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61.
1 病例介绍 男 ,30岁。于 1998年 12月右腕及前臂遭受 6 6万V接触性电烧伤 ,引起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 ,于当地医院早期扩创腹部皮瓣覆盖。 1999年 7月因右手功能障碍来我院治疗。检查 :右腕及前臂掌侧皮瓣肿厚 ,14指掌侧感觉丧失 ,小指掌侧感觉迟钝 ,拇指内收 ,2 4掌指关节背屈、指间关节屈曲 ,大小鱼际肌群及骨间肌萎缩 ,手指伸屈活动受限。在行皮瓣去脂修薄同时 ,进行屈指肌腱粘连松解 (屈指浅肌腱腕部缺如 ,手掌部分予剥离去除 )、腓肠神经移植 (12 0cm)正中神经修补、尺神经松解术。 2 0 0 0年 1月再… 相似文献
62.
成批烧冲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2005年6月7日收治一批5例烧冲复合伤患者,烧伤面积达总体表面积(TBSA)的80%~97%[(89.6±7.2)%],其中Ⅲ度面积达TBSA的75%~92%[(83.4±7.3)%],所有患者已行气管切开。对这些患者病情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动态测定部分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1例死亡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了检查。结果除1例入院时已并发脓毒性休克于入院后23 h死亡外,其余4例均救治成功。入院时5例患者均有心、肝、肺、胰腺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尤以肺脏损伤为重。死亡患者心、肝、肺等器官出现了严重的冲击伤病理变化。本组血小板均明显降低,凝血功能明显异常,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治疗,5 000 U/次,2~4次/d静脉给予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未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例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呼吸机支持,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加用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短时间内给予纯氧纠正低氧血症。尽早封闭烧伤创面,所有患者于入院后12~16 h分别行四肢和胸腹部切削痂和异体皮微粒皮移植手术,一次封闭创面(55±8)%。患者异常升高的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在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60万U/次,4次/d)治疗后恢复至生理水平。结论烧冲复合伤伤情重,多器官功能严重受损,临床过程复杂,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正确判断伤情,尽早封闭创面,审慎使用抗生素,积极抗凝治疗,注重营养支持与代谢调理,强化胰岛素治疗,及时有效地行脏器功能支持与保护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休克期切痂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作用。方法临床观察81例烧伤患者,根据切痂植皮的时间不同分成休克期切痂组(A 组)及非休克期切痂组(B 组)。结果 B 组术前及术后 SIRS 发生率均高于 A 组(P<0.01),且切痂前、后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含量居高不下,显著高于 A 组(P<0.05~0.01),A 组 SIRS 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P<0.05~0.01),死亡率也明显降低。结论休克期切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早期主要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减少 SIRS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对预防 MODS 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烧伤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规律,论证及早切除焦痂的重要性,取大鼠176只,30%Ⅲ度烫伤,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及8不同时机切痂后肝组织ICAM-1、TNF-α mRNA的表达及肝组织MPO活性变化。结果显示,汤伤后肝组织ICAM-1及TNF-α的mRNA表达在伤后4h即已升高,8h和24h切痂组动物伤后96h恢复正常。未切痂组和96h切痂组在伤后7天仍未恢复正常;休克期切痂组MPO活性96h恢复正常,未切痂组和非休克期切痂组伤后7天仍未恢复正常。提示及早切痂去除了坏死组织,减轻了由粘附分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对内皮细胞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65.
采用大鼠35%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探讨严重烫伤后休克期切痂植皮对内脏ATP含量的影响规律及其意义。实验动物随机分对照组、24h切痂组和96h切痂组。分别检测伤前及伤后不同时间点心脏、肝脏ATP含量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显示:烧伤后内脏ATP含量迅速下降,非休克期切痂组较休克期切痂组ATP水平下降显著。内脏ATP含量与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提示:烧伤后主要内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内毒素/脂多糖(LPS)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烫伤组)和烫伤后LPS攻击组(攻击组),另设假烫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0只。攻击组大鼠于烫伤后2h腹腔注射LPS,3.0mg/kg.伤后24、48h分别检测3组大鼠血浆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和肝组织内腺苷三磷酸(ATP)、甘油三酯(TG)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大鼠假烫后24、48h,血浆FFA水平分别为(0.4±0.3)、(0.5±0.3)mmol/L,烫伤组分别为(0.9±0.3)、(1.2±0.5)mmol/L,攻击组大鼠伤后增加至(2.3±0.3)、(2.5±0.4)mmol/L,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48h,烫伤组和攻击组的肝组织TG含量分别为(242±27)mmol/g和(530±30)mmol/g,ATP含量分别为(6.0±2.4)μmol/g和(1.7±0.5)μmol/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形态学检查见,烫伤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攻击组,对照组肝细胞形态正常。结论烧伤后早期LPS打击可引发脂源性能量利用障碍,并加剧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67.
68.
我们选择47例TBSA>30%的烧伤病人,对比在切削痂植皮手术时,肢体结扎止血带切削痂,不松止血带止血而直接植皮与同期先松止血带、行创面止血后再植皮的效果,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植皮区血肿发生率、植皮成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后植皮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不松止血带组病人术中单位切削痂面积出血量显著降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研究结果提示,四肢切削痂后不松止血带直接植皮成活率无影响,并能明显减少术中病人出血量、节约术中用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对病人的二次打击、平稳渡过休克期和围手术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烧伤后创面脓毒症对组织能量合成的影响。方法:60只背部30%Ⅲ度烫伤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和刨面脓毒症组,创面脓毒症组大鼠创面涂以1×10~9 cfu/ml的铜绿假单胞菌观察伤后96h内心、肝、骨骼肌的ATP的含量及合成酶活性变化,同时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的相应改变。结果:伤后早期心肌、肝脏、骨骼肌细胞内ATP含量及合成酶活性均明显下降,此后单纯烫伤组逐渐恢复,至伤后96h脓毒症组大鼠ATP含量及合成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与此相对应的线粒体数量和形态结构的改变。结论:烧伤后发生创面脓毒症时机体重要器官的线粒体结构损伤严重,组织ATP含量及合成酶活性明显下降,ATP合成不足加重了能量代谢的紊乱状况,线粒体的早期损伤可能是导致代谢紊乱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明确烧伤患者糖尿病足的诊断,并探讨其创面处理方法 .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65例烧伤合并糖尿病足患者.部分患者分别接受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53例)、周围神经肌电图(31例)及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28例).24例采用高渗盐水浸泡,外用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复合溶菌酶消毒剂等换药治疗.41例视创面情况接受了清创后直接缝合、自体中厚皮片移植、邻近皮瓣及交腿皮瓣修复、截肢等手术治疗.结果 入院及换药1周后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 阳性率分别为88.7%(47/53)和30.2%(16/53).31例周围神经肌电图检查均有阳性发现.12例伴血管病变表现者双下肢血管B超均有阳性发现,16例无血管病变表现者9例有阳性发现.除2例患者提前出院外,其余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治愈率96.9%.结论 周围神经肌电图和血管B超检查是辅助诊断烧、烫伤患者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高渗盐水浸泡,外用生长因子及复合溶菌酶换药,以及适宜的手术方式均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