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86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7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37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89篇
综合类   839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245篇
  2篇
中国医学   235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17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18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间18例手术治疗的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诊病例术前核素99Tcm-sestamibi扫描和B超检查阳性定位诊断率分别为100%(9/9)和88%(15/17)。1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再手术病例。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13例,其中1例为双腺瘤;甲状旁腺增生4例;甲状旁腺腺癌1例。首次手术治愈率为88%(15/17)。2例甲状旁腺增生病例未治愈。再手术1例因损伤了单侧喉返神经致术后声音嘶哑。结论术前核素99Tcm-sestamibi扫描和B超检查对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大多数PHPT病例适合行单侧颈部探查术。甲状旁腺增生病例的手术治愈率低。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Mohs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头面颈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Mohs显微外科手术及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头面颈部皮肤恶性肿瘤,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别。结果采用Mohs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均明砂优于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组。结论Mohs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头面颈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γ探测仪在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术(SLN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99m锝-右旋糖酐(99mTc-DX)作为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应用γ探测仪定位对29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实施SLNB,随后进行常规腋窝淋巴清扫术,分析SLNB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SLN转移率为41.67%,非SLN转移率仅为22.54%,两者有明显差异(P<0.001).在19例常规病理SLN阴性病人中,连续切片发现2例SLN微转移.在12例SLN癌转移中,5例(41.66%)SLN为惟一的转移部位.有1例SLN阴性病人"跳跃转移".本组SLN的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4.12%,假阴性为7.69%,准确率达96.55%.结论:SLN能准确反映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连续切片能提高SLNB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检索国内数据库,收集关于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对比研究的文献,并手工检索全文,利用Meta分析对所得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共7篇文献(879例)符合标准,其中腔镜组435例,传统组444例。通过Meta分析发现,在术中出血量(WMD=-11.98,95%CI:[-19.76,-4.21])、患者满意度(WMD=24.62,95%CI:[2.55,237.49])、术后镇痛药需求(WMD=0.26,95%CI:[0.10,0.64])等方面腔镜组具有明显优势;而术后住院时间(WMD=0.16,95%CI:[-0.29,0.60])、引流量(WMD=11.87,95%CI:[-3.35,27.10])、并发症(WMD=0.58,95%CI:[0.27,1.27])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WMD=24.38,95%CI:[11.60,37.17])腔镜组长于传统组。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减轻术后疼痛,而在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并发症等方面与传统手术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35.
位于中纵隔,来源于膈神经的肿瘤很少见,其绝大部分为良性。现将我院1例左胸腔膈神经鞘瘤囊性变报告如下:女,56岁。因咳嗽,左胸痛2月入院。以往体健,无明显肌无力症状及呼吸等病史。体检:左肺  相似文献   
36.
升主动脉缩窄心衰大鼠心肌PKC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缩窄慢性压力后负荷心肌肥厚转变为心力衰竭过程中心肌蛋白激酶C(PKC)比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泰夫隆管环扎幼鼠升主动脉,制作慢性压力后负荷心肌肥厚-心力衰竭模型。据改良Takai放射性核素酶解测定法,应用γ-^32P-ATP测定不同病理时期心肌组织中PKC比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肥厚组心肌胞膜、胞浆PKC比活性明显增高(P<0.01)、PKC膜/浆比值明显增加(P<0.01);心力衰竭组心肌胞膜、胞浆PKC比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PKC膜/浆比值明显增加(P<0.01)。结论:PKC亚细胞水平的活性变化在慢性压力后负荷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的转变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196例符合条件的胆囊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组(保胆组,103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胆囊切除组,93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的情况。 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保胆组 2例因术中取息肉后胆囊壁出血明显,改行胆囊切除术。与胆囊切除组比较,保胆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少[(50.3±12.9)min vs.(61.2±16.7)min;(10.2±2.7)mL vs.(15.1±3.9)mL];术后疼痛、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首次排气时间缩短[16.83% vs. 32.26%;18.81% vs. 3.33%;(18.5±4.1)h vs.(26.2±5.3)h];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10.89% vs. 22.58%)(均P<0.05)。 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痛苦轻、康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38.
应用墨汁灌注、光镜观察和ABS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作者研究了6个月的人胚胎手鱼际皮肤微血管构筑的特点。发现在此期间,乳头层皮肤血管尚未发育成熟,只有“拱型”的血管雏型,乳头下层血管网密集,图象分析127个网眼表明,网眼面积平均814.32±561.02μm3;网眼长径为44.20±17.80μm;网眼宽度为25.79±9.38μm。真皮深层血管球雏型已经形成,浅筋膜内可见脂肪小叶的血管雏形,血管至簇状;深筋膜已清晰可见平行的干线式血管,在揭示血管构筑形态学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析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置钉联合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LIF)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舟山定海广华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86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序列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UBE镜下LIF治疗,观察组实施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置钉联合UBE镜下LIF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Mac Nab)、功能康复效果(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疼痛相关因子(NPY、SP、5-HT、CGRP、PGE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Mac Nab优良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P<0.05)。术前两组ODI评分、NPY、SP、5-HT、CGRP、PGE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ODI评分、NPY、5-HT、PGE2均明显降低,SP、CGRP明显升高,且观察组ODI评分、NPY、5-HT、PGE2低...  相似文献   
40.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骨骼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ATP诱导的细胞死亡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通过多个途径影响骨吸收、骨形成和骨代谢涉及骨组织的动态平衡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进而参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本文综述了ATP诱导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深入探讨了ATP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靶点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