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8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分析经股骨转子骨折块间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半髋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144例,其中男58例,女86例;年龄65~87岁,平均(78.9±2.7)岁;摔伤98例,扭伤35例,交通事故11例。其中观察组72例,男27例,女46例,采用经股骨转子间骨折块间隙方法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72例,男31例,女40例,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评估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股骨头后脱位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8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更有优势,术后1年时两组比较接近。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股骨头后脱位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骨转子骨折块间入路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缩短卧床时间、患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更具有优势,疗效也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胸外术后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发生率日渐增多,且误诊率和漏诊率高,针对科室大多数病人为恶性肿瘤及高龄患者,术后由于病情、监护、管道等多种因素不能早期下床活动,易于发生DVT的特点,在呼吸科易群教授的指导下,建立了医护一体化的静脉血栓栓塞(VTE)预防管理体系。该体系采用Caprini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表,通过对人院患者的准确评估,筛查高危病人,根据评估结果建立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及记录表,并在病人床头牌设置警示标识,实施分级预防管理。对于非高危病人,采取普通预防措施,并根据病情发展确定是否进行再次评估;对于高危病人,根据科室制定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及管理规范》进行术后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43.
TSA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本实验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TS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Tca-8113)生长抑制情况,以及促进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0、0.1、0.2、0.4、0.8、1.0μg/mLTS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进行干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细胞呈多边形,贴壁,生长活跃;经0.1、0.2、0.4、0.8、1.0μg/mLTSA作用24小时后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经0.8、1.0μg/mL TSA作用72小时后,约80%细胞核固缩,细胞变小变圆,脱壁。②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示,随TSA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Tca-8113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各实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0.2μg/mLTSA作用24、48小时,0.8μg/mLTSA作用24小时后,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54±1.36,3.59±1.21%,6.59±1.67%,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细胞总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通过聚L-丙交酯-己内酯电纺纤维(PLCL)负载二甲基草酰甘氨酸(DMOG),研究其在低氧和常氧成骨诱导过程中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血管化和体外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经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CL电纺纤维(P)和负载DMOG的PLCL电纺纤维(PD),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电纺纤维形貌;通过细胞骨架染色观察BMSC在不同电纺纤维上的黏附和生长状态;通过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在不同电纺纤维上的BMSC经常氧和低氧成骨诱导7 d后的碱性磷酸酶表达和14 d时的钙沉积情况;通过RT-PCR检测在不同电纺纤维上的BMSC经常氧和低氧成骨诱导7 d和14 d时的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Col1和OCN)和促血管化相关基因(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P和PD具有纤维状形态并呈现为多孔结构。细胞实验表明,BMSC可在P和PD表面黏附生长,且低氧条件下在PD上表现出更好的形态。与常氧条件相比,在低氧条件下,P和PD在7 d时的碱性磷酸酶表达减少。但低氧条件成骨诱导14 d时PD仍能促进钙的沉积。在常氧条件下,电纺纤维P可上调ALP、Runx2、Col1、OCN和VEGF的表达,但低氧条件下其对上述基因的上调作用不明显。而电纺纤维PD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均可促进ALP、Runx2、Col1、OCN和VEGF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负载DMOG的PLCL电纺纤维在低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体外促血管化和促成骨分化性能,预期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成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在细胞遗传方面的病因,在常规400条带阶段染色体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550~850条带阶段染色体高分辨和脆性检测技术,并增加分裂相分析数的方法,对298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进行检测。检出染色体异常146例,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82例(56.2%),结构异常17例(11.6%);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8例(19.2%),结构异常19例(13.0%),染色体异常检出率(49.0%)显著提高。作者认为,染色体分析应列为精神发育迟滞病因诊断中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究知信行模式对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137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罗伊适应模式管理,观察组术后给予知信行模式管理,对比两组模式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术后1周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变迁,以反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舞钢市相邻2家医院所有剖宫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每2年为1组.结果:剖官产率逐年上升,且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变迁中.社会因素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难产、胎儿窘迫逐年下降,但仍高居第2、3位;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社会因素剖宫产术增加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应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剖宫产率升高.一定范围内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寻找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具有新化学结构类型的化合物。方法 采用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寻找新型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设计了10个5H-噻唑并[3,2-a]嘧啶类化合物。以芳醛、硫脲等为起始原料,通过Biginelli反应生成二氢嘧啶类化合物,再与氯代苯乙酮作用经Hantzsch环合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确证。采用Ellman方法进行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试。 结果 合成了10个5H-噻唑并[3,2-a]嘧啶类化合物,体外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3个目标化合物在10 μmol.L-1时抑制活性均超过50%。结论5H-噻唑并[3,2-a]嘧啶类化合物是潜在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将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有机合成和生物活性测试相结合是发现和设计新型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病理性近视和共同性外斜视联合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病理性近视和共同性外斜视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患病理性近视并发共同性外斜视的患儿行双眼改良后巩膜加固术联合外直肌后徙术。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1.9mo,其中25名患儿的眼位均在±5°之内,其余6名患儿约5°~10°外斜。所有患儿双眼近视度数增加不超过-0.50D,眼轴增长不超过0.5mm,双眼均无明显的运动障碍。结论:对于同时患有病理性近视和共同性外斜视的患儿可通过联合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理想,而且可免除患儿多次手术的痛苦,并节约患儿家庭的经济支出,最重要的是可为患儿挽救建立双眼视功能的宝贵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