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构建BALB/c小鼠MHCI类分子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 用RT -PCR从BALB/c小鼠脾细胞基因组中扩增BALB/c小鼠MHCI类分子H -2Dd的编码基因 ,克隆于载体pGEM -T中。经EcoRI和XhoI双酶切后 ,亚克隆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 ,构建pMSCV -H2Dd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 ,并进行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结果 用EcoRI和XhoI双酶切鉴定证实 ,H -2Dd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MSCV。H -2Dd的编码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 ,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 ,阅读框架与设计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BALB/c小鼠MHCI类分子编码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为进一步研究MHC分子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吲哚亚甲基异烟腙(Tju103)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联合应用,对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的植入以及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物抗白血病(GVL)和抗感染的影响;探索一条既能降低GVHD能保留GVL和抗感染能力的移植途径。方法体外以受者(正常CB6F1鼠,H-2^bd)抗原为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原,MHC半相合的供者(C57BL/6鼠,H-2^b)T淋巴细胞经和Tju103、CTLA4-Ig共育后,与供者骨髓细胞混合输入经预处理的受者体内。观察Tju103和CTLA4-Ig联合作用对移植后造血重建、GVHD、GVL和抗感染的影响。结果单纯照射组(A组):全部(10只)白血病小鼠于照射后11d内死于造血功能衰竭,大部分(8只)死于照射后4~7d。环磷酰胺(CTX)治疗组(B组):全部(10只)小鼠于接种白血病细胞后16~23d(移植后11~18d)死于白血病,但CTX治疗延长了白血病小鼠存活期。单纯移植组(C组):全部(10只)小鼠于移植后21d内死亡,均死于GVHD。CsA预防组(D组):4只小鼠于移植后8~22d内死亡,其中1只死于白血病,2只死于感染,1只死于GVHD;6只存活超过30d。Tju103处理组(E组):4只小鼠于移植后9~26d内死亡,其中1只死于白血病,1只死于感染,2只死于GVHD;6只存活超过30d。CTLA4-Ig处理组(F组):3只小鼠于移植后14~23d内死亡,其中1只死于感染,2只死于GVHD;7只存活超过30d。Tju103 CTLA4-Ig处理组(G组):仅1只小鼠于移植后第19d死于GVHD;9只存活超过30d。结论CsA、Tju103或CTLA4-Ig单独处理均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后生存期,降低GVHD的发生和程度;CTLA4-Ig有抗感染和GVL作用,而Tju103和CsA则没有此作用;CTLA4-Ig和Tju103两者联合处理供者T淋巴细胞对延长受者生存期和降低GVHD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63.
MHC半相合骨髓移植后慢性GVHD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MHC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慢性GVHD小鼠模型。方法以(Balb/c×C57BL/6)F1H-2d/b(CB6F1)雌性小鼠为受者,预处理条件为不同剂量的全身照射(TBI,60Co照射),输注MHC半相合Balb/cH-2d雄性小鼠骨髓细胞与不同数量脾细胞,观察移植后小鼠体质量变化,靶器官病理变化,血清抗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结果在照射剂量为8Gy,输注骨髓细胞数量为8×106、脾细胞数量为4.5×107的小鼠至实验结束(移植后100d)全部存活,体质量减轻与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抗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较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该组皮肤、肝脏等病理改变明显。结论在照射剂量为8Gy,输注骨髓细胞数量为8×106、脾细胞数量为4.5×107的小鼠成功诱导出半相合allo-BMT慢性GVHD,为进一步研究慢性GVHD的发病机理、生物学特性、干预因素等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4.
65.
作者通过观察60Coγ射线照射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借助于动物模型证实了γ射线照射对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相关GVHD的预防作用,试图探索γ射线照射能够最大程度地去除T细胞增殖活性,避免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而不损害DLI抗白血病作用的适宜剂量和方法。材料和方法:(1)动物:近交系Balb/C(H2d),8~9周龄及出生48~72小时的615H2K/Balb/CH-2dF1小鼠。(2)GVHD动物模型:参照孟玉茹等(中华血液学杂志,1993,14:564)方法,稍作改…  相似文献   
66.
本实验将人类正常G6PD cDNA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重组获得表达载体pLG6PDSN,通过脂质体介导法转染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G4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并测G6PD表达.该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严重G6PD缺陷症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建立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浙江、湖北、四川、安徽等9个省份116批玄参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玄参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对8个活性成分(桃叶珊瑚苷、哈巴苷、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类叶升麻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进行含量测定,分析其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建立了116批玄参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746~0.997,共标定34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将116批玄参分为4类,OPLS-DA分析能有效地将3个传统道地产区玄参与非道地产区玄参进行区分(Q2>0.5)。不同产地玄参中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与海拔、经纬度存在相关性。结论 建立的玄参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分析方法稳定、可靠,结合化学识别模式可为玄参药材的产地判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 I)目前已成为骨髓移植后复发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DL I在受者体内所介导的这种抗白血病作用 ,与输入的异基因免疫活性细胞诱导的过继性免疫反应有关 ,现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加以综述。1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 I)的临床意义自 Kolb[1 ] 1990年报告首例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复发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 )患者 ,采用供者白细胞输注诱导再次细胞学完全缓解后 ,人们对 DL I介导的过继性免疫反应产生了极大兴趣。临床单独应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诱导抗白血病作用 ,或同时结合干扰素治疗细胞遗传学甚至血液学复发的C…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式RT-PCR)动态检测白血病bcr/abl、PML/RARa及AML/ETO融合基因在白血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巢式PCR法对231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ETO融合基因作检测,同时结合患者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9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79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4.0%;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20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36.4%;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29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58.0%;3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患者中,9例AML/ETO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28.2%。结论:巢式PCR是一种快速、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为白血病患者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诊断依据,并可作为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0.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显著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细胞遗传学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随着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预后相关因素被确认:如KIT、FLT3、NPM1和CEBPA等基因突变:微阵列技术也确认了一些与预后相关的独特的基因表达特征;microRNA的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和DNA甲基化特征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AML预后亚型.这些新的预后相关因素的发现不仅对AML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结合蛋白质图谱也确定了一些新的信号通路和治疗靶点,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在此本文将阐述一些新的与AML预后相关的基因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