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吴岚晓  郭坤元  秦煜  李江琪  李玉华 《广东医学》2002,23(11):1134-1135
目的:构建BALB/c小鼠MHCⅠ类分子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研究:用RT-PCR从BALB/c小鼠脾细胞基因组中扩增BALB/c小鼠MHCⅠ类分子H-2Dd的编码基因,克隆于载体pGEM-T中。经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亚克隆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构建pMSCV-H2Dd4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并进行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结果: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鉴定证实,H-2Dd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MSCV,H-2Dd的编码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与文献报道完全一致,阅读框架与设计相符。结论:成功构建BALB/c小鼠MHCⅠ类分子编码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HC分子在移植免疫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HLA DP座位免疫基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发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 SSP HLA DPB1基因分型方法和Thomas分度标准对已知HLA A、B、DR全相同的 12例同胞 (SiblingDonor,SD)、4例无关供者 (Unrelat edDonor,UD)和 1例父亲 (FatherDonor ,FD)捐髓的HSCT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结果】 12例SD中GVHD 0~Ⅲ°,HLA DPB1不相吻合率约为 4% ( 1/2 4) ,其中DP相同者的受者发生GVHD最强达到Ⅱ°。DP不同者仅为Ⅰ°,4例UD中GVHDⅡ°~Ⅳ°,HLA DPB不吻合率约为 37%( 3/8) ,其中 1例仅有DP不相同和DP相同受者的GVHD均为Ⅱ° ;而DP不相同基础上 ,1例CW 亦不相同为Ⅲ° ,另 1例DR低分辨率相同但高分辨率不相同 ( 0 40 4∶0 40 5 )和DQ不相同则发生Ⅳ°。父亲捐髓的受者GVHD为Ⅰ°,HLA DP为半相合。【结论】 1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回顾性分析显示 ,在HLA A、B、DR全相同的条件下 ,SD HLA DP配合与否与GVHD之间无相关性 ,UD HLA DP配合与GVHD显著关联 ;HLA非全相同的亲缘捐髓和无关捐髓的供受者应做HLA DPB1基因配型以准确预测和预防GVHD。  相似文献   
43.
Ly49A转基因淋巴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和GVL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Ly49A基因转染淋巴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的影响。方法 经逆转录病毒介导将Ly49A基因转染至C57BL/ 6小鼠的淋巴细胞 ,以C57BL/ 6(H 2 b)小鼠为供者 ,以接种EL961 1红白血病细胞的BALB/c(H 2 d)小鼠为受者 ,进行脾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联合移植 ,建立异基因急性GVHD模型 ,观察Ly49A基因转染的淋巴细胞对GVHD和GVL的影响。结果 在未进行移植的单纯照射组 ,小鼠的存活时间为 (6 .50±2 .41 )d ;仅以环磷酰胺治疗的小鼠存活时间为 (2 0 .90± 2 .88)d ;非转染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联合移植组的存活时间为 (1 7.1 0± 4 .65)d ;空载体转染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联合移植组的存活时间为(1 7.40± 5 .32 )d ;Ly49A转染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联合移植组的存活时间为 (35 .2 0± 1 2 .52 )d ,较上述各组明显延长 (P =0 .0 0 0 )。结论 Ly49A基因转染的淋巴细胞在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上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GVHD并保留GVL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构建并鉴定携带人p5 8 2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的包装细胞系。方法 用PCR技术从pSPORT1-p5 8 2扩增出编码p5 8 2N端 1~ 3 45个氨基酸的全长基因 ,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MSCVneo中 ,酶切鉴定 ;脂质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系PT67,G418筛选建立稳定产病毒的细胞株。结果 双酶切鉴定 ,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重组逆录病毒载体转入包装细胞 ,经G418筛选 ,形成了抗性克隆 ,并测得病毒滴度为 3×10 5cfu/ml,提示构建携带人p5 8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的包装细胞系成功。结论 构建人p5 8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可行 ,并且可望成为一种很好的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基因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46.
公共场所用品用具的消毒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995年、1996年我们对全省部分地(市)的公共场所进行了抽检。从用品用具消毒方面看,1996年比1995年合格率有很大提高,(t=2.5718,0.05>P>0.01),茶杯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9.6%,11.4%;茶杯大肠菌群合格率为10%,36.4%;毛巾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9.2%、40.9%;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9.7%,45.5%;其它用品的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0.1%、61.4%。从调查中可看到公共场所完善消毒设施,规范消毒操作程序,强化从业人员消毒意识,加强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7.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吲哚亚甲基异烟腙(简称TJU103)可以明显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后的生存期.实验拟观察TJU103诱导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耐受和对移植物抗白血病的影响,探索一条既能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又能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的移植途径.方法:实验于2007-07/1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血液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宋增璇教授惠赠.10份自愿捐献的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由广州市中心血站提供,等分为供者与受者.②实验方法:采用梯度密度沉淀法常规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受者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体外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受者间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应用TJU103阻断CD4 T细胞激活的抗原信号通路,设单独刺激细胞和反应细胞对照以及1640完全培养基空白对照.③实验评估:于培养第1、3、5天应用MTT检测TJU103对供者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于第5天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分别检测10∶1, 20∶1,40∶1效靶比时供者淋巴细胞对受者单个核细胞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1a的细胞毒活性影响,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第3天和第5天实验组A值低于对照组 (P < 0.05).单向混合淋巴细胞5 d后实验组各效靶比供者T细胞杀伤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对照孔 (P < 0.05);二者对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不显著 (P > 0.05).TJU103对供者CD4 CD25 T细胞无影响.结论:TJU103降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同时并不影响其抗白血病效应,有望用于临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48.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 ,36岁 ,因反复发热、多关节疼痛、咽痛、伴皮肤红斑 1年余入院。  患者于 1年前开始反复发热 ,最高体温达 4 0 4℃ ,继之出现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咽痛 ,伴有躯干、四肢皮肤红斑 ,红斑突起于皮肤 ,无压痛 ,无出血 ,无瘙痒 ,于外院就诊 ,予以菌必治、先锋VI等抗感染治疗 1个月 ,无效。并逐渐消瘦 ,查血象 :白细胞 12 5× 10 9/L ,血红蛋白 77g/L ,骨髓象检查无异常 ,在外院诊断为亚急性变异性败血症。予以强的松抗炎及特灭菌、舒普森等抗感染治疗 ,无效 ,仍反复发热 ,呈弛张热型 ,最高体温达 4 0℃ ,加用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人急性髓白血病细胞株KG1a体外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法和台盼蓝拒染色法检测苦参碱对KG1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细胞存活率;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分析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作用前后KG1a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苦参碱能够抑制KG1a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逐渐升高、存活率逐渐下降;作用后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浓度药物组均能诱导KG1a细胞凋亡;苦参碱作用后细胞大部分被阻于Go/G1期.结论 苦参碱能抑制KG1a细胞的增殖,改变其周期,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NK细胞对CD3+4早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5例健康个体NK细胞,以NK杀伤敏感细胞株K562作为对照,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CD3+4早期AML细胞KG1a的杀伤活性。结果AML细胞株KG1a中CD34抗原表达率为98.0%±1.1%,分选后的NK细胞纯度为93.2%±3.7%。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KG1a细胞均有杀伤活性,且随着效靶比的增高,其杀伤活性增高(P<0.05)。结论同种异体NK细胞对CD34+早期AML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