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有关核型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抽取骨髓标本2~5ml,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561例血液病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发现异常核型282例(50.3%),其中结构异常116例(20.7%),数目异常84例(15.0%),同时有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82例(14.6%)。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染色体检测结果不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淋巴瘤、血小板减少症中异常核型分别为56.5%(109/193)、44.9%(57/127)、74.7%(62/83)、56.7%(34/60)、3.7%(1/27)、0%(0/15)、72.7%(8/11)、0%(0/5),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多发性骨髓瘤(MM)、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淋巴瘤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纯红再障、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较少患者中,异常核型分别为25.0%(2/8)、0%(0/8)、20%(1/5)、0%(0/5)、100%(4/4)、40%(2/5)、0%(0/3)、100%(2/2)。M2伴t(8;21),M3伴t(15;17),M4伴inv(16)、t(16;16),ALL伴t(9;22)CR率分别为88.2%、94.7%、80%、45.5%。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及生物学改变.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0只, 随机分为2组:青年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衰老模型组大鼠每天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 剂量为400 mg/kg, 连续注射4个月.分别从青年对照组和衰老模型大鼠的骨髓中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表面抗原, 比较两组原代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和增殖情况, 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两组体外培养的原代和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无差异,早期呈集落样生长.FCM检测显示, 两组BMSCs的免疫表型一致, CD29和CD44为阳性表达, CD34. 和CD45为阴性表达.两组细胞都具有成骨诱导和成脂诱导能力.与青年对照组相比, 衰老模型组BMSCs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地降低(P<0. 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衰老模型组BMSCs呈现衰老的 形态和结构变化, 核膜内折, 细胞质内存在大量空泡, 内质网和线粒体增大或肿胀.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体外培养的衰老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衰老征象.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D-半乳糖制备的衰老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用清洁级SD大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 mg/kg,连续注射4个月,制作衰老模型.MSCs治疗组在衰老模型制备成功后,给予尾静脉输注3×106个MSCs,1次/w,连续4 w进行生物治疗.对正常对照组、致衰老模型组、MSCs治疗组进行骨常规参数测定及比较;扫描电镜对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致衰老模型组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均比对照组有所降低(P<0.01),而血清钙、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上述参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呈现显著差异(P<0.01).扫描电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微损伤增多;而治疗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骨小梁数量增加,骨吸收面减少,胶原纤维排列规律、整齐.结论 长期大量摄入D-半乳糖导致大鼠衰老的同时可能并发骨质疏松,而骨髓MSCs可以延缓此类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5(rhIL-15)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抗肿瘤效应及T细胞受体(TCR)互补决定区3(CDR3)的影响.方法:应用LDH释放法检测rhIL-15作用前后PBM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Gla的杀伤活性.分别以Jurkat和Raji细胞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建立TCB CDR3基因扫描技术,并用其检测rhIL-15作用前后5名健康个体T细胞克隆表型.结果:rhIL-15作用后PBMC对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较rhIL-15作用前明显增强(P<0.05).基因扫描显示5名健康个体TCR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各家族CDR3表达频率接近,但呈现不同的多态性和长度分布.rhIL-15作用前后5名健康个体T细胞克隆表型无明显变化.结论:rhIL-15能显著提高PBMCs的抗肿瘤效应,并不改变T细胞的克隆表型.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除外AML-M3)109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原始细胞百分数、细胞遗传学、首次诱导是否缓解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log-rank检验对其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比例危险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56.88%,中位OS为9.5个月,中位RFS为5.5个月。年龄大于60岁、细胞遗传学高危组和首次诱导化疗未获得CR的患者OS及RFS较短(P<0.05),为预后不利因素,且对预后具有独立影响。结论:根据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可对其进行预后判断,从而为个体化分层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对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6.
15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IL-15激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处理后的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锥虫蓝拒染法检测NCTD对Raji细胞和PBMC细胞增殖的影响;LDH释放法检测IL-2、IL-15激活后的PBMC对K56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IL-2、IL-15诱导后PBMC表面NKG2D的表达,以及NCTD作用前后Raji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ULBP3)的表达.结果:NCTD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但对PBMC增殖无影响(P>0.05).在效靶比为10∶1、20∶1时,IL-2、IL-15激活的PBMC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较未激活的PBMC明显增高[(52.42±3.89)%vs (15.82±5.12)%,(79.55±9.22)%vs(27.67±3.66)%,P<0.05];PBMC对NCTD处理后Raji细胞杀伤率较未经NCTD处理的Raji细胞明显增高[(23.63±6.20)%vs (5.04±1.25)%,(41.80±4.09)% vs (8.59±2.19)%;P<0.05],且IL-2、IL-15激活的PBMC对NCTD处理后Raji细胞的杀伤率较NCTD处理前明显提高[(38.97±2.76)% vs(13.19±3.67)%,(63.09 ±7.30)% vs(19.89 ±4.15)%;P<0.05].激活后PBMC表面NKG2D表达率升高[(44.91±5.85)%vs (25.28±7.69)%,P<0.05].NCTD作用后Raji细胞表面NKG2D的配体ULBP2表达显著升高[(12.69±3.99)%vs(1.03 ±0.42)%,P<0.05],而其他配体MICA、MICB、ULBP1、ULBP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CTD联合细胞因子IL-2、IL-15处理能增强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其机制与NCTD上调Raji细胞表面ULBP2表达和细胞因子上调PBMC表面NKG2D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8.
近十余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nmamedisease,ADs),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内外学者把病情进展快,造成明显残疾或早期死亡的ADs,归为“严重自身免疫病”(SADs),其预期生存期为5~10年;近年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相关病死率为1%~5%;对SADs患者,在发展到不可逆脏器损伤前,进行积极的治疗是合理的、必要的。现将HSCT治疗ADs的机制、适应证、方式和过程做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59.
艺术性的遗传半相合骨髓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移植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临床骨髓移植的进步,已从有血缘关系间(相关)的移植发展到无血缘关系(无关)间移植,从遗传上全相关间移植发展到半相合间的移植,从治疗低危险度恶性血液病发展到治疗高危险度恶性血液病,从住院病房中移植发展到门诊家庭中的移植。  相似文献   
160.
成体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及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成体干细胞(AS细胞)的分化潜能性及在临床修复重建中应用的可能。方法 检索医学和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AS细胞研究的相关报道,并对AS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总结。结果 AS细胞存在于成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性;部分成体干细胞,如骨髓皮肤、肝及脂肪等组织中的AS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向无关组织类型的成熟细胞横向分化;AS细胞是组织更新与修复的起源细胞,且与肿瘤的发生和衰老密切相关。结论 AS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创伤修复等再生医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