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影像学分析,探讨64排CT、CTA及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白1998年以来我科收治的1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8例行DSA检查确诊,5例经64排CT及CTA检查确诊。9例在术前行DSA颈动脉及脑血管造影,观察并分析大脑动脉环及大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6例在术前进行肿瘤滋养血管栓塞。结果:64排CT、CTA及DSA图像均显示颈动脉体瘤的特征性表现。64排CTA重建图像清晰,可直观、立体、多角度的显示肿瘤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而在球囊阻断患侧颈动脉,以观察颅内血管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及栓塞肿瘤滋养血管方面DSA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结论:64排CT、CTA及DSA诊治颈动脉体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2.
人工种植牙直径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3mm、4mm、5mm三种不同直径的螺旋型种植牙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螺旋型种植牙直径的增加,对骨界面的总体应力分布规律影响不大,应力值均以根端部皮质骨为最大,其次为根侧部皮质骨,再以颈部皮质骨,最小的为松质骨,但随着种植牙直径的增加,各部位骨界面应力随之降低,种植牙-骨界面的相对位移运动也相应减小,有利于骨界面的应力分布。提示临床种植时,根据颌骨的具体解剖形态,尽可能选择直径稍粗一些的种植牙,可减小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及位移运动,取得更好的临床种植效果。  相似文献   
53.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40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变,人群的发病率为18%~20%,由于病因的复杂性和不确切性.迄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报道40例RAU,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
BMP与骨融合式种植体复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MP与微孔钛种植体、生物陶瓷涂层微孔钛种植体复合后,具有新骨形成早、骨早成熟的特点,加速了种植体-骨融合,缩短了种植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种植牙受力角度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二维有限元法,对单个螺旋型种植牙,在轴向、侧向15°、30°、45°时,载荷300N,分析比较了骨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轴向载荷时,颈部骨内应力比根端部骨内应力小,侧向载荷时,则颈部应力大,根端部应力小;颈部骨内应力轴向载荷时为最小,随着侧向载荷角度的增加,骨内应力值逐渐增加,每增加5°,骨内应力约增加1MPa;临床种植时,种植牙应尽可能轴向垂直种植,避免颈部骨内应力过大  相似文献   
56.
作者通过光镜、扫描电镜、X线能谱分析对骨形成蛋白(BMP)/生物陶瓷/微孔钛种植体、BMP/微孔钛种植体、生物陶瓷/微孔钛种植体、微孔钛种植体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复合BMP种植体成骨早、成骨量大、骨成熟早,未复合BMP的生物陶瓷涂层与未涂层微孔钛种植体比较,两者在成骨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界面结合方式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估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本院完成种植修复1个月以内发生了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的25例患者,共37枚种植体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治疗,检查并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后1、2、4周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并随访一年。【结果】治疗后,患者PLI,PD,SBI与用药前相比显著降低,药效至少能维持至停药后4周,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使用是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的有效方法,对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的控制是预防感染向深部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8.
种植体穿通下颌骨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探讨下颌种植牙穿通下颌骨后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通过单个穿下颌螺旋型种植体的种植,了解穿下颌种植后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穿下颌种植减小了颈周密质骨内的应力,加大了根端侧穿下颌骨下缘处的应力,减小了骨界面的位移。结论:穿下颌种植,改变了骨界面的最大应力分布部位,使最大应力位于根端侧下颌骨下缘处。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了探讨悬臂梁的存在及其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悬臂染的存在及其长度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传递、分布规律。结果:悬臂梁存在时,加大了靠近悬臂梁端种植牙周颈部骨内的是大压应力、最大拉应力,随悬臂梁长度的增加,其应力也随之增加。统计学比较相互间有显著差异性,P<0.0001。颈周密质骨横断面观,见悬臂梁式种植牙最大压应力位于靠近悬臂梁端种植牙远中侧,最大拉应力侧位于近中侧。结论:悬臂梁的存在及长度的增加,使靠近悬臂染侧种植牙颈周应力比近中种植牙颈周骨内应力加大显著,各种植政牙间骨内应力分布不均悬臂梁的存在,加大了靠近悬臂梁侧种植牙颈周的是大拉、压应力,使颈部应力集中更加明显,应力完全由颈周密质骨承担,使种植牙周颈部骨吸收更加剧。  相似文献   
60.
颈动脉体瘤系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的系统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Dopp ler)超声、磁共振影像(MR 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系统影像学特征比较及M atas试验与颈内动脉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围手术期准备,并进行了手术。结果:颈动脉体瘤影像学特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与其紧密相连单发性肿块,瘤体内血供丰富,瘤体使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明显,MRA及DSA呈“Goldcup”征改变。M atas试验时间45~60 d,TBO及DSA W illis环交叉充盈检查侧支循环代偿良好,8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彩色Dopp ler超声、DSA、MRA均能明确诊断颈动脉体瘤,M atas试验是颈动脉体瘤手术必要常规的术前准备,W illis环交叉充盈检查是显示大脑代偿性侧支循环建立的客观标准,TBO试验是判断颈动脉结扎的可靠方法,手术是目前治疗颈动脉体瘤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