板次之;腹背方向仰卧位优于俯卧位。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术中输注氨基酸对预防全麻后寒颤的疗效。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氨基酸干预组( AA 组,n=30)和生理盐水组(NS 组,n=30)。AA 组从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静脉给予氨基酸干预2 ml/kg/h ,NS 组静脉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麻醉前30 min( T0)、诱导后手术开始前(T1)、手术开始后0.5 h(T2)、手术开始后1h(T3)、手术开始后2 h( T4)和手术结束后2 h(T5)观察患者鼻咽温度并检测血糖,在全麻苏醒期和回病房后2 h观察患者寒颤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鼻咽温度在麻醉诱导后均出现下降,T0-T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 T5时AA组的鼻咽温度高于NS组(P<0.05);两组患者血糖在手术开始后的0.5~2 h内升高,AA组血糖值显著高于NS组(P<0.01),但最终值仍在可接受范围内;AA组的全麻苏醒期寒颤的发生率和寒颤持续时间低于NS组( P<0.05),寒颤等级AA组较NS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术中输注氨基酸能加快术中血糖升高但并不影响最终血糖值,能减少围术期体温下降,并明显减少术后寒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探讨自制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科肿瘤术后阴道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有术后放疗指征,需接受三维近距离后装放疗补量。根据患者阴道残端情况选用不同型号插植针植入棒模板,依照预设通道在模板内放置阴道管和插植针。按照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放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R-CTV)处方剂量为5.5 Gy/次,通过剂量体积参数图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等参数。结果 62例患者均在插植针植入棒模板引导下顺利完成后装放疗,共行140次插植治疗,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平均剂量D90%为(575.48±22.30)c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2 cm³体积的平均剂量D2cm³分别为(328.69±102.71)cGy、(369.14±46.59)cGy、(27.28±71.27)cGy,小肠未进入靶区照射范围无统计,靶区体积大小、危及器官剂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瘤术后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有明显临床优势,满足预计划剂量要求,操作简易,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建立能同时检测水环境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s)、诺如病毒GⅡ(Norovorus,Nov GⅡ)、轮状病毒(Rotavirus,RVs)、腺病毒(Adenovirus,AdVs)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收录的肠道食源性病毒核酸序列,利用软件DNAMAN设计肠道病毒通用引物以及Nov GⅡ、RVs、AdVs的特异性引物;将这4对引物置于同一体系中进行多重RT-PCR,利用各种肠道食源性病毒的核酸模板检测其特异性并通过不同滴度[100~107 pfu(copies )/ml]病毒测试其灵敏度;利用加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对5份河水或某水厂出水大体积水样(50L)进行病毒富集与检测,以确定该方法的实用性,同时,采用传统细胞培养法验证其结果.结果 该方法对目的病毒均获得了理想的电泳条带,而对其他病毒无非特异扩增;对EVs、AdVs的最低检出滴度均为10 pfu/ml,Nov GⅡ-4为10 copies/ml,对RVs的最低检出滴度为102 pfu/ml;加标实验检测结果准确率为100%;对5份河水或某水厂出水大体积水样进行病毒富集与检测,对以上各种病毒均有检出且与细胞培养结果一致.结论 该方法不仅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捷,而且准确率高,实际应用性强,适用于水中肠道食源性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择期在鼻咽通气道下完成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患者38例,年龄≥65岁,BMI 18~25 kg/m2,ASAⅠ—Ⅲ级。患者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3 min后静脉注射瑞马唑仑,2 min后置入鼻咽通气道。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2 mg/kg,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确定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的剂量,若前一例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时出现以下任意一种阳性反应(摇头、呛咳、体动、HR增快幅度>基础值的20%、SBP或DBP升高幅度>基础值的20%),则下一例麻醉诱导时瑞马唑仑剂量增加0.01 mg/kg,反之则减少0.01 mg/kg,直到出现7次折返后停止。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
结果 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ED50为0.193 mg/kg(95%CI 0.191~0.195 mg/kg),ED95为0.209 mg/kg(95%CI 0.205~0.213 mg/kg)。
结论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鼻咽通气道置入反应的ED50为0.193 mg/kg(95%CI 0.191~0.195 mg/kg)。  相似文献   
28.
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二异丙酚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靶控输注(TCI)二异丙酚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按美国麻醉标准协会(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16例,随机分为AHHD组和对照组,每组8例,TCI二异丙酚,分析血药浓度。计算样本的百分比预测误差(%PE)和组间个体内中位数预测误差(MDPE)、中位数绝对误差(MDAPE)。结果:两组患者在TCI初期均产生明显的超射。AHHD组和对照组的PE和绝对值PE分别为-5.46%、13.02%和-29.32%、40.84%。AHHD组和对照组中位数MDPE、MDAPE分别为-1.78%、19.40%和28.66%、42.3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Marsh参数用于国人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的差异较大,但在AHHD的条件下,系统预测能力提高,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的差异变小。  相似文献   
29.
二氧化氯灭活水中肠道腺病毒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氧化氯对肠道腺病毒41型(AdV41)核酸的破坏在灭活病毒中的作用,并对病毒基因组受损区域进行定位,阐明二氧化氯灭活腺病毒的消毒规律和机制.方法 在25℃,pH 7.2条件下,以不同剂量(0.1、0.5、0.7、1.0、2.0 mg/L)的二氧化氯对AdV41作用不同时间(0、0.5、1、2、3、4、5、7、10、20、30、60 min);采用大片段逐步步移PCR(long-overlapping PCR)分析二氧化氯对病毒全基因组的损伤,以细胞培养法检测病毒感染性.结果 二氧化氯浓度变化符合幂函数Ct=a0×e-kt规律;病毒的灭活率随着Ct值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当Ct=0.773 mg/(L· min)时,二氧化氯对AdV41可以达到4log的灭活对数值(即灭活率为99.99%).AdV41基因组各部分对二氧化氯的抵抗力不同,其5’的1~2 081 nt区域的破坏与AdV41感染性的消失一致.结论 AdV41基因组5’的1~2 081 nt区域对二氧化氯最为敏感,且与病毒的感染性相关;在25℃,pH 7.2时二氧化氯灭活4log AdV41的G值为0.773 mg/(L·min).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为实验大鼠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并介绍在该固定装置下实施大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方法 将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只,A组使用实验大鼠固定装置固定大鼠,B组使用普通塑料饮料瓶固定大鼠,分别进行尾静脉注射实验.结果 当由1人完成实验时,从捕捉大鼠到固定结束的时间,A组的平均值为31..2 s,方差为6.44,B组的平均值为33.1 s,方差为10.29.从捕捉到注射结束的时间,A组的平均值为68.4 s,方差为8.25,而B组由1人很难完成实验.当由2人共同完成时,从捕捉大鼠到固定结束的时间,A组的平均值为25.4 s,方差为5.38,B组的平均值为25.8 s,方差为8.72.从捕捉到注射结束的时间,A组的平均值为63.7 s,方差为7.91,而B组的平均值达到了85.6 s,方差为78.57.结论 采用实验大鼠固定装置可提高尾静脉注射的成功率,缩短注射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