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46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大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术后5年生存率在50%~55%之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的局部复发和转移。在大肠癌远处转移中,肝脏是最主要转移部位,进展期病人肝转移的发生率在50%~70%左右。其中约25%的大肠癌病人在初诊时即伴有同时性肝转移,50%在根治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大肠癌已确诊肝转移病人中位存活期只有5~10个月,是大肠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大肠癌肝转移可发生于肝内不同部位,约2/3发生于左右两叶,1/3可仅限于一叶,以右叶多见,…  相似文献   
73.
早期直肠癌局部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饮食结构的西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同时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使包括早期直肠癌在内的早期大肠癌病例不断增加。直肠癌治疗原则同其他实体肿瘤一样,即彻底切除原发灶及淋巴结。由于直肠癌特殊的解剖学位置,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引起排尿、排便及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距肛门缘2~8cm的低位直肠癌病例常常施行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Miles手术),并同时设置结肠永久造口,这对低度恶性的肿瘤治疗实属过度(over treatment)。因此在不影响治疗结果的前提下施行保留功能的手术日益受人关注。近年来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表明一部分直肠癌不施行标准的开腹根治术就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本文就早期直肠癌的保留排尿、排便及性功能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背景与目的 混合型肝癌(cHCC-CC)是临床原发肝癌中比较少见的类型,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术前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确诊。在同一肝癌组织标本中,肝细胞癌(HCC)和cHCC-CC同时存在的病例更是少见。本文回顾1例cHCC-CC和HCC共存的临床资料,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特点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肝VII段2个病灶分别为HCC、cHCC-CC,结合前期文献资料进行复习总结。结果 患者,男性,60岁;因肝占位病变就诊海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前上腹部增强MRI可见肝VII段肿物2个,其中一肿物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及延迟期造影剂快速排出;另一肿物动脉期肿瘤部分强化,静脉期肿瘤不均匀强化。初步诊断:肝癌伴肝内转移。全麻下行肝VII段切除术。术后病理:肝VII段肿瘤2个,肿瘤1大小2.0 cm×1.5 cm×1.0 cm,免疫组化hepatocyte(+),GPC-3(部分+),CD34(血管内皮+),Ki(2%+),考虑HCC;肿瘤2大小1.2 cm×1.5 cm×0.5 cm,免疫组化Hepatocyte(+),GPC-3(-),CD34(血管内皮+),Ki(<1%+),CK19(胆管+),CK7(胆管+)。病理诊断:cHCC-CC;周围肝组织呈肝硬化改变,有片状坏死及脉管瘤栓,切缘阴性。术后10 d恢复顺利出院;未见高危复发因素,无预防性靶向治疗。常规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征象,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AFP),CA19-9,CEA均正常,一般状况良好。结论 当发现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不能完全匹配HCC和胆管细胞癌,且存在AFP、CEA、CA19-9同时增高时,应考虑cHCC-CC的可能性,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证实,在充分考虑肿瘤分期和肿瘤生物学活性的基础上,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此类型肝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5.
乳腺癌合并派杰氏病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6.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诊治过程。结果:8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行扩大切除术45例,扩大切除加植皮或转移皮瓣修补术34例,术前放疗2例,术后合并放疗10例,全组病例复发率为64.7%,5例死于肿瘤转移,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皮肤低度恶性肿瘤,复发率高,首次治疗时彻底切除极为关键,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7.
SIGNIFICANCEOFCEAANDCA242INTHEDIAGNOSISOFCOLORECTALCARCINOMAWuJianxiong吴健雄,YuHongtiao余宏迢,ShaoYongfu邵永孚,HanXiaohong韩晓红,ZhangYu...  相似文献   
78.
胰腺囊腺瘤及囊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1990年该院收治16例胰腺囊性肿瘤,其中包括7例胰腺囊腺瘤和9例胰腺囊腺癌。体征主要为上腹疼痛和肿块,本组大部在诊断前已有5-10年病史。肿瘤直径平均8厘米。病变2例位于胰头,14例位于胰尾和体部。7例在治疗前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远侧胰腺切除7例,4例肿瘤局部切除,5/9囊腺癌术中已发现有腹内转移。胰腺囊腺瘤手术后得到长期生存7~25年。胰腺囊腺癌术后生存8月至6.5年。作者认为对胰腺囊性肿瘤,如条件许可,应争取外科治疗并可取得长期生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45例残胃癌诊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45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残胃癌位于吻合口28例,贲门9例,其它部位8例;组织学类型:未分化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36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1例.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8%、47.2%;非根治性切除组非治愈性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25.0%和0.未切除的10例患者,均于2年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2个月.各期病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100.0%、Ⅱ期75.0%、Ⅲ期17.8%、Ⅳ期0.结论:残胃癌多发生于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癌的预后与病理分期和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0.
Grb7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Grb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4例GISTs构建组织微阵列(TM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Grb7蛋白表达。结果在TMA中,184例可评估(94.8%)。Grb7蛋白阳性率为67.4%。Grb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IH分级、细胞异型性、细胞类型、细胞密集程度、出血、黏膜受侵、周围组织侵犯、转移复发有关。Grb7蛋白阳性表达者及蛋白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9%,8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rb7表达与GISTs预后有关,Grb7可作为判断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