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包括一大类最微小的RNA病毒.引起人类疾病的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主要有4属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鼻病毒(rhinoviruses)、嗜肝病毒(hepatovirus)和标准ECHO病毒(parechoviruses).肠道病毒寄居于人体消化道,能从咽喉或下部肠道分离到.鼻病毒主要从鼻腔和咽喉分离.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能引起人类的疾病病种很多,累及的器官脏器很多,包括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流行性胸痛、多发性肌炎、心肌炎、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43.
44.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又称发疹性口腔炎.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和柯萨奇A16型(Coxsackie A16,Cox A16)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口腔黏膜溃疡和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少数患儿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病例可以致死.夏秋季多发,病毒主要通过肠道途径和日常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EV 71型病毒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出现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导致部分患儿死亡,并形成流行趋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5.
邵惠训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3,8(3):216-219
1988年,法国Gluckman等采用脐带血移植治疗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以来,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HSCs)代用品治疗血液病备受人们关注[1].脐带血造血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UCB-HSCs)移植成功,带动和拓展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和非常小类胚胎干细胞(very small embryonic-like stem cells,VSEL-SCs)移植的建立和应用.本文着重论述UCB-HSCs、UC-MSCs和VSEL-SCs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6.
邵惠训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4,11(3):76-78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包括一大类最微小的RNA病毒。引起人类疾病的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主要有4属: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鼻病毒(rhinoviruses)、嗜肝病毒(hepatovirus)和标准ECHO病毒(parechoviruses)。肠道病毒寄居于人体消化道,能从咽喉或下部肠道分离到。鼻病毒主要从鼻腔和咽喉分离。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能引起人类的疾病病种很多,累及的器官脏器很多,包括麻痹症、无菌性脑膜炎、流行性胸痛、多发性肌炎、心肌炎、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47.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性传播疾病.HCMV是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毒,对成人是低致病性,对胎儿却危害极大,比风疹更加严重.HCMV感染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肝脏和肺脏等病变,并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发生有关.胎儿感染病毒后,可引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obj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流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约10%新生儿出现低体重、黄疸、紫癜、肝脾肿大、智力低下和小头畸形等.大部分感染胎儿在出生后数周内因黄疸和溶血性贫血而死亡,偶有存活者,也会发生脑积水、永久性耳聋、失明和痉挛性截瘫等多种残疾. 相似文献
48.
邵惠训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10,(4):110-115
流感病毒表面抗原频繁变异。流感曾多次发生世界性大流行,对人类社会造成沉重灾难。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传播,对养禽事业造成毁灭性灾害。流感与人类共存,同流感病毒的抗争,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作为主要防控措施的人用和禽用流感疫苗有待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49.
丙型肝炎是一种血源性病毒病.发病率高,病期长,可引发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协.HCV容易变异,型别和亚型多.随着对病毒病防控力量加强,丙型肝炎的危害性日益显露出来,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呼吁主管部门对疫苗研制增加投入.加速诊断试剂标准化,探索新的献血员筛查模式,制订完善献血员筛选程序,阻断病毒经血传播.寻找有效价廉的抗病毒药物,提高治愈率.聚乙二醇干扰素应作为目前治疗丙型肝炎首选药物.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性疫苗.疫苗的研究已显露出可喜的端倪,人们热切期待疫苗问世.丙型肝炎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有那么多病人在等待治疗.防治检三管齐下,将丙型肝炎危害降至最低,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0.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又称δ因子(delta agent).1977年意大利的Rizzetto首先发现.当时曾被误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新的抗原抗体系统.1979~1980年经黑猩猩试验,证明这是一种新型病毒,需要嗜肝病毒(hepadnayirus)辅助其功能,如人乙型肝炎病毒(HHBV)或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帮助它穿上外套,HDV才具有完整结构的病毒颗粒功能.1984年才将这一缺陷病毒正式命名为丁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