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妇人以血为本 ,血化生、统摄于脾而藏受于肝 ,若肝气郁结 ,血为气滞 ,常可引起月经不调。若郁久化火 ,热伤冲任 ,则可出现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行吐衄、崩漏等证。逍遥散是临床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剂 ,在妇科病中应用极为广泛 ,加上丹皮、山栀即为丹栀逍遥散 ,能疏肝养血、解郁清热 ,最适合于肝郁血虚、郁久化热之证 ,临床若能悉心辨治 ,运用于与月经有关疾病的治疗 ,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就笔者临床应用丹栀逍遥散的部分体会介绍如下。1 经期齿衄案  俞某 ,4 7岁。连续 3个月经期齿衄 ,量多色鲜红 ,无其他不适 ,查血小板正常 ,舌红苔白 ,…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是否与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相关。 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共41例,其中男性33例(80.5%),女性8例(19.5%);年龄19~73,平均(44.2±14.0)岁。按肾功能恢复时间将患者分组,定义A组22例为快速恢复组(≤12 d),B组11例为缓慢恢复组(>12 d),C组8例为未恢复组。收集其症状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恢复时间、预后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动脉血乳酸水平分为乳酸正常组及乳酸升高组,对比两组患者平均肾功能恢复时间,行血液净化治疗比例及病死率。 结果4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肾功能恢复33例(80.5%),肾功能恢复中位时间为12 d,血液透析治疗8例(19.5%),死亡2例(4.9%)。根据动脉血乳酸水平分为乳酸正常组及乳酸升高组。发现乳酸升高组患者平均肾功能恢复时间较长;行血液净化治疗比例高;病死率高。 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可能预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针刺组,n=32例)和对照组(安慰剂假针刺组,n=32例)。治疗组完成31例,脱落1例;对照组完成30例,脱落2例。治疗组取大肠俞、三焦俞、心俞、天枢、足三里和上巨虚,均取双侧穴位。对照组选用安慰剂假针刺的方法,选取非经非穴处。两组患者均进行正面和背面两次治疗,每次治疗持续20 min,共40 min,每周3次,治疗连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2周),治疗后(4周)和随访(治疗结束后4周)时,对患者进行自主排便次数(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SBM)、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leveland Clinic Score,CC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估,观察并记录针刺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SBM、PSQI和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中、治疗后和随访时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CCS评分在治疗后和随访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SBM、CCS、PSQI和SDS评分在治疗中、治疗后和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的SBM、CCS、PSQI和SDS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对照组的CCS和SDS评分在治疗中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改善(P<0.01)。结论 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有效,不仅能够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的相关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患者失眠和抑郁相关情绪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降低肝移植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72例,ET干预前为对照组38例,干预后为实验组34例。术前、术中常规采用手术床铺以凝胶减压垫和变温毯应用。对照组:术前给予足跟部、骶尾部、肩甲部黏贴有边型泡沫敷料保护;实验组:根据手术进展双下肢垫托软枕跨过膝关节、踝关节;枕部、骶尾部选择性黏贴普通型泡沫敷料保护,术中给予5min/h的手垫托受压部位。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5.8%,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8.2%,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泡沫型敷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压疮的发生率,但是长时间受压的患者局部给予适当的减压才能够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功能性便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研究表明,针灸在增加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善排便困难、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肠神经系统及相关神经递质、改善肛门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对中枢神经-肠道-微生物(即脑-肠轴)的调节作用有关。通过对单纯针刺、针药结合、穴位埋线、耳穴压丸等方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概况进行评述,以期为针灸治疗老年人群功能性便秘机制研究提供更多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电针与耳穴贴压治疗糖耐量受损的疗效差异,探寻干预糖耐量受损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糖耐量受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耳穴贴压组。电针治疗组选取肾俞、脾俞、肺俞、足三里、三阴交穴,常规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耳穴贴压组选取内分泌、肺、脾、肾、胃。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电针治疗组治疗前后2hPG、HbA1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FB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耳穴贴压组治疗前后2hP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BG、HbA1c无显著性差异。电针治疗组有效率93%,耳穴贴压组77%,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与耳穴贴压都有降低2hPG的作用,同时电针还能降低HbA1c,但是二者对降低FBG疗效不甚理想。而耳穴贴压疗法有易于接受、操作简单、经济、便捷等优势,更适合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于流感样病例预测的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方法采集深圳市南山区2006--2011年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绘制序列图,差分使序列平稳化,通过自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进行模型识别,根据AIC(赤池信息准则)和BIC(贝叶斯信息准则)确定模型参数,建立ARIMA预测模型,用Q统计量法对模型适用性进行检验,用2012年全年实际监测数据与模型预测值进行比较,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2006--2011年流感样病例累计报告199360例,月发病最大值9765例,月发病最小值594例,平均月发病2769例。通过对2006--2011年各月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年度流感样病例发病呈现明显的高峰和低谷,高峰在每年5—8月份,低谷在当年的11月份至次年2月份,不同年度略有波动。对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可得到较为平稳的序列,适合进行模型拟合,经过模型拟合诊断发现ARIMA(0,1,1)×(0,0,1)12模型为最优模型,AIC值和BIC值最小,分别为1239.19和1245.98,Box-Ljung检验结果Q值为19.07,P〉0.05,通过2012年拟合值与实际值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拟合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返魂草干粉吸入剂中返魂草素Ⅱ含量的方法,并对其体外沉积性质进行初步考察.方法 采用Eclipse XDB-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CH3OH-5 mmol/L NaH2PO4配制的6 mmol/L的四丁基溴化铵(2 mol/L的NaOH调pH 7.0)(30:...  相似文献   
59.
周围社经损伤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需要攻克的难题,因而也是实验研究的热点.而治疗神经损伤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神经功能,无功能恢复的神经再生无临床意义,有时还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心理压力的成因,为改善和提高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部分高校的1800名女教师进行心理测评。结果:不同任教科目、不同职称、不同工资水平的高校女教师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教龄的高校女教师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尽早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