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辅以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共15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B、C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VAD方案、VAD方案+硼替佐米及VAD方案+硼替佐米+祛瘀散结汤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 C组患者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B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组患者治疗后IL-6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B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C组患者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祛瘀散结汤辅助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程度和炎性反应水平,且有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9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使用地西他滨分为地西他滨组和传统方案组,对比评定疗效。结果地西他滨组和传统方案诱导后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0.0%(6/10)和35.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总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9vs13.6个月,P0.05)。80.0%老年AML患者在使用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过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仅30.0%的患者发生了Ⅲ~Ⅳ级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地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有较高的缓解率,且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4.
我院于1988年1月~1995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456例。其中脑一腹联合损伤68例,占同期颅脑损伤14.9%,现将其早期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41例,女27例;年龄6~71岁,平均35.5岁。交通事故伤33例,坠落伤16例,砸伤13例,殴打伤6例。伤后入院时间:lh内39例,1~6h13例,6h以上16例。1.2颅脑损伤分类及处理根据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病学术会议分型标准:轻型18例,中型26例,重型19例,特重型5例。其中开放损伤17例,闭合损伤51例;脑震荡伤12例,脑挫裂伤24例,硬膜外血肿15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内血肿4例,脑… 相似文献
25.
26.
27.
目的探讨患者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通气的效果。方法采用X线头影测量并分析32例OSAHS患者戴用矫治器治疗前、医师经验位下矫治1个月及患者调节位下矫治3个月后的舌骨位置变化,并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评估通气效果。结果与医师经验位比较,患者调节位的舌骨向前、上方移动更明显。患者调节位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通气指数(HI)和呼吸暂停指数(AI)均明显少于医师经验位[(4.29±9.89)次/h vs.(7.60±7.90)次/h、(2.52±3.40)次/h vs.(6.70±2.76)次/h和(2.79±8.19)次/h vs.(5.10±6.50)次/h](P<0.05)。结论患者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改善OSAHS患者通气的效果较医师经验位矫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构建NR1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体系,用于离体水平研究NR1对精神分裂症模型海马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293T细胞,将病毒原液稀释至不同病毒梯度,经过逐孔稀释法检测慢病毒滴度;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别加入MOI值为100、10、1的慢病毒,确定海马神经干细胞的最适MOI值;海马神经干细胞体系中加入浓度为200μmol/L的MK-801 24 h后,加入干扰NR1亚基的慢病毒12 h,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干细胞干扰效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海马神经干细胞NR1的蛋白表达。结果:(1)重组的慢病毒滴度可达2×10~8~2×10~9TU/m L。MOI值为100时,海马神经干细胞转染率可达90%;(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感染慢病毒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中NR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NR1基因RNA干扰的海马神经干细胞体系,慢病毒介导的shRNA可有效的干扰海马神经干细胞中NR1亚基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NR1对精神分裂症海马神经发生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简便的HPLC-MS/MS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浆中氟氯西林的浓度,研究新生儿体内氨溴索与氟氯西林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 生物样本采用API4000 HPLC-MS/MS进行分析,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2.1 mm×10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水-0.1%甲酸,B相为乙腈-0.1%甲酸。氟氯西林和内标利福平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452.6→284.2和m/z 821.4→397.3。结果 在该分析方法下氟氯西林的线性范围为0.20~80 ng·mL-1,定量下限为0.20 ng·mL-1;氟氯西林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8.23%;提取回收率为85.3%~89.2%,基质效应为89.3%~92.3%;新生儿血浆样品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2 h,处理后室温条件下放置4 h,反复冻融3次及-20 ℃冷冻30 d的稳定性均良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氨溴索合用可以显著提高氟氯西林血药浓度。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MS/MS分析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可用于新生儿血浆中氟氯西林浓度的测定。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氨溴索能显著提升氟氯西林的血药浓度,两者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