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Four cases of rigid spine syndrome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hey are 2 males and 2 females. One girl has a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Limitation of flexion of the cervical and dorsolumbar spine, contractures of joints, especially the elbow joints, extreme flattening of the chest and scoliosis are the prominent symptoms of this syndrome. The clinical criteria for this rigid spine syndrome tally with those described by Dubowitz (1965). Symptomatology,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genetics are discussed. However, the question whether rigid spine syndrome is a single, well defined disease entity remains to be explored.  相似文献   
22.
曲唑酮与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病人睡眠障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比较曲唑酮和帕罗西汀对焦虑症病人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4 5例焦虑症病人随机分为 2组。曲唑酮组 2 2例 ,给予曲唑酮 5 0~ 10 0mg·d- 1,qn× 8wk。帕罗西汀组 2 3例 ,给予帕罗西汀2 0~ 4 0mg·d- 1,qn× 8wk。结果 :睡眠障碍因子评分 :在 1wk时 ,曲唑酮组 3.0±s 1.7,帕罗西汀组4 .0± 1.6 ;在 2wk时 ,曲唑酮组 1.3± 1.2 ,帕罗西汀组 2 .3± 1.3(均P <0 .0 5 )。总睡眠时间 :2组比较在 1wk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在 2wk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早醒现象 :2组比较在 2 ,4wk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睡眠增多、嗜睡不良反应分别为 0 / 2 3,6 / 2 2 (P <0 .0 5 )。结论 :曲唑酮比帕罗西汀改善睡眠见效早、作用快、作用强 ,睡眠时间长 ,早醒现象轻  相似文献   
23.
二氯乙烷中毒性小脑损害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油漆工。接触二氯乙烷溶剂约5h/d,连续18d后,自觉头昏,无力,心慌约1h后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伴二便失禁。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二氯乙烷中毒、癫痫大发作。行气管切开,经脱水、抗感染等处理,病后第9d,自主呼吸恢复,神志渐清。继之出现四肢、颈部持续肌阵挛,不能行走。口齿不清,情绪激动时加剧。经抗癫痫治疗及应用脑细胞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兔脑细胞外液与血液中葡萄糖(Glu)及乳酸(Lac)的差异,分析乳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5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取纯系新西兰兔7只,采用微透析技术,每10min收集脑细胞外液并静脉采血1次,观察正常状态下,以及静注质量浓度200g/L葡萄糖0~60min、胰岛素0~70min期间血液及脑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及乳酸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状态下,脑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明显低于血液,仅为血糖的30%,而乳酸却显著高于血液,为血糖的165%;在高血糖及低血糖期间,脑细胞外液中葡萄糖随着血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但时间较血糖延迟30min左右;脑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波动期间,乳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中葡萄糖在通过血脑屏障时具有代谢改变,乳酸可能是神经细胞的重要燃料来源。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急性期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39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9例,接受FN电刺激结合康复治疗;康复组46例。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44例,单纯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按神经内科常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评定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NIHSS,治疗组为3.53&;#177;3.28,康复组为4.67&;#177;4.14,对照组为5.73&;#177;4.5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323。P=0.016);FMA和MBI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和康复组均优对照组,而且治疗组优于康复组(P&;lt;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26.
资料与方法 我院1999年3月~2004年10月采用空肠胆管Roux-Y交叉吻合对1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内引流手术,男10例,女6例;年龄32—70岁,平均54.9岁;临床表现有典型的腹痛、黄疸、发热三联征;有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27.
亚急性联合变性1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急性联合变性 (SCD)是营养缺乏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临床特征是末梢型感觉异常 ,双下肢僵硬 ,行走不稳。现将我院 1997年以来收治的 6例及同期国外报道的8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SCD 14例 ,男性 6例 ,女性 8例 ,年龄 10~ 73岁 ,平均年龄 46岁。起病均为亚急性或慢性进行性。首发症状 13例为手指、足趾的感觉异常 ,多为对称性和持续性 ,表现为麻木、蚁行感 ,甚至触觉过敏 ,逐渐加重 ,并向近端延伸 ,呈手套 袜子样感觉障碍 ,表明轴突末梢对维生素缺乏最为敏感 ,这种感觉障碍与一般多发性神经炎很难区别。 1例病人首发症状为L…  相似文献   
28.
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DRD)患发病与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GCH-I)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来自3个家庭的5例临床确诊的DRD患及其亲属共12名成员,经静脉采血2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以PCR扩增GCH-I基因,反应产物用自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结果:在A家系,先证母亲为正常个休,基因测序显示无基因突变,其中3例患病个体DNA测序发现第2个外显子142号碱基由鸟嘌呤转换为腺嘌呤(G→A),导致半胱氨酸被为酪氨酸;估计其突变基因来自自己故父系一方。在B有系,先证第1个外显子 71号碱基由胸腺嘧啶为胞嘧啶(T-C),导致亮氨酸被替换为脯氨酸;而其父母及弟均为正常个体。丙家庭无GCH-I基因突变。结论:GCH-1基因突变只是部分DRD患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29.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症(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陈正挪陶沂1郑惠民1(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徐州市221700)自1995.3~19968我科共收治4例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症,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女各2例。年龄43~63岁。其中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30.
<正> 抗活性氧自由基的各种化合物是近十年来受到人们重视的一类防治脑血管疾病药物。目前,临床证实有效且应用较多的仅有维生素C、E和甘露醇等。为发现和研制更多的防治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自由基清除剂,我院与华东化工学院共同研制了中性粘多糖,通过沙土鼠制成的脑缺血模型,测定脑组织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SOD)、脂质过氧化物含量(LPO)、并与提前用中性粘多糖的防治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