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目的分析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关系,探讨HBsAg定量对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87例,根据病人的意愿分为干扰素组(49例)和拉米夫定组(38例),分别应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4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24、36、48周检测血清HBsAg、HBeAg和HBeAb定量水平,分析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的下降幅度与治疗48周时HBeAb/HBeAg比值的相关性。结果拉米夫定组HBsAg定量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干扰素组HBsAg定量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性下降(F=15.112,P<0.01)。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比较,治疗前HBsAg定量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24、36、48周干扰素组HBsAg定量水平低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显著性(t=2.292~9.664,P<0.05)。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下降幅度与48周时HBeAb/HBeAg比值无相关性(r=0.385,P>0.05),而干扰素组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下降幅度与48周时HBeAb/HBeAg比值呈正相关(r=0.322,P<0.05)。结论治疗12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对于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不同效应室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高龄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高龄患者49例,年龄75~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Ⅲ级,根据舒芬太尼的不同效应室质量浓度随机分为3组:Ⅰ组0.30μg.L-1,Ⅱ组0.35μg.L-1,Ⅲ组0.40μg.L-1,首先TCI舒芬太尼,待效应室和血浆质量浓度达平衡时,以0.50 mg.L-1的血浆质量浓度TCI依托咪酯,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待依托咪酯血浆和效应室质量浓度达平衡时行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舒芬太尼达平衡时(T1)、依托咪酯达平衡时(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结果 T1和T2时点Ⅲ组HR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CO和SV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T3、T4和T5时点Ⅰ组MAP、HR、CO、CI和SV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T6时点Ⅲ组MAP、HR、CO、CI、SV显著低于Ⅰ组(P<0.05);T3和T4时点Ⅰ组MAP、HR、CO、CI、SV显著高于T0时点,Ⅱ组和Ⅲ组CO和CI高于T0时点(P<0.05)。结论舒芬太尼效应室质量浓度为0.35μg.L-1复合依托咪酯血浆质量浓度为0.50 mg.L-1TCI时,对高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较适宜高龄患者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53.
21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的发展、环境的破坏等相关因素,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从之前的“已病才就医”转变为“未病先预防”。由于人们需求的重点转移,健康体检在人们生活中显得愈发重要,而由健康体检引出的医学相关概念和学说亦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讨论并应用。本文拟通过探讨中医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状态在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中的意义,为更好的完善健康体检服务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54.
郭娜 《陕西中医》2020,(4):465-467
目的:观察汗法治疗阴寒凝滞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阴寒凝滞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扩冠、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西医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汗法治疗(寒痉汤),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心绞痛及心电图),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积分、及血浆CRP、ET-1和NO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积分均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评分与心绞痛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积分均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CRP、ET-1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汗法治疗可显著缓解阴寒凝滞型UAP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O表达,下调血浆CRP、E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摘 要目的:研究乳腺癌化疗期伴睡眠障碍气阴两虚证患者应用养正合剂的助眠疗效。 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 部队第 970 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期伴睡眠障碍气阴两虚证患者 100 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 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养正合剂,比较睡眠质量与气阴两虚证治疗效 果。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 组患者 PSQI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期患有睡眠障碍与气阴两虚证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干预与养正合剂 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56.
57.
58.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0.1%~3%。GIST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其中Ki-67是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免疫组化中常用的指标,并且具有便于量化的特点。本文概述胃肠道间质瘤的流行病学状况并综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免疫组化中Ki-67增殖指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究在川崎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所能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这四年间在本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共40例,按床号单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2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患儿接受舒适护理.对比家长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95%)比对照组(70%)高得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川崎病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脏活检术的并发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43例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自体肾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成功患者,所有患者的操作均由1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有关活检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因素肠gia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 143例患者中,所有患者活检术后均出现短暂性镜下血尿,其中12例出现肉眼血尿,2例出现肾周血肿,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性别、年龄、穿刺次数、肾实质厚度与和病理组织分型与并发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脏活检术是诊断肾脏疾病的一种安全方法.常规搜集来提示肾脏活检术后并发症的许多潜在危险因素并不存在有意义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