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19岁。因发热、头痛、咳嗽、咯血、胸痛、呕吐、腹痛 18d ,少尿 2d ,呼吸困难 1d ,在本单位卫生所按感冒治疗无效 ,以“支气管扩张、急性肾炎”入院。有黄疸性肝炎病史。体温 36 4℃ ,心率 12 0 /min ,呼吸 2 8/min ,血压 0。神志清醒 ,烦躁 ,急性病痛苦面容 ,肢端发绀、发凉 ,皮肤无黄染及出血斑。腹平坦 ,右上腹肌紧张 ,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 ;肝肋下 1 5cm可触及、质中等 ,压痛 ;脾未触及 ,双肾明显叩击痛 ,莫菲征阳性。白细胞计数 19 8× 10 9/L ,红细胞 4 0×10 12 /L ,血红蛋白 12 g/L ;尿素氮 13 4…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肌无力(MG)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多发性硬化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而伴发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 HP)的报道较少。作者医院收治的3000余例MG患者中有2例伴有手足搐搦症状,最后均诊断为I HP。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女性患者,20岁,因“发热、头痛、呕吐4d”于2010年5月14日人院.患者人院前4d起床后自觉头痛,伴恶心、呕吐,自觉四肢无力.第2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仍伴有头痛、呕吐,间有头晕,非天旋地转样.在当地检查予“退热药”等处理.患者仍有发热,间有胡言乱语,迫害妄想.2010年5月14日拟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收入院.神经系统检查:发热,体温38℃,神志清,有精神异常,表现为发作性躁狂、乱语,自残,有迫害、夸大妄想.有时淡漠,不愿意搭理人,不能辨认家人,发作间期可以简单对答,记忆力减退明显,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青春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75只BABL/C小鼠均分为5组并给予相应处理,其中4组为实验组,分别为:青春双歧杆菌BF0624治疗组(B组)、嗜酸乳杆菌LT0637治疗组(L组)、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S组)、0.9%氯化钠对照组(NS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组).实验组小鼠用4%葡聚糖硫酸钠造模,N组则饮用0.9%氯化钠溶液.实验期间每天记录动物体重、大便隐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在第4、6、8天各组各处死5只小鼠,分离结肠,测量其长度,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逆转录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热休克蛋白(HSP)70、糖皮质激素受体(GR)、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青春双歧杆菌BF0624和嗜酸乳杆菌LT0637能缓解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炎性反应,第3天时L组小鼠DAI积分(1.8±0.4)低于NS组(2.8±1.0),从第5天开始各治疗组DAI均明显降低.B组、L组、S组第8天时结肠长度分别为(9.0±0.6)、(9.3±0.6)、(8.8±1.1)cm,均大于NS组[(8.1±0.6)cm,P值均<0.05].第8天时L组小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明显改善(组织学评分6.0±1.0).B组和L组IL-10和HSP70表达上调,TNF-α表达下调,GR无变化.结论 青春双歧杆菌BF0624和嗜酸乳杆菌LT0637均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益生菌的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HSP70和IL-10以及下调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A型肉毒毒素结合康复治疗对偏瘫下肢痉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成BTXA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1、2、3月进行痉挛状态评价.结果 BTXA组较对照组痉挛状态显著降低.结论 BTXA对缓解偏瘫后下肢痉挛状态及改善生活能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分析我国华南地区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住院MuSK抗体阳性MG(MuSK-MG)患者26例,并选取同期收治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阳性MG(AChR-MG)患者15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对治疗反应的差异。结果与AChR-MG患者比较,MuSK-MG患者女性构成(80.8%比58.0%,P<0.05)、平均发病年龄〔(43.12±13.02)岁比(36.04±17.97)岁,P<0.05〕高,球部肌受累(96.2%比70.1%,P<0.01)和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MC;61.4%比28.7%,P<0.05)更常见。两组患者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61.5%比70.7%)、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阳性率(78.3%比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反应方面,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s)对MuSK-MG患者的有效率低于AChR-MG患者(16.0%比58.6%,P<0.01)。两组患者发生MC期间,对血浆置换(PLEX)的反应优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结论我国华南地区MuSK-MG以40岁左右女性多见,与AChR-MG比较易累及球部肌和呼吸肌,容易发生MC。MuSK-MG对AChEIs的反应性低于AChR-MG。RNS对我国华南地区MuSK-MG诊断的敏感性与AChR-M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高于欧美人群。PLEX在MuSK-MG患者的危象前或危象状态中的应用可显著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9.
Krukenberg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本文根据文献分析,深入探讨了Krukenberg瘤的认识历史、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Krukenberg瘤最可能的发病机制是胃肠道癌的逆行淋巴道转移,常见的原发瘤部位依次为胃、结直肠、阑尾、胆囊/胆管、小肠、胰腺,30-49岁绝经前妇女发病最多。其诊断要点有:①近3年内有胃肠癌病史;②双侧卵巢同时发生实质性肿瘤;③CA-125升高;④CK7-1/CK20+或CK7+/CK20+。治疗以根治性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为主,以铂类和氟脲嘧啶类为主的辅助化疗有一定的临床受益。Krukenberg瘤多预后不良,根治性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而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分期、组织类型、放化疗及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时间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释放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力  范文源 《安徽医药》2008,12(7):584-586
目的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并与国外相同缓释片的释放度进行比较。方法以HPMC(K4M)和CMC-Na为缓释材料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采用相似因子法对实验室自制的和国外进口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度进行考察。结果自制缓释片和进口缓释片1h的累计释放百分率分别为27.71%±0.97%和25.30%±2.03%,6h的累计释放百分率分别为67.47%±1.45%和70.34%±1.17%,12h的累计释放百分率分均大于85%;两种样品释放曲线的f2为(84.18±4.67)。结论自制的缓释片具有12h缓释效果;两种制剂的缓释曲线经相似因子法f2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