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重心动摇检查在颅内病变的表现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颅内病变患者重心在平面上连续变化的图形和轨迹。 方法 利用身体重心动摇测试仪,病人站在测试平台上,测试其睁眼和闭眼时的平衡功能。共测试56例病人,并以40例正常受试者作对照。 结果 在这些病人中,包括重心动摇、生物力学波谱和矢量检查及雷达图在内的平衡功能检查的各项参数值,均显示异常。结论 此项检查对颅内病变的敏感性较高,可试用之。  相似文献   
102.
蛇凝血素酶治疗脑内血肿清除术后渗血6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一棋  钟兴明  郑惠民 《医药导报》2005,24(2):0133-0133
目的了解蛇凝血素酶对脑内血肿术后血肿腔的止血疗效。方法12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在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用明胶海绵蘸蛇凝血素酶(2~4 kU)后填于血肿腔壁,术后常规应用蛇凝血素酶,每次1 kU,每天2或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对照组61例,脑内血肿清除术后用明胶海绵蘸09%氯化钠注射液填于血肿腔壁,术后常规应用蛇凝血素酶,每次1 kU,每天2或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观察有无渗血,术后CT复查判断止血效果。结果经影像学检查,无再出血者、原血肿腔周边有少许高密度影像者、原血肿腔周边有明显高密度影像者,治疗组分别为60,4,1例,对照组分别为22,24,15例。治疗组满意率(无再出血者占总观察病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蛇凝血素酶对脑内血肿术后血肿腔的止血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3.
浆细胞性乳腺炎少见,早期诊断困难,我们收治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均为非哺乳期妇女,年龄在27~36岁。肿块位于外上象限3例,乳景区2例,内象上限1例。肿块最大以成人拳头,最小约2×2×3cm。有急性炎症过程者4例,有慢性溃疡者3例。术前诊断:乳房脓肿1例,乳腺炎症伴小叶增生2例,乳腺纤维腺瘤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乳房挤压有  相似文献   
104.
ACEI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min,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0h后,脑匀浆SOD活力下降而LPO和LA含量明显增高;术前或术后给予依那普利混合悬液灌胃,SOD活力增加而LPO和LA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显著。提示ACEI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急性颅脑损伤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肠炎等胃肠道损伤是多脏器系统衰竭(MOSF)的始动因素,直接影响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现就我科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并发胃肠道损伤病人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因"说话、行走缓慢20年,加重10个月"于2003年2月12日入院.患者出生后3岁半左右,出现阵发性肢体僵直,每次持续数分钟,以后即发现说话、行走比其他儿童缓慢,学龄期上体育课常不及格,家人将其归因于"性格内向".  相似文献   
107.
白细胞介素—6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血性脑损伤局部存在炎症反应,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和星形细胞都能分泌白细胞介素-6,它通过营养神经细胞,调节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合成发挥抗炎作用,阻断NMDA生并作用于腺苷受体等缩小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元存活,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临上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浆和脑脊液中即有IL-6的升高,并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综合征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5年3月~1996年8月我科共收治4例双侧中线旁丘脑梗塞患者,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9.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单鼻孔入路可直接通过蝶窦开口打开蝶窦前壁,进入鞍底,手术路径短,对鼻粘膜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作者自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行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杆状体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燕  郑惠民  丁素菊  马丽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30-2331,F003
杆状体肌病(NM)为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肌病,报告l例成人晚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肌肉病理检查,电镜下观察到多数肌纤维中含有大量源于Z线的杆状体,确诊为NM。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NM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对于有近端肢体无力特别是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行MGT染色或电镜检查将避免NM的误诊,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