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与增龄有关的失能严重危害老年病人生命健康,占据大量医疗资源。社区初级卫生保健人员是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的"守门人",在社区初级卫生保健中快速筛查出即将失能的老年人,予以适当的指导干预,防止和延缓失能的发生,对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减少因失能增加的住院、长期照护、死亡及医疗费用尤为重要。本文就国内外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人员失能评估筛查工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伴高TC血症患者87例,随机分为2组,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B组口服普伐他汀20mg/d,其他治疗相同。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和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A组优于B组,且起效时间短。结论:2种他汀类调脂药物都可以明显升高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阿托伐他汀在调脂治疗达标时间和治疗达标后血清脂联素升高的程度上优于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脂联素水平及罗格列酮干预的效果。方法20名正常对照和28例确诊为IGT的个体进入研究。所有IGT患者均服用罗格列酮4 mg,每日1次,共用3个月。服药前及服用3个月、12个月后分别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联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OGTT同步测定的胰岛素(Ins 0分、120分),并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统计分析正常对照与罗格列酮治疗前后脂联素的水平差异及与血脂、胰岛素抵抗、治疗前后IMT的相关性。结果IGT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8.70±4.93 m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3.46±3.26 mg/L)(P<0.05)。经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血清脂联素水平从8.70±4.93 mg/L显著升高到13.50±8.30 mg/L(P<0.05)。体重指数、TG、胰岛素抵抗指数和IMT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最为显著的因素。结论罗格列酮除了可改善IGT患者的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外,还能升高脂联素,改善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nma-media thickness.IMT)和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的,APN相关性。方法:将6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选择20例非冠心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APN及颈动脉IMT。结果:冠心病各组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3组间APN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冠脉狭窄单支≥70%以上两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而至少有一单支狭窄在50%-69%组IMT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等级为因变量,APN、颈动脉IMT、TC、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N水平和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等级呈负相关,颈动脉IMT和冠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等级呈正相关;以颈动脉IMT值为因变量,APN、TC、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APN水平和颈动脉IMT呈负相关。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APN水平和颈动脉IMT有很好的负相关性,同时,将两项指标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判断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希氏束起搏与普通起搏术中患者射线暴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希氏束起搏(HBS)和右心室心尖起搏射线暴露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记录无锡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并分析30例希氏束起搏患者(HIS组)的手术总体及各阶段皮肤表面累积入射剂量(CD)和透视时间,并与同期右心室心尖植入心室电极的双腔起搏器(RVA)的32例患者(RVA组)对比。结果 HIS组和RV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76.8±13.1)和(66.0±10.8)min(t=3.386,P<0.001)、透视时间为(698.2±113.7)和(293.3±63.9)s(t=14.709,P<0.001)、透视剂量为(391.3±70.0)和(162.3±40.5)mGy(t=13.694,P<0.001);与右心室心尖电极植入过程相比,希氏束电极植入过程的透视时间[(501.2±112.3)和(103.4±30.6)s]及透视剂量[(279.9±65.0)和(57.3±13.8)mGy]明显增加(t=15.864,Z=-6.524,P<0.001)。结论 与右心室心尖起搏术相比,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更长,辐射剂量更大,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6.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简称肺栓塞,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严重者可使肺动脉压急剧升高、右心室扩张和右心衰竭。肺栓塞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有肺动脉栓塞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9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10余年,再发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血压97/60 mmHg(1mmHg=0.133 kPa),神清,双肺无啰音,心率65次/min,律齐,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QRS时限167 ms.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3mm,二尖瓣中度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9.冠状动脉增强CT扫描(CTA):未见异常.心肌放射性核素显像:扩张型心肌病改变,LVEF0.15.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LBBB,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给予优化药物治疗及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磁导航指导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与床旁操作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8例房颤患者,分为磁导航指导下消融组(MNS组,28例)和床旁操作消融对照组(CON组,50例).MNS组穿刺房间隔后采用盐水灌注磁消融导管行左心房建模和左右肺静脉前庭电隔离,隔离后采用牛眼图确认;CON组在电解到标测(Carto)系统指导下采用常规床旁操作消融方法.记录并分析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6个月内每月随访1次动态心电图.结果 78例房颤患者均成功实施消融治疗.MNS组和CON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10.0~ 210.0(152.7±24.0) min和90.0~ 180.0(145.5±18.2) min(P>0.05);MNS组和CON组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7.5~35.0(17.2±7.3)min和15.1~61.0(30.8± 14.2) min(P<0.05);MNS组和CON组X线曝光量为165.0~1 988.0(603.0±496.6) mGy和321.5~2 512.6(850.6±624.3) mGy(P<0.05),而MNS组28例患者中前14例和后14例的手术X线曝光量分别为250.0~1 988.0 (810.3±583.3) mGy和165.0~715.0(396.3±159.4) mGy(P<0.01).MNS组除1例血胸外,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CON组出现1例心脏压塞、1例肺静脉狭窄、1例新发腔隙性脑梗死、1例血胸和3例血肿.随访3~6个月,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导航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房颤患者的导管消融.与床旁操作消融相比,手术成功率相似,但具有明显减少医患X线曝光量、缩短医生房颤导管消融学习曲线和可能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9岁。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Ⅲ级。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内径105 mm,左室射血分数0.33。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发现冠状窦(CS)开口及形态变异,采用CS电极并结合腔内心电图确定CS位置。患者靶静脉粗大,将4195电极送至靶静脉远端才得以稳妥固定。术后4个月随访,心脏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旨在探讨静脉推注依诺肝素钠加皮下注射与常规单纯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心肌酶谱明确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扩冠、解痉、抗血小板聚集甚至溶栓治疗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1组首剂依诺肝素钠静脉推注,按1 mg/kg给予,后按此剂量每12 h皮下注射1次,共用7 d.2组按1 mg/kg给予,每12 h皮下注射1次,共用7 d.观察指标包括胸痛缓解、出血倾向、凝血全套、心电图、心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室壁收缩活动的改善等.结果经治疗1周后,对比结果表明先静脉推注组在胸痛缓解程度、时间快慢、心电图ST段恢复、心功能及室壁活动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皮下注射组(P<0.05),且在出血等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先静脉推注依诺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