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TP—MgCl2对失血性休克免心血管功能及心肌cAM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效果及其随访。方法 75例膜周部VSD患儿,年龄3~14岁,平均(8.5±3.6)岁,VSD直径为3.0~14.0 mm,平均(6.5±3.6)mm,采用经导管植入国产双盘状封堵器,门诊随访,进行心脏听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位置。结果 ①74例封堵器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98.7%,1例导管未能通过室间隔缺孔;②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示:65例(87.8%,65/74)无残余分流,9例(12.2%,9/74)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超声心动图示:68例(91.9%,68/74)无残余分流、6例(8.1%,6/74)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2例封堵术后3 d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泼尼松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4~10 d后消失。1例封堵术后24 h发生溶血,经过7 d内科保守治疗治愈;③术后1个月共随访73例患儿,超声心动图示:71例(97.3%,71/73)无残余分流、2例(2.7%,2/73)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④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随访到的病例分别为70、68、21、15和12例,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的2例分别于3和6个月内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经导管植入国产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儿童膜周部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咳喘三伏贴穴位贴敷对哮喘患儿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7例哮喘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4)。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镇咳以及布地奈德吸入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咳喘三伏贴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患儿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积分、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水平、治疗前后血清IL-4及IFN-γ的水平变化。结果 (1)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P<0.05);(2)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情况、易感冒、盗汗及鼻塞、打喷嚏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患儿治疗后IgE、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0.01),2组患儿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0.01);(4)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及IFN-γ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哮喘三伏贴穴位贴敷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哮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发挥疗效的机制可能与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及血清中相关炎性因子(IL-4、IFN-γ)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4.
急性甲醇中毒病情凶险,中毒原因多因饮用含甲醇过量的酒所致。本文报告5例重度甲醇中毒的临床资料,并结合近年来甲醇中毒治疗的新进展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例中毒者均为男性,年龄38~62岁,4例饮用“假酒”中毒(经测定含甲醇75%),1例误...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系统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病情评估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比较二者评价效力的优劣.方法对207例急诊内科危重患者分别进行APACHEⅡ、SAPSⅡ评分和计算预计死亡危险度,以校准度及分辨度评价其预测效力.结果存活组(178例)与死亡组(29例)之间的APACHEⅡ和SAPSⅡ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分值[(22.66±7.30)分,(52.48±11.59)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11.26±6.32)分,(33.12±11.67)分].随着分值增加,病死率也增加.APACHEⅡ的预计死亡危险度(18.81%)与实际病死率(14.0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APACHEⅡ能准确预测病死率.而SAPSⅡ则不能,SAPSⅡ的预计死亡危险度(23.51%)高于实际病死率(P<0.05).APACHEⅡ和SAPSⅡ都有较大的ROC曲线下面积(>0.85),其分辨度好,能较好区分可能死亡的患者和可能存活的患者.结论APACHEⅡ和SAPSⅡ评分系统均有较好的分辨度;APACHEⅡ的校准度优于SAPSⅡ.临床上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病情的评价及预测预后宜以APACHEⅡ为首选.  相似文献   
66.
急性肺栓塞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致死性急症,也是各个年龄组主要的致死原因。在美国,肺栓塞病死率排在第3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每年至少有65万患者死于肺栓塞。英国年病死率100/1000万。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引起的肺出血或坏死称为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临床可以表现为无症状、咯血、猝死,症状与栓子大小、栓塞发生速度及基础心、肺功能相关。美国的尸体解剖研究表明,在不明死亡的住院患者中,大约有60%死于肺栓塞,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引起急性腹痛的机制、与急腹症的鉴别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6例以急性腹痛起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例病例院外误诊5例,本院误诊1例.6例患者确诊后经抢救10~36 h症状好转,酮症消失.[结论]以急性腹痛起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易与外科急腹症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DKA以患者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8.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机制、疾病的发展、转归迄今未完全明确。SARS的病死率超过10%,大约20%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中10%~15%的人需在监护病房(ICU)接受人工通气。作为综合性大型三甲医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入院时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对急性中毒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0例.急性中毒患者在入院时即刻进行PSS评分,并追踪观察,进行随访PSS评分,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入院时评分为3分者9例,死亡6例,入院时评分为2分者23例,死亡4例,病死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而入院时评分为1和0分的患者分别有16和2例,均无1例死亡.结论入院时PSS评分能比较准确的判断急性中毒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70.
近日高强度集中降雨致使洪水来势迅猛,全国部分地区暴雨、山洪泛滥成灾。 人们常说“大灾之后有大疫”,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洪灾为什么有可能造成传染病流行?由于洪水破坏,给传染病流行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例如,洪水使基础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灾区的粪便、垃圾、畜圈以及淹死的家禽和牲口都可以造成环境和水源污染。同时灾民的生存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