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传统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医学院校学生特点,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利用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 1,Lrg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对Lrg1在睾丸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Crispr/cas9技术制备Lrg1基因敲除小鼠.6只4月龄Lrg1基因敲除雄性小鼠与6只4月龄野生型雄性小鼠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HE染色方法观察两组小鼠睾丸形态变化,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与睾酮水平.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睾丸组织基因转录谱表达变化.结果 LRG1表达于睾丸精原细胞与精母细胞.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LRG1蛋白在敲除小鼠睾丸中表达缺失.Lrg1敲除影响睾丸发育:生精小管直径降低[(196.22±27.88) μm vs(183.67±26.32) μm,P<0.05],退化生精细胞增多[(26.17 +±5.03)vs(196.00 ±40.34),P<0.01],平均每生精小管圆形精子数量减少[(76.00±12.45)vs(60.00±11.40),P<0.01].血清睾酮水平下降[(2.90±0.92) ng/mL vs(1.90±0.29) ng/mL,P<0.05].附睾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rg1敲除导致差异表达的基因集中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及代谢程序.具有转录调控作用的48个C2H2锌指蛋白家族成员和17个miRNA在Lrg1敲除睾丸中表达异常,提示睾丸转录调节网络失调.结论 Lrg1基因在小鼠睾丸中参与生精功能与睾酮合成.  相似文献   
63.
李臻  谢瑞芹  刘凡  崔炜  郝杰 《临床荟萃》2009,24(10):840-840
患者,男,63岁,主因间断胸闷伴腹胀不适5个月,于2008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5个月以来活动耐力逐渐下降,伴食欲减退及双下肢水肿。既往体健。查体:血压134/80mm Hg(1mm Hg=0.133kPa),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2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儿科学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科研究进展,客观公正地做好结题项目的绩效评估.方法 本文总结与分析了2002年至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临床医学Ⅱ处资助儿科学各类项目结题完成情况,报道部分项目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突出进展.结果 2002-2006年儿科学52项结题项目共发表文章420篇,平均8.1篇/项,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56篇,平均1.1篇/项,共培养博士后10人,博士102人,硕士109人;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申请专利4项,获准专利1项.儿科学分支专业中的呼吸病学、肾脏病学、心血管病学等7个专业为结题项目主要涉及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结论 2002-2006年儿科学52项结题项目在儿科学各专业、各资助项目类别间的分布及结题完成有一些差异;与其他的临床基础Ⅱ学科中某些学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结题项目总体完成情况较好,许多项目取得了研究成果,展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学科发展上的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5.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人皮肤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人表皮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运用包皮环切术后收集培养角质细胞,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细胞,MTT法测细胞生长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5~10ng·ml^-1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人表皮细胞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10ng·ml^-1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处理后细胞增殖明显,S和G2/M期细胞数明显增加。结论: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生长以及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66.
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脑梗死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比值)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的关系以及这一比值在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的变化。方法:选择197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单纯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58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探讨这一比值的变化。结果:胆固醇(TC)水平及TC/HDL-C比值在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的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例组间TC、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C/HDL-C比值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组织甲状腺素受体β1(thyroid hormone receptorβ1,TRβ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技术,研究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12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8例乳腺不典型性导管增生(at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24例导管原位癌(due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组织及10例健康成人女性乳腺组织中TRβ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正常乳腺组织、UDH、ADH、DCIS和IDC中,TRβ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0.0%(0/10)、16.7%(2/12)、37.5%(3/8)、62.5%(15/24)和80.0%(32/40),正常组织TRβ1基因甲基化率与DCIS和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正常组对DCIS=0.001,P正常组对IDC=0.000);UDH与DCI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9);UDH与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TRβ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和乳腺增生病癌变过程中起重要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6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麻醉期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杰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87-87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日渐推广应用,由于该术式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切口瘢痕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常为该类疾病患者首选术式。鉴于其较常规手术麻醉所具有的许多特殊性,如何做好围术期管理,避免和减少麻醉意外发生,有必要作些探讨。本文统计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例1210例,就麻醉方法、用药以及围麻醉期监测、管理等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对供者骨髓移植和T淋巴细胞协同刺激信号阻滞联合诱导的混合嵌合体和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于C57BL/6小鼠背部,术后经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骨髓细胞5×10~7个和AdCTLA4-FasL 5×10~9 PFU(标准方案组),部分小鼠在此基础上还接受环孢素A(CsA组)、霉酚酸酯(MMF组)和环孢素A、霉酚酸酯联合(CsA+ MMF组)皮下或腹腔注射,共用药28 d,同时设移植后不给任何处理的对照组。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受者外周血Vβ11~+T淋巴细胞的水平和供者来源细胞的嵌合水平,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了解受者对供者抗原的反应。结果除对照组外,其它几个组在短期内(21 d)均诱导了高水平的混合嵌合体(>30%),但在停药后的140 d,仅标准方案组和MMF组仍保持稳定的嵌合水平。对照组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为(9.8±1.2)d,CsA组和CsA+MMF组皮片存活时间均不超过50 d,标准方案组和MMF组皮片存活时间均超过150 d,明显长于CsA组和CsA+MMF组(P<0.05)。术后150 d,标准方案组和MMF组的MLR受到显著抑制,刺激指数均<1,而CsA组和CsA+MMF组的MLR未受抑制(刺激指数均>1)。术后21d时,各组小鼠外周血中Vβ11~+T淋巴细胞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标准方案组和MMF组的Vβ11~+ T淋巴细胞较CsA组和CsA+ MMF组更低(P<0.05),至术后140 d时,标准方案组和MMF组的Vβ11~+ T淋巴细胞比例降至更低水平。结论CsA或含CsA的免疫抑制方案对供者骨髓移植和输注CTLA4-FasL联合诱导的混合嵌合体和免疫耐受具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早期外周供者反应性T淋巴细胞删除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风险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骨科住院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伴椎体骨折患者51例和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无椎体骨折患者59例,记录并观察腰椎、髋部骨密度(BM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C末端肽特殊序列(β-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 D)、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清钙磷值。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伴椎体骨折组与无骨折组的年龄、体重、身高、BMI、BMD、PTH、Ca2+、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INP、BGP、BALP、β-CTX、25-(OH)Vit D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β-CTX、BALP呈正相关性(P0.05,B值分别为3.952、0.482),与BGP呈负相关性(P0.05,B=-0.223),与PINP、25-(OH)Vit D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代谢生化标志物β-CTX、BALP、BGP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其发生的风险因素,从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减少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